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睛明穴对恢复期(发病7天后)贝尔麻痹睑裂恢复的疗效。方法将78例恢复期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38例、B组40例。基础选穴、针刺手法均相同,其中A组针刺睛明穴,B组不针刺睛明穴。结果 A、B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治疗后面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痊愈(均P0.05),其中A组睑裂恢复情况、整体疗效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恢复期贝尔麻痹治疗效果良好;针刺睛明穴可显著提高恢复期贝尔麻痹患者睑裂的痊愈率及其整体痊愈率;病程越短,上述针刺效果越明显,且该疗效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27例(30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针刺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睛明穴,悬灸百会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进行1次眼部检查,记录睑裂高度、斜视角度。结果所有患者的睑裂高度增大,斜视角度减小,复视减轻,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动眼神经麻痹是眼科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睑裂变窄,眼球不同程度的上视、下视、内收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等.在祖国医学中,此病属中医学的"睑废".近年来,临床研究观察发现西医治疗效果不佳,针刺为主结合其它方法治疗此病在临床上有不错的疗效.本文就近10年来针刺为主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资料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牵正散(丹)治疗麻痹性睑裂闭合不全刘益群,刘正明笔者于1974~1994年用牵正散加减内服、配合家传方牵正通络镇痛丹外贴治疗麻痹性睑裂闭合不全3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右眼16例,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睑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眼睑闭合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周围性面瘫后眼睑闭合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彭静山教授三睑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眼周穴位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睑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眼睑闭合不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结合CaALAs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东  褚振东 《光明中医》2011,26(2):308-309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面神经麻痹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为面神经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诱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而发病。我科于2006年5月~2009年5月用针刺结合CaALAs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可治疗多种眼病,特别是对上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疗效确切,笔者在临床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时曾误诊1例,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2岁,以上睑下垂来诊。主诉:左眼上睑下垂十余天。眼科检查:视力:双眼1.0。右眼内外眼均未见异常。左眼上睑下垂,垂直睑裂宽度:上视  相似文献   

8.
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属中医“面瘫”和西医“面神经炎”病范畴。系由茎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最常见的是因着凉或头面都受冷风侵袭等诱因导致面神经炎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病侧表情肌瘫痪,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皱纹消失,患侧眼睑下垂,睑裂扩大,鼻唇为消失或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口闭不严,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针刺后溪穴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以往治疗本病多以针刺为主,疗效确切.笔者近几年采取针刺加温和灸治疗本病90例,疗效更佳,疗程更短,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每次1 m L,隔日1次,每周3次;同时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筋相交针刺法治疗,穴取健侧巨髎、颔厌,患侧睛明、四白、阳白、攒竹、上明、丝竹空、瞳子髎,风池、曲池、偏历、外关、合谷,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复视检查(CROM)评分、瞳孔大小、睑裂宽度、眼球活动度,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ROM评分降低(P0.05),瞳孔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睑裂宽度和眼球活动度均增大(P0.05),且观察组眼裂宽度及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2.6%(19/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P0.05)。结论:维筋相交针刺法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复视、瞳孔散大、睑裂变窄和眼球活动度减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疗效,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共治疗各型眼肌麻痹76例.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睑裂大小、瞳孔大小及眼球活动范围值。结果:痊愈57例,占75.0%;好转13例,占17.1%;无效6例,占7.9%。有效率为92.1%。结论:针刺治疗可能刺激了相关神经及其分支或者刺激了眼周肌肉的肌梭、肌腱等组织,促进了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因此改善麻痹神经、肌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已肯定,但对于面神经麻痹症患者针刺何时介入意见不一。笔者通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采用针刺法治疗本病患者133例,认为治疗本病患者针刺早介入可提高痊愈率,缩短治疗疗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加牵正汤配合巴豆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麻痹系面神经管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自2000年3月以来,笔者应用新加牵正汤配合巴豆外敷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和穴位注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症状,属于中医风牵偏视、睑废范畴。临床症状表现为上眼睑下垂,睑裂变窄,眼球运动障碍,眼球位置向外下方斜视、复视,瞳孔放大,对光反应消失等。目前除了西医手术治疗改善美容效果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运用中医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但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近几年笔者运用头皮针配合足部反射区点穴此方法,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侧动眼神经麻痹2例,此方法注重中医的整体观念,安全有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麻痹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采用针刺的方法治疗本病急性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众多.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牵正散加味配合针刺和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 ,1 997年 2月—2 0 0 1年 3月我院采用超短波并穴位按摩治疗此病患者1 7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 72例中 ,男 98例 ,女 74例 ;年龄 3 0~ 71岁 ,平均 5 1 .2岁 ;病程均 <1 0d。病情程度 :轻度 82例 ,睑裂扩大约 2mm ,无睑外翻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2mm ,蹙额能力弱 ,睑闭合稍不全 ,吹哨能力稍差 ;重度 3 1例 ,睑裂扩大 >3mm ,下睑外翻 ,鼻唇沟消失 ,口角下垂 >3mm ,蹙额不显额纹 ,睑不能闭合或有Bell氏征 ,不能吹哨 ;中度 5 9例 ,病情介于…  相似文献   

18.
<正>结膜淋巴管阻塞是指结膜淋巴回流受阻,淋巴液蓄积在结膜所引起的软组织肿胀,常表现为球结膜表面串珠样水泡,伴或不伴有局部充血,少数可见较大孤立囊样水泡,严重时可突向睑裂外[1]。患者常因眼部异物感、眼睑闭合不全或自觉不美观而就医。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类或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局部热敷,淋巴滤泡摘除、局部液氮冷冻等;也有使用细针刺破液体流出,扩张的淋巴管囊肿消失后症状立即改善,但易复发[2]。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效果显著,现报道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结膜淋巴管阻塞所致球结膜水肿1例。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阳明、少阳等经),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所致。笔者自1978年以来,用针刺加服中药治疗本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6~25岁12例(其中时隔三年又复发者1例);26~45岁5例;46~55岁2例;本组患者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多在清晨醒来时或劳累后发现一侧眼睑不能闭合及嘴歪、流泪、眼不能闭合,说话漏风,不能吹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眼部拨筋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眼部拨筋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瞳孔直径、睑裂高度、眼球运动范围并疗效评定。结果 (1)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850,P=0.028)。(2)瞳孔直径: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小于对照组(t=-2.073,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9.479,P=0.000),对照组(t=5.78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睑裂高度: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大于对照组(t=7.654,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10.897,P=0.000),对照组(t=-5.69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眼球活动度: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4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t=6.279,P=0.000),对照组(t=16.052,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眼部拨筋疗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