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估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对于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ADL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后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痉挛程度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效果显著,亦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行常规针刺法+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46例行平衡针刺法+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痉挛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痉挛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平衡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78例因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于2015年1月-2017年5月入住本院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39例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针刺+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39例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7.44%,下肢为92.31%,39例对照组分别为82.05%,74.36%,(P 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78.68±2.55)分,高于对照组(62.27±3.15)分,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17例予针刺传统腧穴治疗和良姿位摆放。两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及ADL的评定,结果显示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ADL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痉挛的评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针刺近端拈抗肌群穴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第2周、4周简化Fulg-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而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Meyer评分、Ashworth分级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2周、4周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并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单一的中药熏蒸法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应用中药熏蒸法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简式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shworth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周与4周后,两组患者的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芹  张淑青  杨科朋 《新中医》2020,52(3):120-12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血清Glu、GAB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74.60%(P<0.05)。治疗后,2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肢痉挛、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Glu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AB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Glu水平低于对照组,GA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可有效调节血清Glu、GAB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一般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阴阳平衡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平衡法在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与传统腧穴结合良姿位摆放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和良姿位摆放;对照组41例予针刺传统腧穴和良姿位摆放。2组疗程均为30次。结果:2组治疗前后对痉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Brunnstrom分期及ADL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的下肢痉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予调神解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星期、治疗4星期和治疗后3个月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量表(SFMA)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基丁酸(GABA)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在随访时,观察组各项评分有持续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ABA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能够保持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GAB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朝俊  胡建芳  刘媛 《中医药研究》2013,(12):1420-1421
目的观察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肢体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60例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及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巴氯芬治疗,治疗组予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3.7%,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对痉挛偏瘫肢体功能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解痉颗粒合中药熏蒸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痉挛偏瘫肢体功能,效果优于巴氯芬.  相似文献   

12.
巨刺阳经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巨刺阳经针刺法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痉挛状态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予巨刺阳经法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2个疗程后均分别运用修订Ashworth痉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康复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巨刺阳经法可以明显缓解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泻阴补阳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Ashworth量表积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Ashworth量表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及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泻阴补阳针刺法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中医症状与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针刺合中药熏蒸康复综合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为单纯电针刺;综合组为针刺合中药熏蒸,每组配合康复训练,以治疗前后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肢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程度和总疗效疗程证型进行评定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针刺合中药熏蒸康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越于电针刺(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提高了治愈率和有效率,在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疗效,促进了中风肢体痉挛症患者的尽快恢复,减免了痛苦,提升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调和阴阳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痉挛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有良好效果,能较快改善肢体痉挛偏瘫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作用及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30例、对照组(电针针刺常规腧穴)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应用修改的Ashworth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上肢痉挛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结论:齐刺电针拮抗肌腧穴组改善痉挛程度明显,疗效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提升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同时给予艾灸结合巨刺法治疗,可显著改善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观察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86.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痉平衡针刺法结合养阴通痹解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偏瘫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雁鸿  粟茂 《四川中医》2014,(1):150-15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以调神解痉治疗为主,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标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并Barthel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解痉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