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鹏远  韩睿  周强  程浩  朱可建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499-150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培养的人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体外将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纯化的CD4+T细胞和CD4+CD45RA-记忆性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细胞内表达IL-17和IFN-γ的频数,ELISA法测定细胞分泌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雷公藤内酯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内IL-17的表达频数和细胞产生IL-17的水平.此外,雷公藤内酯醇对细胞内IFN-γ的表达和产生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人TH17细胞的分化,这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甲素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CIA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小鼠脾T、B淋巴细胞测定细胞增殖活性(MTT法);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外周血中CD4 、CD8 T细胞亚群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能抑制ConA、LPS诱导刺激的脾T、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抑制CD3 、CD4 T细胞和降低CD4 /CD8 比值,但对CD8 T细胞有增强作用;降低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水平.结论雷公藤甲素能抑制CIA小鼠的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CD4 /CD8 比值平衡失调、抑制T、B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内源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发酵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免疫抑制组、黄芪对照组和发酵黄芪低、中、高3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 1,2, 5 g/kg),饮水法喂饲小鼠,分别检测以下指标: 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IL-1、IL-2分泌.结果 与免疫抑制对照组比较,发酵黄芪高、中剂量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使CD3、CD4 、CD4/CD8明显上调,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产生(P均<0.05).结论 发酵黄芪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T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功能及促进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吕丽萍  张永忠 《中成药》2007,29(7):966-968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药物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关节浸液内NO、PGE2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酮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足肿胀的程度(P<0.01);能明显抑制ConA诱导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0.01);对LPS诱导刺激的脾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能明显降低脾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以及关节浸液NO、PGE2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致炎因子和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乔治  张良海  刘春  梁刚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10):601-603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试验性色素膜视网膜炎IL-12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染色法和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观测雷公藤内酯醇对试验性色素膜视网膜炎的T淋巴细胞IL-12mRNA的表达及NF-AT活性。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有效地降低S-抗原诱导产生的试验性色素膜视网膜炎,能抑制淋巴细胞IL-12mRNA的表达及NF-AT活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U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与Th1反应相关的调节因子使Th1反应减弱, 而使EAU的发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支勇  曹式丽 《山西中医》2014,(3):53-54,57
<正>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的药物成分已分离出200多种单体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萜类、三萜类、倍半萜类、生物碱类以及糖类等。药理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症反应、改善肾组织病变等多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肾脏病的治疗。现将近年雷公藤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细胞免疫抑制,减轻细胞介导的肾脏免疫损伤细胞免疫直接介导肾脏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中肾小球和肾间质内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特征。雷公藤对T淋巴细胞亚群有非选择性、非平衡性的抑制作用,使患者机体内存在的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复芪止汗颗粒中用红芪与用黄芪对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复芪止汗颗粒中的黄芪后,分别灌胃,通过测定各组的巨噬细胞体外吞噬中性红能力、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血清IL-1β的质量浓度比较两者对环磷酰胺的拮抗作用。结果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复芪止汗颗粒和红芪替换黄芪后的复芪止汗颗粒作用后血清中IL-1β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含红芪和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通过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杀伤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发挥拮抗作用。