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虚夹湿证是指既有脏腑阴虚,又有湿邪内停的一类证候。阴虚夹湿证复杂多变,阴虚患者感受湿邪,或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致内生湿邪,而湿邪又导致和加重阴虚,都是其病因病机。根据阴虚和湿邪各自的病位可将阴虚夹湿证分为许多类型。因此辨证时除了要分辨是否为阴虚夹湿证外,还需确定阴虚和湿邪各自的病位。故辨证时应注意四诊合参,全面采集病史及询问病状,问诊时应详细,并注重舌脉。阴虚夹湿之证在治疗时需注意滋阴不碍湿,祛湿不伤阴,并根据阴虚和湿邪各自的病位而采用不同的滋阴药和祛湿药的方法和药物。除了养阴和祛湿的药物,还应根据情况酌加行气活血和补气健脾之品,以助气化。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阴虚与湿邪比重而确定和调整滋阴药和祛湿药的用量比例。  相似文献   

2.
<正> 一、祛湿药的含义是什么?一般分为哪几类?各适用于何种湿证? 凡以祛除湿邪为其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湿之证的药物,称为祛湿药。湿与水异名同类,水为有形之湿,湿为无形之水。水散为湿,湿聚为水。二者虽可相互转化,但其性质类同,故每每水湿并称。本讲所述祛湿药,概括了具有祛湿和行水作用的多种药物。湿邪为病,有内湿、外湿之分。治疗时,外湿宜散,内湿宜化、宜渗,故根据祛湿药的不同性能,一般可分为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和祛风湿药三类。此外,尚有峻下逐水药(见泻下药)、清热燥湿药(见清  相似文献   

