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分布、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均有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本组有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可有助于改善卒中上肢痉挛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恢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巴氯芬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痉挛程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恢刺能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偏瘫痉挛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3.
洪东方  李斌  李帅帅 《新中医》2021,53(18):142-145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 例。2 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Bobath 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加用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治疗4 周后,观察2 组临床疗效,并对2 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8.24%,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dl 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上肢FMA、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推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改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刘光亭  高旭让 《中国针灸》2002,22(12):10-18
目的:观察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12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6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5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又明显好于2个对照组(P<0.001)。结论:巨针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可改善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00-1001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模式改善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灸法与针刺和康复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仅用针刺和康复运动方法。评定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结果:经过30天的治疗,两组患者上、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能有效地降低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促进偏瘫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分别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78.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孪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筋刺法组60例,另设针刺手阳明经穴组60例作对照,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经筋刺法组治疗后Ashworth级别降低,(P<0.005);经筋刺法组(P<0.001)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Fugl-Meyer分值均提高,肌张力的降低值(Ashworth量表)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Fugl-Meyer量表)呈显著性正相关(P<0.001).结论:经筋刺法能降低中风病人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而痉挛的改善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3.0%,临床易引起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甚者出现窒息,常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巨刺法,在治疗4周后分析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 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肢体功能评分(FMA)均显著升高,肌肉痉挛评分(MAS)降低,且治疗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疼痛、关节僵硬、痉挛、疲劳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Klotho、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G蛋白耦联受体APJ内源性配体(Apelin-1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HDL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水平显著升高,卒中状态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降低,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卒中状态、认知功能、上肢运功功能及活动度,降低血脂水平及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阴阳对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患侧肢体阴阳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予患侧肢体阳明经刺法治疗。2组均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ADL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对刺法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正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预防。方法:神经科专科门诊确认为中风后痉挛尚未出现的病人32例,对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的病人和直接出院回家的病人进行跟踪随访2个月。采用修订的Ashworth评分对患者肌张力进行评定,同时运用简式Fugl2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上、下肢肌张力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可以预防脑卒中患者肌张力过度的增加,大大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经筋推拿改善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在院的缺血性卒中后并伴有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经筋推拿,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8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肢痉挛改善的程度;对照组采取中风病一般护理常规及针刺治疗,疗程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痉挛量表(CSI)评分、Ashworth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平衡评估量表(Fugl-Meyer)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评分、Ashworth评分、NIHS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刺治疗配合经筋推拿可以有效地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同时降低了肌张力,提高了日常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迎民 《天津中医药》2009,26(2):110-11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4例给予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盐酸氟西汀口服.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汉密尔顿抑顿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易-和康复技术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1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按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7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7例,完成病例观察97例,脱落率为14.9%;对照组脱落8例,完成病例观察49例,脱落率为14.0%.治疗组采用易-和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结合代谢组学方法探究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与健康平和质人群血清中的代谢产物差异,总结缺血性卒中阳虚证相关生物标志物特点,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0例缺血性脑卒中阳虚证患者作为观察组,10例中医体质为平和质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GC-TOF-...  相似文献   

17.
巨刺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吴中朝  栗新 《中医杂志》2012,53(20):1746-1749
目的 比较巨刺针法与传统患侧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缺血性中风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取健侧手阳溪、阳谷、合谷、后溪,行针时配合患侧手腕关节的运动;对照组取患侧手相同穴位.两组每次均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穴行针1min.每周各治疗3次,隔日1次.总疗程共8周.根据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评定法、Fugl-Meyer评价量表、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法、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手肌张力分级、手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平衡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巨刺针法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用的是西医疗法,治疗组用中医活血化瘀药。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是中医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远远高于西医的疗效,其治疗效率、疗效都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中医中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电针干预防治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期电针介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3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170例.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取穴天枢、足三里,分别连接SDZ-V型华佗牌电针仪,予以电流强度为0.1~1.0 mA的疏密波(10 Hz/50 Hz)刺激,前2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2周每周2次;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比较治疗第1~4周和第4、8周随访时两组自主排便次数<3次/周的实际病例数和12周期间服用具有通便作用的药物的情况.结果:治疗第1~4周便秘发生例数,电针组均少于常规治疗组[24.7%(42/170) vs 36.5%(62/170),18.8%(32/170) vs 30.6%(52/170),10.5%(17/162) vs 27.5%(44/160),9.3%(15/162) vs 19.4%(31/160),P<0.05,P<0.001);在第4周和第8周随访时,电针组便秘发生例数仍少于常规治疗组[9.0%(14/156) vs 18.1%(28/155),7.7%(12/155)vs16.9(26/154),均P<0.05);在整个12周期间,电针组患者服用促进排便药物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21.2%(36/170) vs 34.7%(59/17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电针天枢、足三里穴配合基础综合治疗方案对防治便秘症状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