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门静脉血流量)、SVFV(脾静脉血流量)及血清学指标NO、VI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61例HLD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内蕴型18例,肝肾阴虚型29例,痰瘀阻络型14例,分别应用多普勒彩超测定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D(门静脉直径)、SVD(脾静脉直径)、PVX(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水平,计算PVFV、SVFV,并检测血清NO、VIP水平,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LD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FV、SVFV显著增加(P〈0.05或P〈0.01);血清NO、VIP水平显著上升(P〈0.01)。②湿热内蕴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PVFV、PVFV无显著差异(P〉0.05);与痰湿阻络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存在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门脉血管内径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②不同中医证型的HLD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中医证候学特异性。③检测HLD患者体内血清学指标NO、VIP的水平,对于探讨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机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静  陈怀珍  李良勇  方向 《新中医》2014,46(1):57-59
目的:观察肝豆汤联合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脾静脉内径(SVD)、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DMPS+肝豆汤治疗,B组采用肝豆汤治疗,C组采用DMPS治疗,并一律给予本院规定的低铜饮食及常规保肝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D、PVX、SVD、SVX、PVFV、PVFV水平变化及24h尿铜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PVD均缩小,而尤其以A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VD宽度A组、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PVX、SVX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PVFV均有显著下降,其中以A组改善最为明显(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SVFV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A、B 2组改善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尿铜水平(取6疗程中尿铜的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各组组间尿铜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以B组最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豆汤联合DMP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2020,(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房訾晴  陈婷 《新中医》2020,52(11):188-19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依据中医证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证型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肝左叶上下径显著长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瘀血阻络证组的脾长径与后径显著长于其它证型(P<0.05)。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门静脉内径显著大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大于瘀血阻络证组(P<0.05)。6组的肝静脉内径及肝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的胆壁毛糙比例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组(P<0.05);湿热内蕴证组的腔内回声不均比例显著高于其它5组(P<0.05);肝气郁结证组、脾虚湿盛证组、湿热内蕴证组的形态比例失调、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例均低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瘀血阻络证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随着病情发展呈现变化,且其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其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阮新梅 《新中医》2020,52(17):44-4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辨别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2例肝硬化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肝表面形态、实质回声,检测肝右叶最大斜径及前后径、肝左叶上下径及前后径、腹水深度,检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硬化肝左叶上下径均大于瘀血阻络型(P0.05)。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肝硬化出现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比率低于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各证型肝硬化腹水深度及盆腔腹水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湿热内蕴型(P0.05),肝气郁结型肝硬化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大于瘀血阻络型(P0.05)。结论:肝气郁结型、水湿内阻型、湿热内藴型肝硬化患者超声表现少有被膜锯齿状、弥漫回声增高的特点,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较大,肝气郁结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大。肝左叶上下径、表面形态、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可为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肝、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其中医辨证有价值的超声检查参考指标.方法 对符合乙肝后肝硬化标准的135 例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肝脾超声检查.对门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脾静脉每分钟血流量、门静脉淤血指数、脾静脉淤血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 脾肾阳虚、瘀血阻络证与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相比较,门静脉淤血程度更重,具体表现为主干内径更宽、主干血流量更大、血流流速更缓、淤血指数更高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结论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伴随病情进展呈动态演变的规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流速、门静脉淤血指数可以作为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的判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0例,按照中医辨证分析分为肝气郁滞型63例、痰湿内阻型34例以及痰瘀阻络型23例,再选择同期健康对照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证型门静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肝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血生化指标。结果:肝郁气滞型以轻度脂肪肝为主、痰湿内阻型以中度脂肪肝为主、痰瘀阻络型以重度脂肪肝为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滞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内径以及平均血流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内径显著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肝气郁滞型肝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较对照组肝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三种中医证型TC、TG、ATL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痰瘀阻络型TC、TG、ALT显著高于肝气郁滞型以及痰湿内阻型(P0.05),痰湿内阻型显著TC、TG、ALT显著高于肝气郁滞型(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以及生化指标具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的表现,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对于进一步认识脂肪肝中医分型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超声声像图、门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血瘀证肝硬化患者肝左叶上下径最小,除脾肾阳虚证外,显著低于其他各证型(P<0.05);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直径显著低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血瘀证各组门脉直径(P<0.05),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和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血流量显著高于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肾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证以A级为主,且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0.05),而脾肾阳虚证和血瘀证肝硬化者C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湿热内蕴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肝硬化患者总蛋白(STP)水平显著高于血瘀证肝硬化患者(P<0.05),肝气郁结证和湿热内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肝硬化患者(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与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70例各常见中医证型的脂肪肝患者的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实质回声、远场回声、膈肌及肝内血管像的清晰度、肝静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痰瘀阻络型、痰湿内阻型脂肪肝患者门脉内径增宽,平均血流速度减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证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痰瘀阻络型与其他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肝右、中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肝气郁滞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测不同中医证型脂肪肝患者血流动力学,给临床提供了解脂肪肝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客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不同证型血浆脑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WD患者37例为WD组,根据中医辨证分为痰湿阻络型18名、肝肾阴虚型10例、湿热内蕴型9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18例作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组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胃动素(MTL)水平. 