含红芪的复芪止汗颗粒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血清IL-1β质量分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复芪止汗颗粒。结论红芪与黄芪调节细胞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且在恢复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方面略优于黄芪。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至今已40余年,其对RA具有显著疗效〔1〕。现认为〔2〕RA是易感机体由不明病因激活免疫系统后,在综合因素作用下,产生一种以破坏关节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便病因不复存在,但因分子模拟机制作用于自身抗原而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研究表明〔3〕,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抗增殖等作用,从细胞基因水平更深入地揭示其治疗RA作用机制已成为雷公藤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现将雷公藤治疗RA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与进展介绍如下。1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1·1对T细胞影响1·1·1抑制激活T细胞双信号系统T细胞激活需要双信号系统的作用,而雷公藤对激活T细胞的双信号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雷公藤甲素(TP)在高剂量条件下可阻止树突状细胞(DC)发育,引起细胞死亡;对成熟DC,中剂量可诱导半数以上细胞发生凋亡〔4〕。雷公藤多苷能显著抑制DC表面HLA-DR和CD80表达,使T细胞不能活化,同时还能抑制DC内白细胞介素(IL)-12 P40分泌和mRNA转录,从而抑制Th1细胞分化〔5〕。1·1·2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在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协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龟鹿益髓胶囊对实验性脑脊髓炎血管内皮黏附因子VCAM-1、脾T淋巴细胞增殖、血中IL-2、IL-4、IL-6、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抗原-佐剂乳化液诱导大鼠EAE动物模型,应用龟鹿益髓胶囊作为治疗药物,以强的松作为对照药物,观察脑脊髓炎血管内皮黏附因子VCAM-1、T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IL-2、IL-4、IL-6、TNF-α的水平.结果:龟鹿益髓胶囊能明显抑制EAE发病,减轻脑和脊髓血管内黏附因子的表达,同时对MBP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血清IL-2、IL-6、TNF-α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对ConA诱导T淋巴增殖、IL-4具有增强作用,对脑和脊髓血管中黏附因子VCAM-1阳性表达具有减轻作用.结论:龟鹿益髓胶囊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增强作用;大剂量龟鹿益髓胶囊能抑制IL-2、IL-6,增强IL-4的活性,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抑制EAE发病,提示中药龟鹿益髓胶囊通过截断T淋巴细胞活化的途径及调节体内紊乱的免疫功能对多发性硬化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指毛桃水提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111-114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水提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取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五指毛桃水提物组(6.6 g/kg、4.4 g/kg、2.2 g/kg),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14d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IL-1、INF-γ的含量。结果:五指毛桃水提物组(6.6 g/kg、4.4 g/kg)可明显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增加T细胞亚群数量及IL-1、INF-γ的含量。结论:五指毛桃水提物能够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其机制与调节机体细胞免疫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黄芪糖蛋白与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黄芪糖蛋白、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作用于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4种药物对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4种药物对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6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P<0.05),药效强度依次为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黄芪糖蛋白。但黄芪糖蛋白主要表现为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黄芪糖蛋白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6,而其它3种药物却抑制IFN-γ、IL-6的分泌(P<0.05)。结论:黄芪糖蛋白对于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于雷公藤甲素、雷帕霉素、氢化考的松,推测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免疫抑制大鼠血清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CD8及脾脏指数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大鼠模型后,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及关元穴行穴位埋线治疗,于治疗28天球后取血测定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的含量及测定脾脏指数。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后,免疫抑制大鼠血清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含量明显上升(P0.05)及脾脏指数增高(P0.05)。结论:1穴位埋线可通过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含量从而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细胞免疫能力;2穴位埋线疗法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脾脏指数。  相似文献   

13.
