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熥疗对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方法:将66例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眼针联合熥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采用VAS评分方法对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判;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肢综合运动能力。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 7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 9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 0. 05)。结论:眼针联合熥疗具有化痰宣痹、活血通瘀之效,可以改善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能力,对于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大量彭老相关书籍和文献,走访彭老的家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彭老的从医经历及诊病思路、过程。作者认真研究彭老的诊治疾病方法,总结其中医辨证及针灸治疗方面的学术思想。彭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先辨阴阳,再立治法,最后临处方。他在临证取穴的时候,采用循经触诊,即寻找病穴及相关腧穴,采用八个字取穴原则,治疗上采用原络配穴大接经的方法,从而治疗疾病,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彭老临证诊治疾病强调先辨阴阳,后立法处方,再则配穴处方。按照循经触诊取穴,采用七方十二剂和一点、二穴、三线、四面的配穴原则,通过调整机体经络气血达到治病目的。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的非盆腔病变疾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药物疗法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和口服避孕药,但是其高风险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与之相比,中医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具有治疗手段多、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的优势。针灸作为主要的中医疗法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应用广泛并取得很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对目前常用的中医针刺技术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球麻痹以声音嘶哑、饮水发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症状为表现。有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之分。中医属噎膈、瘖痱等范畴。无论真性还是假性球麻痹,中医辨证上可异病同治,近年来针刺治疗球麻痹发展迅速,有体针、头针、项针、舌针、眼针、电针等多种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肩痛穴配合蜡疗治疗中风后肩痛是否有效。方珐将4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均采用平衡针配合蜡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0例(25.00%),有效22例(55.00%),无效8例(20.00%),有效率为80.00%。结论肩痛穴配合蜡疗治疗中风后肩痛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眼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抗氧化机制。[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6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0只,眼针治疗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参照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栓塞2h后,拔除栓塞线,进行再灌注,再灌注时间为72h;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不施加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手术方式同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但不做栓塞,仅暴露出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然后逐层缝合即可。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复制后,正常饲养,不做任何处理。眼针治疗组,模型复制成功后,再灌注即刻开始进行眼针针刺治疗,取13mm毫针,眼针组于大鼠眶周2mm处针刺,定位参照人体取穴方法,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针刺手法:从眼眶边缘2mm部位平刺,左眼按照顺时针方向(右侧按逆时针方向),从该穴区起始定位线向终止定位线进针,进行平刺操作,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进针3mm,到终止定位线为止。留针20min,留针10min时用刮柄进行刮针1次,刮针5下,2次/d,连续3d。观测MDA、SOD、GSH-PX指标、死亡率。[结果]死亡率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为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8.90%,眼针治疗组23.50%。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眼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低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SOD和GSH-PX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眼针治疗组大鼠血清SOD和GSH-PX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1)。[结论]眼针能通过调节抗氧化产物含量表达途径,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眼针组,改良的线栓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眼针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为施加因素;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电镜下观察缺血半暗区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眼针组与模型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观察到眼针组缺血半暗区脑组织神经细胞元、神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等结构均较模型组损伤轻。结论:眼针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眩晕的病位在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是以本虚为主兼夹实邪的本虚标实证。正气不足是感受外邪外因发病的关键。内因与不内外因多属本虚证或本虚标实,本虚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筛选条件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予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均以12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中穴位注射疗法每周2次即周一和周五,共进行4周治疗。结果: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眼针疗法应用于临床近40年,疗效确切,本文欲探讨其理论基础,更好为临床服务。方法:挖掘古代文献,综述眼针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眼针疗法研究体会。结果:通过经络系统将眼与脑,眼与脏腑密切联系,既可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又可于眼针穴区施术治疗疾病。结论:眼络于脑,通调脏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