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与针灸结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78例,予口服中药治疗;针灸组74例,予针灸治疗;针药组80例,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中药组87.2%、针灸组85.1%、针药组96.3%,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采用针药结合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将两者结合起来,能相互弥补不足,各显所长,以取得更好的疗效。本研究从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入手,将近10年针药结合治疗CP的文献按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外洗、灌肠、穴位注射结合灌肠以及针灸结合中、西药内服分类进行综述,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主要包括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针灸联合西药治疗、针灸联合中西药治疗。研究表明,针药结合治疗不仅弥补了单纯药物治疗的不足,还充分结合针灸和药物治疗的优势,从而有效治疗PCOS不孕症。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缺乏进一步研究;缺乏对针药结合疗法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缺乏针刺能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穴位选取、针刺手法均无统一标准,尚未形成规范的临床指南等。今后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楠  任婷婷 《光明中医》2006,21(10):68-7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并川芎嗪、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针药结合组),分别同针灸治疗该病80例(针灸组)与川芎嗪、西比灵治疗该病90例(药物组)相对照.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1.3%、84.4%.组间比较(χ2检验):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组及药物组(P均<0.05),针灸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协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采用记分法,通过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5.0%,中药组总有效率77.5%,针灸组总有效率82.5%,针药组和中药组、针灸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药组对血脂、血液流变学、内皮素等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中药、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6.
洪钰芳 《中成药》2011,33(5):754-756
目的 观察秦亮甫教授经验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针灸组31例、针药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8.2%,针灸组总有效率为67.7%,针药组与针灸组疗效相比有显著差别(P<0.01);针药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1);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针药组与针灸组发作频率、疼痛程度(VAS)在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明显疗效,可有效的控制疼痛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和中药组,每组各30例。针药组采用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针灸组采用温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针灸组、药物组的73.33%、66.67%(P0.05);针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肩痛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肩痛指数差值与针灸组、药物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结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温针治疗或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药结合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和针灸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针药组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变明显优于中药组和针灸组。结论:针药结合对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黏、聚状态优于单纯中药、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药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归纳整理近5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文献中所用的各类针药结合方法。结果统计分析后得出,主要以单纯针刺、电针、温针结合中药内服和针灸结合中药外治、针刺结合西药以及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为主,且临床有效率高。结论近年来,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针灸或药物治疗疗效突出,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缺乏综述类文献。  相似文献   

10.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涛 《光明中医》2009,24(10):2041-2042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方法:分析国内失眠的针药结合治疗现状,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国内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及其研究.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几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从体针、头针、电针、水针、眼针、舌针以及其他疗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针刺结合激光,针刺结合高压氧,针刺、叩剌、走罐综合疗法)等方面对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结合针刺作用机理的研究,阐述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更为规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3.
对针药结合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洪 《河南中医》2003,23(10):10-11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 ,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 ,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 ,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围上较传统的针药结合均有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针药复合麻醉和穴位给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为针药结合的机理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针灸与药物能取长补短 ,相互辅佐 ,其作用主要有针药间的协同作用 ,针灸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药物对针灸疗效的辅助作用 ,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 ,达到作用互补 ,疗效叠加的目的。1 针药并用的相互协同作用对于某些疾病 ,针灸、药物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提高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急性面神经炎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00例、两药组60例及针药结合组10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针药结合组治愈率高于温针灸组及西药组.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具有安全、经济、痛苦小、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且疗效显著,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近年有关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从毫针刺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针药结合其他疗法和其他疗法等几方面论述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民族药物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影响及针刺时机的选择。方法:将13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灸组、药物组各45例,分别采用针灸结合药物,单纯针灸疗法、单纯药物治疗,来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治愈率71.11%、针灸组53.33%、药物组46.67%,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民族药物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目前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苏锦华  王健 《新中医》2012,(11):115-117
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方法多样。头针、体针、电针、针药、针灸结合康复等方法各有利弊。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综述如下。1针刺治疗1.1头针裴烈娟[1]采用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78例,针刺取穴:双侧头部运动区的中下2/3、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痹证(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痹证(阳虚型)患者18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50例、中药组50例、针药结合组80例,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98.75%)与针灸组(90%)、中药组(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灸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组比针灸组和中药组治疗阳虚型痹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针药结合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高希言  牛学恩 《中医杂志》1999,40(9):562-563
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等治疗措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早在唐代,孙思邈就认识到针药结合的重要性,提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针灸药物各有所长,针药并用,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从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先进手段的引入,当前针药结合无论在方法上或应用范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疗,单纯采用西药或针灸都有局限性.而针药结合治疗能发挥西药的针对性特点和针灸的调整作用,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有必要对这一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探索针药结合的重点发展方向。并规范针药结合的方式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