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中医学理论,分别从经络循行,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阐述运用中药贴敷涌泉穴达到补肾益脾固肺、未病先防,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急性肾炎是在中医宏观思想的指导下,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本病多属邪实正虚,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后期累及肝。肺、脾、肾、肝诸脏功能不足,又可生湿化热,导致血淤。血淤是病变持续发展和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认识,对于急性肾炎的治疗,我们主张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淤,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重点论述了"气三脏"、"血三脏"、"阴三脏"、"阳三脏"在辨证论治虚证中的重要意义."气三脏"属"三位一体"的"肺-脾-肾"模式,"血三脏"属"心-脾-肝"模式,"阴三脏"属"心-肝-肾"模式,"阳三脏"属"心-脾-肾"模式.实践证明: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虚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从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论述肝脾肾三脏与妇科疾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肾论治妇科疾病;并根据冲任二脉的始末与循行,与肝脾肾三脏经脉相通,冲任二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脾肾息息相关,治疗也是通过调治肝脾肾三脏而达到目的,故提出冲任二脉为病,均责于肝脾肾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角度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认为肺的生理病理特点与肺纤维化致病因素相关,正虚邪袭,肺失宣肃是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的起始病机,正气亏虚,痰瘀阻肺是肺间质纤维化发展的病理关键,累及他脏,肺不主气是肺间质纤维化转危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位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重点论述了“气三脏”、“血三脏”、“阴三脏”、“阳三脏”在辨证论治虚证中的重要意义。“气三脏”属“三位一体”的“肺—脾—肾”模式,“血三脏”属“心—脾—肝”模式,“阴三脏”属“心—肝—肾”模式,“阳三脏”属“心—脾—肾”模式。实践证明: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虚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辨证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质、病因、病位三方面分析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素。认为荨麻疹的体质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血瘀体质、蕴毒体质等五种基本类型 ;导致荨麻疹的六淫病邪主要有风、寒、热、湿之邪。另外 ,情志所伤、饮食不当和病理产物性病因亦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荨麻疹的发病部位在肌表营卫 ,涉及肺肝脾肾四脏 ,其中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肺脾二脏有关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相似文献   

8.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而蛋白尿经常和中医学中的水肿病联系在一起,所以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常与蛋白尿也密切相关.因此,调整和恢复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也是治疗蛋白尿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临床上对蛋白尿患者不仅要补其脏体,更重要的是助其脏用,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下面就蛋白尿从肺、脾、肾三脏的治疗,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9.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刚 《光明中医》2010,25(10):1753-1754
探讨了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归属,以症状命名应为"短气"症,若从病因病机角度出发则可归为"肺痹"、"肺痿"范畴。认为"肺肾亏虚、痰瘀阻络、肺失宣降"为肺间质纤维化基本病理机制。肺纤维化脏腑病位在肺,但与脾、肾、肝、心、大肠等脏腑功能息息相关。指出肺间质纤维化属典型络脉病变,其主要治则包括补益肺气、健脾化痰、补肾纳气、活血化瘀、通络消积、宣降肺气等,简要介绍了各治则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0.
龚循生 《光明中医》2013,28(4):807-808
中医认为特性水肿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将特发性水肿分为肝气郁结型、阳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三型,分别用疏肝健脾化湿法、温阳健脾利水、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法进行治疗。并指出本病的发病是肝、脾、肾三脏出现功能的早期表现。及时治疗本病对于阻止肝脾肾三脏的进一步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降低、易发骨折的代谢性疾病。中医理论认为,肝、脾、肾三脏虚损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肝、脾、肾三脏与肠道关系出发,探讨肝、脾、肾三脏虚损引发肠道微生态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对肝、脾、肾三脏虚损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从而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五脏一体观”是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五脏一体观”理论认为,慢性肾衰竭的产生与五脏生理及病理产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肾衰竭以湿浊瘀毒为发病基础,脾肾为发病关键,且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上,重视脾肾两脏的关系,同时不忘心、肝、肺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13.
哮喘从肝肺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治疗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但根据五脏相关理论,还有一脏不容忽视,那就是肝。《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说:肝“然于其五  相似文献   

14.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苏建华 《陕西中医》1990,11(6):241-242
<正> 徐良兴老中医是铜川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他幼承家训,习业于医,精勤不倦,学验俱丰。对肾病从肝论治有其独特见解,尤对经久不愈的慢性肾病注重从肝论治,屡收卓效,兹介绍如下。1 审证求因肾病乃泛指肾脏发生的多种病证,其病因各异,尚若按脏腑辨证,则虚证类多责之于肝肾;而虚实夹错、病情复杂的“水肿”“关格““肾厥”等证则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一般认为是由于肺脾肾三脏阳虚,功能失调,宣降、运化、气化失权所致,故治之亦多从调理肺、脾、肾三脏着手。然而临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气与津液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总结古代文献对哮喘发病的认识,提出从中焦肝脾论治支气管哮喘的观点。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及治疗多从于肺、脾、肾三脏,本文则认为中焦肝脾在哮喘的发病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调畅中焦,分治肝脾,对哮喘的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永铭治疗消渴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渴是指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征。 刘老师认为:消渴病虽因肺、脾(胃)、肾三脏功能失凋所致,在三脏中,尤以肾为重要。既使症状表现在肺或脾(胃)亦与肾密切相关,如《石室秘录·卷六·内伤门》说:“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则无不同也。”由此可见消渴以肾为本。 刘老师认为:人以气为本,病皆生于气,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肺、脾、肾三脏,气机不畅,功能失调,运化、输布、贮芷不能。三脏气虚是关键,终使人  相似文献   

18.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79-2181
对心肺肾三脏病证共562例,从病例基本情况,五行辨证分类,临床病案举隅,辨证特点探析等方面进行论述,规范出心脏病证传及脾、肝、肺、肾四脏,肺脏病证传及肾、脾、肝、火四脏;肾脏病证传及肝、肺、心、脾四脏的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母子相及,相乘、相侮、乘侮并见的中医五行辨证6种模式。提出"异病(证)同辨"和"同病(证)异辨"是其五行辨证特点。这一模式经11年实践在临床上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饶媛  岳明明  刘小斌 《新中医》2016,48(12):165-16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变过程中五脏的病变规律及西医Osserman分型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重症肌无力疾病五脏相关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四诊信息,确定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五脏辨证归属,建立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软件,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Ⅰ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肝;Ⅱ-A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肾;Ⅱ-B型以脾肾受累为主,可累及肺;Ⅲ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Ⅳ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结论:重症肌无力以脾病为主,脾病可以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其五脏相关病机模式有脾肝同病、脾肾同病、脾肾肝同病、脾肾肺同病、脾肾肺心同病、脾肾肺心肝同病;临床上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  相似文献   

20.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