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等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在炎症的发生过程中,CD_4~+ T 辅助淋巴细胞(Th2)起关键作用。实验证实,CD_4~+ Th2淋巴细胞生成并释放白细胞介素-5(IL-5),能促使 Eos 增殖、活化、募集并释放炎性介质,参与哮喘 Eos 炎症的形成,因此抑制 CD_4~+ Th2淋巴细胞因子 IL-5的表达是治疗哮喘的一条有效途径。雷公藤治疗哮喘能改善症状并减低气道反应性,但作用机制不很清楚。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卵蛋白致敏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模型中 IL-5 mRNA 表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甲素对小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俞瑜  曾耀英  刘良  季煜华  肇静娴 《中药材》2005,28(6):499-502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D)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CD69、CD25及细胞因子IL-2及IFN-γmRNA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其免疫抑制作用提供分子药理学依据.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预先孵育1 h,用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刺激T细胞活化,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体双染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TRD对小鼠T细胞CD69、CD25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从mRNA水平检测TRD对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TRD能抑制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和CD25,同时TRD也能抑制IL-2及IFN-γmRNA的表达.结论:TRD对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164-168
目的:研究壮药透骨香水溶部位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壮药透骨香水溶部位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牛源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剂进行多点皮下注射致炎造模,致炎21 d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透骨香水溶部位18.45、36.89、73.79 g生药/kg组、雷公藤多苷0.01 g/kg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8 d。末次给药后取大鼠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取大鼠部分关节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关节组织匀浆液中IL-2、IL-10水平,取大鼠踝关节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数升高,CD8~+T细胞数降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关节组织匀浆中IL-2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显著降低,病理提示滑膜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排列紊乱(P<0.05或者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透骨香水溶部位73.79 g生药/kg组及雷公藤多苷0.01 g/kg组能显著降低CIA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数和CD4~+/CD8~+比值,升高CD8~+T细胞数,降低CIA大鼠关节组织匀浆中IL-2含量,提高IL-10水平,改善CIA大鼠滑膜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P<0.05或者P<0.01)。结论:壮药透骨香水溶部位对CIA大鼠有干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调控细胞因子IL-2、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人正常肝细胞GSH、Caspase-3、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Ca~(2+)浓度及ATPase、的影响,探讨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方法:体外培养L-O2细胞,12.85、25.69、51.38μg/ml雷公藤甲素培养48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Caspase-3活化程度及细胞膜ATPase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不同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L-O2细胞48h后,细胞形态及数量发生变化,GSH含量降低,Caspase-3活性增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细胞膜ATPase活力下降。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引起L-O2细胞凋亡,可能与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膜ATPase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促进细胞凋亡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龙血竭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及龙血竭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其余各组按各自剂量灌胃给药,给药期间每周称量1次体重,给药30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及培养上清中IL-2、IL-4、INF-γ含量。结果:龙血竭总黄酮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及脾脏指数、提升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活性,同时升高脾淋巴细胞悬液培养上清中IL-2及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结论:龙血竭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新  温寅飞  满媛  胡芬  王新宇  李俊英 《中草药》2010,41(12):2027-2030
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2(IL-2)引起的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探讨芦荟大黄素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单细胞钙成像系统记录细胞胞浆[Ca2+]i.结果 芦荟大黄素对IL-2引起的T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IL-2引起[Ca2+]i升高,并持续维持高[Ca2+]i水平,引起[Ca2+]i升高的机制包括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芦荟大黄素显著抑制IL-2引起的[Ca2+]i升高,作用途径包括抑制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结论 芦荟大黄素对IL-2诱发的T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内[Ca2+]i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贺传勇  倪荣  廖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480-2481,248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预处理对宫颈癌Hela细胞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以经As2O3预处理的宫颈癌Hela细胞再培养上清(As-S)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其对PHA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及CTL细胞毒作用的影响,FCM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的影响,ELISA法检测5种免疫抑制因子的含量;并对As-S中免疫抑制因子含量及其免疫抑制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s-S对PHA诱导的PBMC增殖抑制和CD25+细胞亚群增殖抑制与TGF-β1正相关,而As-S对CD4+CD25+细胞亚群增殖抑制与TGF-β1负相关,IL-4与CD4+CD25+表达亦存在正相关。结论 As2O3通过调节多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促进CD4+CD25+Treg细胞生成减少,恢复CD4+T细胞的抗瘤功效及CTL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蓬草除痹汤(PCCB)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IL-1β、TNF-α及T细胞亚群CD4+T、CD8+T、CD4+T/CD8+T的干预作用,探讨PCC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CCB组、雷公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流式细胞术评价PCCB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I)及大鼠血清IL-17、IL-1β、TNF-α和CD4+T、CD8+T、CD4+T/CD8+T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28 d后,PCCB组、雷公藤组关节肿胀度及AI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CD4+T降低,CD8+T升高,CD4+T/CD8+T显著降低,且PCCB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 PCCB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下调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7、IL-1β、TNF-α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中CD4+T、CD8+T及CD4+T/CD8+T比例,这可能是PCCB治疗RA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