结果 WD组痰湿阻络型患者血浆CC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D组肝肾阴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血浆VIP、SS水平与对照组和痰湿阻络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D组肝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患者血浆MTL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D组湿热内蕴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D患者脑肠肽水平高于正常人,且中医不同证型WD患者血浆脑肠肽有变化,其中SS、MTL变化有证型特异性,而CCK、VIP无证候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王国鑫  倪约翰 《新中医》2021,53(12):50-53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肝硬化中医证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9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血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水湿内阻型、肝气郁结型、湿热内蕴型6种中医证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脾静脉、门静脉直径,侧支循环程度及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和总肝灌注量。结果:湿热内蕴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轻度增宽,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阻络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显著增宽,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型肝硬化患者侧支循环程度主要表现为1度,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血瘀阻络型患者侧支循环程度3度数量增加较为显著,与湿热内蕴型、肝气郁结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阻络型肝硬化患者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及总肝灌注量与其他5种证型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明确各种中医证型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变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不同证型肝硬变的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湿热内蕴证相比,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要明显更宽,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气郁结证相比,血瘀证门静脉血流量和血流流速都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气郁结证患者以A级为主;而脾虚湿盛证、湿热内蕴证以B级为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以C级为主。结论:门脉高压时门静脉血流的方向、流量和流速能够被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肝脏损害程度也可以基于肝功能来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王江  侯键  谢明国  郑黎 《四川中医》2010,(11):22-24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特点的研究,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特点的关系。方法:将124例肝硬化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CT门静脉系血管成像检查,然后观察和测量各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径线及走行,并将观测到各证型的门静脉侧枝循环程度分为四度,最后将测定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肝硬化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与其他四型门静脉主干直径及脾静脉直径比较,均以轻度扩张为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阻络型脾静脉直径最大,与其他五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侧枝循环程度主要表现为0度及1度,与其他四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以及血瘀阻络型侧枝循环3度数量与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门静脉系成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各证型的特点,可以作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常见中医证型的脂肪肝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生化指标、门静脉及肝静脉血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气瘀滞型脂肪肝以轻度为主,痰湿内阻型脂肪肝以中度为主,痰瘀阻络型脂肪肝以重度为主;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气瘀滞型、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脂肪肝患者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痰湿内阻型、痰瘀阻络型脂肪肝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门静脉内径增宽,平均血流速度及肝右静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脂肪肝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生化指标、门静脉及肝静脉血流参数具有一定的差异,为脂肪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不同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慢性HBV携带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3种证型各30例,比较以上三个证型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结果: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以G0~G2、S0~S2为主,瘀血阻络证组以G3~G4、S3~S4为主。与瘀血阻络组比较,肝郁脾虚组及湿热中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湿热中阻组与肝郁脾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HBV携带患者肝组织炎症及其肝纤维化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杨廷旭  李应东 《新中医》2014,46(10):57-60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获得肝气郁结证为主32例,脾虚湿盛证为主20例,湿热内蕴证为主21例,肝肾阴虚证为主19例,脾肾阳虚证为主15例,血瘀证为主25例。观察不同证型门静脉主干(PV)、脾静脉(SV)、血管内径D(cm)、平均血流速度V(TAMX)、血流量Q(mL/min);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级,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型由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向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逐渐演变,患者PV的D逐渐增宽,Q逐渐减少,V逐渐减慢;SV的D、Q及V变化不大;门静脉瘀血指数和脾静脉瘀血指数逐渐增加。肝气郁结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A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B级为主,且MELD评分以小于10分为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证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且血瘀证MELD评分以30分以上为主。结论:PV血流动力学参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可能作为肝硬化一个客观性量化指标来指导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并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泽芪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2组。2组均常规接受护肝、降酶等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加服泽芪汤,对照组30例加服普萘洛尔。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变化,并检测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速度(Spv)及门静脉血流量(Qpv)。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PCⅢ、Ⅳ-C、LN均下降(P0.05),PVD、SVD、Spv及Qpv均改善(P0.05);2组治疗后HA、PCⅢ、Ⅳ-C、LN、PVD、SVD、Spv及Qp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泽芪汤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降低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温晓妮  鲍远程 《陕西中医》2009,30(9):1166-116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统一规范其辨证分型。方法:将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探讨各项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16例,湿热内蕴11例,肝郁脾虚8例,脾肾阳虚6例。其中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ST、TBIL、AL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ALB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的ALB、BUN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与湿热内蕴型的TBIL、DBI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虚型与其他3型的病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D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病程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可将各型间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经临床验证后作为WD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腹部超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诊断,对比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的差异。结果肝气郁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肝左叶上下径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湿热内蕴证患者的脾脏厚度明显低于血瘀证患者(P 0. 05);肝气郁结证患者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明显高于血瘀证患者(P 0. 05)。其他指标不同证型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脾大小和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门静脉主干内径、主干血流量和流速可作为临床判别脾肾阳虚证患者和血瘀证患者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