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丁晶  郭义 《中国针灸》2004,24(10):673-676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中风发病3天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刺络组另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5分钟、30分钟、50分钟、80分钟患者的神志变化(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1)刺络组患者各时段GCS评分改善,与刺络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刺络放血对脑梗死、脑出血患者GCS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起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初期患者意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以中风发病后3d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病情分为损伤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3组,每组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 刺络组和对照组均进行正常治疗,仅刺络组增加井穴刺络放血。将意识状态进行量化,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血压、心率等的变化。结果: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收缩期血压上升;可使各组患者的心率加快。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使损伤面积小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刺络放血组和井穴不放血组。参照Zea 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造模成功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鼠分别进行相应的干预。各组于造模48h后取脑并测定脑含水量、脑密度和脑系数。结果:井穴刺络放血干预后,大鼠中风48h病变侧的脑含水量、脑系数降低,脑密度增高。结论: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脑缺血48h后脑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井穴刺络放血法古今临床应用广泛,疗效肯定,但应用于脑水肿的治疗文献报道较少,文章查阅近20年国内外文献,总结分析井穴刺络放血对各种疾病诱发的脑水肿的干预效应和中西医理论基础与效应机制,为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在脑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发病72小时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50例中风发病72小时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刺络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正常治疗,刺络组另加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及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分别96%和84%,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发病72小时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的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的疗效在临床得到充分证实,近年来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脑部疾病如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后遗症等;肢体经络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扭挫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带状疱疹、帕金森病等,均有显著治疗作用。研究证明井穴刺络放血能清泻经络表里之热,对神经细胞可产生保护作用,改善脑血流和缺氧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发挥镇痛效应。本文综合阐述井穴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意在探索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更为广泛的适应症,从而促进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是中医传统的急救措施,可用于中风急救。多年来,我们对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急救中风进行了较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在确定其疗效的同时,对其作用的环节,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从生化角度探明其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H+浓度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0周龄wister大鼠,体重200~250g,雌雄不拘,由国家药物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中心提供。购入后适应饲养观察1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  相似文献   

8.
何剑炜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7):1054-1055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昏迷患者意识障碍改善及并发症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及中药灌肠,14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手十二井穴放血及中药灌肠法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昏迷的改善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及SD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与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井穴放血联合针刺、抗抑郁药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郭义,张艳军,王秀云,徐汤苹300065天津市第二医院任树生,任焕忠,王新主题词十二井穴,放血,中风/针刺疗法,血流动力学/针刺效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是中风初起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肘后备急方》是中医古籍中第一部关于急救的方书,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简、便、廉、验的方药,亦对刺络放血疗法在急救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对刺络放血工具、部位、出血量及适应症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康复学者Bobath通过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中风后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的恢复一般需要经历固定的三个阶段:迟缓期;痉挛时期;相对恢复时期。根据针灸经络理论及Signe Brunnstrom提出的中风偏瘫后机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六个阶段的特殊病理过程,灵活采用针刺、放血、点穴推拿以及火针等治疗方法对不同分期的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把传统的中医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积极的结合在一起,对偏瘫患者的功能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近五年此类文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脏腑学说关于心的功能论述较多,后产生"心开窍于舌"的理论。此论点有一定的片面性,跟不上现代医学的发展。笔者结合临床、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心开窍于脑"之说。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和中药薏苡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两者单独应用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对于他们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效果的研究报道少之又少。文章查阅了大量文献,总结出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颅脑创伤性昏迷患者的醒脑开窍作用和通过调节氢离子(H~+)、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离子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西医理论依据,并且阐述了薏苡仁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颅脑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The common opinion is that in Europe acupuncture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at the end of the XVII centur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ublications, which describe the similar treatment method in the Stone Age Europe. From ancient to late middle centur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medieval medicine in Europe were very similar to the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So it is possible that historical phlebotomy in Europe (bloodletting) played the same role as the acupuncture in the Chinese therapy and they had one scientific source. In this article we are comparing the modern acupuncture with some Bohemian medical tractates (Practica medicinalis by Sigismundus Albicus from 1408–1424, De sanguinis minucione by Cristannus de Prachaticz from 1430). We can se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izations and indications of medieval phlebotomy and modern acupuncture points. 40% of the bloodletting points have close localization with the modern acupuncture points and 57% of their indications are common or very similar. The similarity of two methods may be explained in two ways. First is a common scientific source and intensive interaction and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during med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Europe up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XV century. This possibility indicates also some linguistic coincidences. On the other hand, both methods could have been developed separately based on common clinical empire and objective neuro-physiological patterns of human body.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近年脑功能的研究热点,能够通过检测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同步性来观察区域网络功能连接情况。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可有效调节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促进脑区和默认网络的结构重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网络连接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药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机制的新契机,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俞璐  张秋娟 《天津中医药》2022,39(8):999-1004
中医在缺血性脑疾病的防治中素有内在优势。中医认为,痰瘀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同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对其发病产生重要影响,痰瘀互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机关键;现代研究认为,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异常和炎症反应是与痰瘀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痰瘀同治法以其独特作用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古今文献,将围绕痰瘀同治法在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机制理论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脑”与失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中医睡眠医学的主要观点,指出失眠之"阴阳说"与"神主说"实则相通,提出两者的交汇点在于中医"脑",并重点阐明将两种学说归结到中医"脑"来重新认识失眠.首先"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与失眠关系,包括:1)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2)脑主宰生命活动与失眠.其次,脑统司五脏之神志与失眠.既有中医学经典理论依据的支持,更丰富了现代中医学关于失眠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9.
脑损伤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国西医康复临床资源匮乏,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针刺、艾灸、推拿、中药熏洗和外敷及新的中医康复技术手段在脑损伤手功能障碍康复中正在被广泛应用,但临床上并未有被统一的应用标准和认识,值得研究.本文综述中医康复在脑损伤后手功能障碍中的研究现状,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