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娄多峰教授是二部一局确定的第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对风湿病(痹病)研究尤深.作者将娄老在痹病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归纳为:立虚邪瘀说,创虚邪瘀辨证,行杂合以治.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小朋  郝继红 《光明中医》2016,(8):1075-1077
娄多峰教授从60多年的治痹经验中,总结出"虚邪瘀"治痹理论。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常见风湿病,特点是存在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并伴有关节炎。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娄多峰教授认为银屑病关节炎的病机为气血亏虚、外邪侵入、热毒痰瘀,虚邪瘀贯穿始终,中医辨证常分为风寒阻络、风热血燥、湿热蕴结、肝肾亏虚;采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疗效突出。对于银屑病关节炎娄多峰教授主张以虚邪瘀辨证治疗为主,兼顾综合治疗的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以正虚为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以邪实为主,治疗调补疏通气血、补益肝肾以扶正,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祛瘀化痰以祛邪。气血亏虚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特色用药:藤类散邪,疏络通滞;虫类搜剔,祛痰活血;辨位用药,引经为治。循经辨证,病因辨证,营卫气血和三焦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都紫微  张炜 《河南中医》2022,42(3):366-369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院士基于中医的"调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思路,主张将中医的"宏观辨证"与西医的"微观辨病"相互贯通。张炜主任辨治肺系疾病时,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辨证围绕"虚瘀合邪,肺气络伤",认为病之初感以"痹"之"瘀态"为主,治以通痹之法;久之以"痿"之"虚态"为要,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但多痹痿并存,呈虚实错杂之"虚瘀合邪"之态。针对肺间质纤维化"虚瘀合邪"之态,临证时,多采用张炜主任的扶正通络方,方由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怀牛膝、菟丝子、五味子、蛤蚧、橘络、丝瓜络、三七粉组成,全方遵"补虚通络"之旨,"调补兼施,寓治于补,寓补于通",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治痹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虚”、“邪”、“瘀”三个字,因虚感邪,邪聚生瘀,血运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中有如下体会:滑石善治热痹肿痛;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用;豁痰重用半夏、天南星;生地治痹有激素样作用而无其副作用;独活乃治痹要药,伍方须用重剂;挖掘马钱子潜能,开拓治风湿新路。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病”范畴,是临床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呈年轻化趋势,迁延难愈。目前现代医学对RA的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素问·痹论》提出风寒湿三邪致痹,还有学者提出痰瘀致痹、肝肾亏虚等观点。李彦民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RA的病机关键是络脉痹阻,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虚型等五型。分别采用祛邪通络和补虚通络等不同治则,辨证施法。李老师善用川乌、鸡血藤以及乌梢蛇等药以通络止痛,并主张辨证用药,内外兼治,多取良效。临床采用经验方仙龙汤,配合外用舒筋活络洗剂,且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内外兼治强直性脊柱炎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国名老中医李桂文教授的经验,采用中药辨证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3例,结果优良率达94.3%。认为此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虚、邪、瘀三个方面,治疗以扶正驱邪为法。雷公藤、当归、黄芪、甘草为基本方,并根据风寒湿瘀的偏重而辨证加药。配合烫疗药外用和患者自我功能锻炼等内外兼治方法,能治愈早期患者,控制及缓解中晚期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8.
慢性髓系白血病属中医"虚劳""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邪毒内蕴骨髓;后天失于调理,邪毒入血伤髓。临床辨证为邪毒内蕴、气血暗耗,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毒瘀交阻、阴精亏损及毒瘀炽盛、阴阳两虚4型;分别选用自拟慢粒系列方进行治疗;临证应注意辨病辨证相结合,清热解毒贯穿始末;消癥积须清热解毒,正确掌握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痹)经验.王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温督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风湿关节炎以风、寒、湿、痰、瘀为标,肝肾两虚为本,病位在筋骨;治宜温阳散寒、通经化瘀、搜剔络邪为法,方选自拟温督通痹方。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20,(4):374-377
总结李延萍教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产后风湿基本病机乃气血亏虚,提出"益气补血"治则,以"产后风湿益气养血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痛风基本病机乃"脾肾亏虚,湿热浊瘀痹阻",属本虚标实,治以扶正祛邪法,自拟痛风灵、痛风安分别治疗急性期和缓解期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提出从湿论治、分期论治,急性期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加减,迁延期以独活寄生汤加减。顽固性结缔组织病,认为需重视"毒""瘀"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合理运用解毒祛瘀法。李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在风湿病发生、发展、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风湿病在任何阶段的治疗均需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虚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本门诊诊治的血虚痹证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祛风活络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虚痹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吉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治疗免疫风湿病30余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肾精亏虚,六淫邪侵,痰瘀交结是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应补肾益精,健脾祛湿,活血通络,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同时还介绍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对和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娄多峰教授对脊痹的论治经验,提出了"虚、邪、瘀"理论,娄多峰教授认为气血亏虚、督脉失养是脊痹发生的重要内因,起主要作用;邪气侵袭是发病的外部因素;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是脊痹发病的病理关键。三者共存,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双向恶性循环。基于此确立了补肾壮督、祛邪化瘀的脊痹治疗原则。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治疗脊痹是娄多峰教授的独到经验,疗效明显,简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郑新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主要缘于特殊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药不规范、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郑老师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同时,郑老师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主因肺肾两虚、阴阳失和,实主因肺热、瘀血、风湿、湿浊(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庆国教授学验俱丰,对张仲景学术有相当造诣,精于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辨证施治,尤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辨治本病,重视湿热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疗力主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临证多选加减木防己汤、白虎加桂枝汤、穿青海甲汤等。王教授将本病分为如下五型:湿热痹阻型,风寒湿痹型,寒热错杂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型,灵活化裁,随证施治。文章拟对王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介绍王教授对病机认识、分型论治、辨治特色以及典型病案的运用经验,以期有资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的大量使用,日益暴露出中成药在风湿病患者中的滥用现象,通过从风湿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辨病论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中成药辨证与辨病论治风湿病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李乃庚辨治小儿久咳的经验,李乃庚认为小儿久咳治疗时应首辨病性虚实,需注重"护阳益阴",重视"肺肝同治""肺脾同治"等治法,治疗时需顾护脾胃并配合饮食调养,另外需重视痰邪在久咳致病中的作用,治疗以化痰为要,常用黄芪止嗽饮、百部麦冬汤、平喘汤等验方。附典型医案2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瑶族药浴的形成、分类、作用、注意事项及防治风湿病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指出运用瑶族药浴防治风湿病是瑶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