3.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湿证的药物,为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配伍的方剂,为祛湿刑。祛湿药属“燥剂”之列。即李时珍云:“湿去则燥,故谓之燥。”然湿邪有内外之别,湿证有表里之异,湿又常与它邪相合而为患,故湿证范围广泛,证候复杂。如:《目经大成·因湿》云:“元气虚,湿邪入,入肺湿病生;入脾肺胀成;入肝身痛风湿搏;入肾体重寒湿落;久湿入心变湿热,乃发肿痛与痃疟;湿淫肠胃为濡泄;湿阻气血倦怠绝;湿在皮肤则顽麻;强硬不仁居经脉;湿邪上淤眼弦烂,或胀微疼眵不彻。”故祛湿方药种类繁多。笔者试从发散外湿和祛除内湿入手,分析归纳祛湿药的功用特点,以期对其临床施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江苏中医药》2012,44(6):13-15
田耀洲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以气虚为本,湿瘀为标,重视湿邪在本病中的演变发展。治疗以益气运脾、祛湿通络为主,处方用药和缓醇正,同时参以内镜病理,辅以饮食情志疗法,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05-1407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其中医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文章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机、治法等角度进行探讨,阐明益气温阳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依据,阐述将中医学"治未病"和"治病求本"理论应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士懋教授以养阴祛湿法治疗湿证经验。传统观点认为养阴之品多滋腻助湿,难以用于湿证的治疗。在"湿盛则燥"学术观点指导下,提出苦燥淡渗治湿邪之常、养阴祛湿疗湿邪之变,养阴祛湿不得滥用、辨证详准确保全功等主张,临证通过养阴与祛湿同用的方法治疗湿证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7.
川蜀地区天地与人交感而生内外之湿,湿邪为川人致病主要病邪,广义湿病为川人主要疾病,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湿邪的生成和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故治湿当重脾胃。治法取东垣、仲景、温病学说精华以健脾运脾补脾,常施以升散、芳香、淡渗、温燥之品。关注易被忽略的湿闭病证,此常为临床疑难病之关键病机,以除湿开闭为要务。强调湿病治疗应立足培补调拨机体自我祛湿机制,绝不可忽视中医养生康复在湿病调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难辨.湿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不仅影响鼻的生理功能,又内伤五脏六腑,易致过敏性鼻炎发作.文章从湿邪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无论外湿或内湿皆可引发过敏性鼻炎.其旨在充实中医湿邪致病理论的同时,亦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阴虚燥热是传统中医中消渴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滋阴降火为主。而目前有很多的消渴患者在阴虚燥热的基础上还表现出湿邪停滞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中病程缠绵难愈。成都中医药大学亓鲁光教授提出此类患者属于阴虚夹湿的范畴,在养阴的同时不忘祛湿,取得了极好的疗效。本文分析了阴虚夹湿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原则,并且提出在临床中应该注意阴虚与湿邪的程度不同而调整养阴药物与祛湿药物的比例。同时还应结合脏腑辨证用药,并结合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痹病之根皆源于湿,湿邪致病特点为黏滞、重着、隐袭、秽浊、潮湿、趋下。故基于古代文献对湿与风湿病的论述,从风湿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湿邪致病特点以及祛湿的理法方药进行阐释,说明从湿论治风湿病的重要性。并引用导师王承德"痹必挟湿"的观点,提出对痹病的治疗应注重祛湿,依其寒热不同有温补、清补之异。祛湿之法如化、通、温、渗、燥等,但生湿之源责之于脾,治湿须理脾。治湿之法有祛风除湿、清热利湿、温阳化湿、淡渗利湿、芳香化湿、燥湿祛湿,并提出相应经方和经验用药。临证祛湿应当注重配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脾肾亏虚,标实是湿邪或湿邪挟他邪侵袭。因此,孟祥震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重视祛湿,祛湿是关键,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防治各种并发症。脾肾功能亏虚,湿邪贯穿于消渴肾病的始终,其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以作为治病因素,在消渴肾病的论治中,正气亏虚是本,标为湿邪为患,且湿多夹杂,故孟师在不忘扶正固本健脾益肾治疗基础上,根据湿邪夹杂侧重不同以祛邪除湿,常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湿热之邪为湿邪与热邪两者相合而成,湿热证见于多种疾病中,若湿邪或热邪单一致病则病机相对简单,且易于治疗,两邪相合则使得病机变得复杂,较为难治且疗效较差。湿热之邪常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和肾主水功能失司所致,故常见于肾系疾病。湿热的治疗正如吴塘所言:"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因此治疗上应清热祛湿并行。肾系疾病湿热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金匮要略》狐惑证候,认为狐惑病因病机在于血热、血虚,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脉郁热,病情迁延日久导致血瘀,同时湿邪贯穿病程始终。张仲景及现代医家治疗狐惑的理法方药均为佐证。张仲景运用甘草泻心汤、赤豆当归散、苦参汤、雄黄辨证治疗狐惑,以补益中气为本,调治血脉为纲,祛除湿浊为要,内外兼治。现代医家多以凉血活血祛湿、行气活血泄湿、通络清热祛湿等法治疗本病,处方着力点均在祛除血脉之邪。此外,《金匮要略》将百合病、狐惑、阴阳毒合篇论述,百合病病机、阴阳毒证治亦可佐证狐惑“病在血脉”之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部位的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一种过敏性疾病。隔药灸是一种常见的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西药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鲜有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隔药灸对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观察隔药灸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穴取至阳、大椎和双侧的肾俞、肺俞,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4周,共12次,并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s on asthma (ARIA)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疗法。常规治疗组接受与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一样的常规疗法。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鼻部整体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通过自拟的鼻炎日记获得。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周均鼻炎发作天数、用药情况和鼻结膜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讨论:本研究意在(1)观察隔药灸治疗中重度持续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2)观察隔药灸是否可以减少中重度持续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发作频次。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隔药灸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论治湿痹,以微发汗、利小便、顾护脾胃为法,且尤为重视祛湿以治痹,如微汗出为使湿邪与风寒邪气俱去而不留,利小便使湿从下解有出路可去,顾护脾胃又可防止湿邪生成,无不提示祛湿对治疗湿痹的重要性,并对后世医家治疗湿痹及治湿理论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57-260
就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诊疗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与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运气学说、寒邪、外寒内热、火热、正气虚衰等)认识,以及分型辨证论治(肺寒饮犯,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旨在明确中西医在诊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各自优劣。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医药诊治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思路。儿童及成人的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在基本病机上存在差异,儿童多为脾虚为本,心火为标,两者交互主导;成人病机复杂,以脾肾两虚为本,湿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且多见兼夹证。因患者年龄、病期及病程的不同,临床可见心火脾虚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瘀证等基本证型。辨治时需抓住脾虚和湿邪两大辨治要点,即主张治病求本从脾论治,兼顾他脏;湿邪为患需治湿邪,同调兼夹证。具体用药时,需注意培土祛湿药的运用,采用炒制的中药灵活调整药物性味,小儿用药当清和。中医药的介入在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论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或者延缓疾病复发,改变过敏进程,达到改善患者长远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燥湿互济的起源发展、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阐释路志正燥湿互济学术观点。燥邪致病易伤津液,湿邪伤人多隐而莫见,缓而不觉。燥湿二邪可单独出现,形成燥病或湿病,但亦可相兼为病或者互相转化,出现燥湿共存之症。单一祛湿或者润燥难以把握病机而一举获效,故治疗时当燥湿互济,治湿不一味燥剂渗湿,少佐滋润之品顾护阴液,避免苦寒化燥伤阴;治燥需注意滋阴药多滋腻,应少佐温运之药,勿使滋阴太过而湿邪内生。  相似文献   

19.
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癌毒常与湿邪兼夹胶结形成复合“湿毒”病机,故治应祛湿解毒。抗癌解毒法是岐黄学者程海波教授针对恶性肿瘤癌毒病机提出的一种创新治法,祛湿解毒法是抗癌解毒八法之一。祛湿解毒法以具有祛湿、解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方,达到祛除湿毒、防治恶性肿瘤的目的,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法。基于湿毒病机探讨祛湿解毒法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推广癌毒病机理论,提高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论述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因湿致咳的理论来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提出湿邪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是致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基于对祛湿方药功用的探析,总结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应根据湿邪在肺、在脾、在肾和因湿致瘀的不同,分别施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益气健脾、燥湿化痰,补肾固本、健脾祛湿,化痰健脾、活血化瘀等不同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