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中医肺脾肾相关理论源于《内经》、《难经》等典籍,记载肺脾肾三脏的特性、功能、传变关系及疾病治疗;宋金元时期,肺脾肾三脏理论主要研究两脏间的母子生克关系及其在疾病中的传变与相互影响;明代从生理、病理、治疗方面细论述肺脾肾三脏的相互关系;清代则主要集中于水液代谢、经络等;现代医家将该理论应用于临床,多集中于肺病、水肿病、痹病,如骨痹、皮痹病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肿是肾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中医将肾性水肿归属于"水气病"范畴.从中医理论角度论述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其病机在气在水在血,治疗应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脾为中流砥柱,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张琪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它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从中医脏腑辨证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尤以脾、肾二脏极为重要,其他亦与心、肺二脏有关。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氮质贮留为病机关键。临床呈现病邪起伏,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证候。治疗单凭一方一法难以应变,当以健脾补肾为主,兼以化湿浊泄、热解毒活血等诸法,正邪兼顾,方能恰中病机。然由于病者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疾病之演变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等不同因素,必须既要辨证又要识病。张琪教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证治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饶媛  岳明明  刘小斌 《新中医》2016,48(12):165-16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变过程中五脏的病变规律及西医Osserman分型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重症肌无力疾病五脏相关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四诊信息,确定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五脏辨证归属,建立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软件,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Ⅰ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肝;Ⅱ-A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肾;Ⅱ-B型以脾肾受累为主,可累及肺;Ⅲ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Ⅳ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结论:重症肌无力以脾病为主,脾病可以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其五脏相关病机模式有脾肝同病、脾肾同病、脾肾肝同病、脾肾肺同病、脾肾肺心同病、脾肾肺心肝同病;临床上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  相似文献   

8.
姜良铎疏化三焦法治水气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水气病的治疗,古今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立论,然临床上水液代谢失常如水肿、臌胀等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实非肺、脾、肾三脏所能概括.姜师根据三焦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提出水气病应以三焦气化立论,以疏利三焦、化气行水为法则.笔者有幸随诊,面聆教诲,受益良多,今举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其病理变化和肺脾肾三脏相关,尤其是和肾的关系密切。在临床症状上有肺肾同病,脾肾同病,肾脏独病,湿热蕴结,血瘀阻络5种类型。因此,治疗方法也各异。1肺肾同病,宣肺利水法肾主水,肺为水之上源。外邪犯肺,肺失宣降,输布无能,影响于...  相似文献   

10.
曹晓琳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2-52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围.本病的治疗,一般取滋阴清热法,从肺、脾(胃)、肾三脏论治.笔者治疗此病却以施今墨先生的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两个对药为基本方,通过辨证和辨病相结合,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主,滋阴培本,益气养阴,活血降糖,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医治疗方法。认为其存在肺气虚证→肺脾虚证→肺肾虚证→肺脾肾虚证的证型转化过程,治疗的关键在于补益肺脾肾三脏。全真一气汤组方同调三脏,兼补阴阳,使土金水一气化源,相生相继,与COPD的病机颇相适宜。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消渴证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消渴证”分三消,即上、中、下消,上消在肺,中消在脾,下消在肾,其病理则均为阴虚火旺,前人对本病治疗一般以滋阴清热为主,从肺脾肾三脏论治。施今墨老先生在医书中提到三消之证多虚,肾藏精主水,为水之本,故其病本则在肾。病本在于肾虚,主张从肾论治。受其启发,结合我多年临床经验,以增液汤合生脉散,再加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脾肾为重点,着重从先后天两方面,以滋养培本论治,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4.
蛋白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而蛋白尿经常和中医学中的水肿病联系在一起,所以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常与蛋白尿也密切相关.因此,调整和恢复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也是治疗蛋白尿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临床上对蛋白尿患者不仅要补其脏体,更重要的是助其脏用,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下面就蛋白尿从肺、脾、肾三脏的治疗,举例介绍.  相似文献   

15.
金子怡  黄辉  张传名 《陕西中医》2021,(12):1766-1768
总结江苏省名中医茆俊卿教授基于补母法予自拟补肺止咳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临证经验。补肺止咳膏是茆教授依据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病因病机所创的冬令膏滋药。茆俊卿教授认为本病缓解期病机主要是肺脾气虚,病位在肺脾肾三脏。补肺止咳膏方药以黄芪六君子汤为主,佐以止咳平喘、滋阴补肾、活血生津药物,旨在补肺益气、培土生金、金水相生,意以肺脾肾三脏共调,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黑龙江中医药》1997,(3):54-56,F00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一般认为DN一旦出现蛋白尿,肾功能即是进行性不可逆的下降,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在这方面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近5年治疗近况资料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过度,素体阴亏,均可使消渴病发生,消渴为病,缠绵经久,致使肺脾肾三脏俱损,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水邪潴留,泛监肌肤,而发水肿,而肺脾肾三脏之中,关键在肾。 高氏等认为:本病初期阴虚为本,涉及  相似文献   

18.
宁彦柳  张磊  李荣辉 《陕西中医》2012,33(6):711-71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的常见病。导师李荣辉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肺之宣降失司,脾土不能生金,肾虚不能纳气。把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以及临床缓解期三个阶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鼻鼽的病机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虚或阳虚,病因多为素体亏虚、外感邪气、饮食失节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下,临床应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等)等治疗鼻鼽,疗效较佳。该文通过整理古籍文献,结合临床所见,发现鼻鼽的发病除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外,还涉及心、肝二脏,因此临床辨证应基于五脏、八纲理论,明确鼻鼽病位、病性,明辨缓急,对证施治,以提高临床疗效。该文试从五脏角度探讨鼻鼽的病机及针灸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孙浩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小儿哮喘关系到肺、脾、肾三脏,提出"急则治肺,缓则治脾肾"的观点,主张小儿哮喘缓解期应从脾肾论治,以温肾健脾法治痰之本,临床采用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