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如何设法提高针灸,临床经脉病的虚实辨证。方法:通过,临床长期观察总结发现经脉病的虚实辨证应运用辨证唯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结合主症与动静态的关系来进行虚实辨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综合归纳虚实建立辨证表格,结果:对111例经脉病的病例首先通过问诊结合虚实辨证表格按主症与动静态的关系作出虚实诊断,再运用经脉电测定仪测定全部病例,根据测定数据,作出虚实辨证诊断。两者对照完全一致,并发现临床经次间的虚实比例是1:6实证多于虚证。讨论:以虚实与动静态相关作为依据的辨证方法应用于,临床,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大大优于古代和现代经脉病虚实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学功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79-1180
少阳病、厥阴病均应属里证范畴。从病势看,少阳病以虚实错杂为特征,从病性看,厥阴病是在虚实错杂的基础上递进一步,形成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的状态。错杂是少阳厥阴病理属性的重要特征,是对疾病复杂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胆胀的病机主要是气滞、湿热、胆石、瘀血导致胆腑气郁,胆失通降,病位在胆腑。石志超教授辨证以八纲虚实为基础,六经辨证为要点,少阳证为主,以少阳、太阴合病辨证。指出:临床当充分辨传变,据虚实而施治,宜顾护正气,以补为上,尤当以“虚实”为戒。  相似文献   

4.
脾胃疾病病变复杂,病因病机有虚实寒热的不同,病久又易见虚实夹杂,使之论治也十分复杂。闵范忠教授辨治脾胃病常采用辨证辨病相互结合的方法,多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为基本治法,并随疾病和病症进行加减,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冯斌  郑宏 《中医研究》2014,(7):49-50
儿童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虚实,实证病因为湿阻中焦、痰浊内生和肝郁气滞、风痰阻络,虚证则为肾阳不足、寒痰凝聚。无论虚实,在治疗上化痰开窍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临床上多从脏腑角度论治本病。本文从虚实角度分析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指出虽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脾虚为主,实则以肝气犯胃多见。以虚实辨证为纲系统阐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以虚实二纲统领病机辨证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长兴 《光明中医》2008,23(5):555-556
体系,包括要素及要素间的联系方式两方面。病机辨证体系即以病机为要素建立的辨证体系。病机十九条以病性和病位充实虚实二纲,奠定了病机辨证的先河。我们将这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病性为经、以病位为纬建立起来的辨证体系,称为病机辨证体系。以虚实二纲来统领病机辨证体系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的主题是:虚实.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此仲景不言之义.不是说外感病不辨虚实阴阳,内伤病不辨表里寒热,而是说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虚实病性的舌象特征。方法:通过采集603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虚实病性的舌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患者实证组和虚实夹杂组以红舌、黄苔和厚苔多见;虚证组以淡红舌、白苔和薄苔多见。结论:舌诊对于慢性胃炎的病性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临床辨治慢性胃炎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多虚实夹杂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老年期多虚实夹杂病机进行探讨,认为多虚实夹杂是导致衰老和多种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是常见老年病的基本病机.多虚实夹杂是老年期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点,多虚实并调法是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疾病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1.
雷根平  刘玉霞  孙燕 《四川中医》2007,25(11):28-29
论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虚实病机特点,强调了气血不足的虚性病机和血毒的实性病机的重要性。提出了慢性肾功能衰竭虚实病机相因性。主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应整体微调,虚实同治,注重排毒。  相似文献   

12.
陈慈煦诊治内分泌病规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慈煦教授(1913~1983),江苏南京人。生前任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兼第一附院副院长。在运用中医中药诊治内分泌病方面独树一帜,笔者将其诊治规律试析如下。1 基本病理和辨证提纲内分泌病属中医杂病范围,其辨证当以虚实为纲。但内分泌病绝非纯虚纯实之证,常数脏同病而以一脏为主;虚实错杂而虚象或实证较  相似文献   

13.
治痹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悦 《江苏中医药》2003,24(12):1-3
痹证的病因有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病邪既可从外而入,亦可从内而生。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但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必须坚持辨证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要注意辨别寒热的类别、证候的虚实、病邪的偏盛。治疗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在急性发作阶段,重在祛邪通络止痛。邪在肌表,还可用解肌发汗的方法。病久虚实夹杂,治当攻补兼施,肿胀变形者,则应投以化痰祛瘀之品。痹病多寒,用药每投温散走窜,但清热之法亦不可勿视。痹离不开湿,化湿之品亦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14.
心悸一病在临床常见,心悸反复发作使患者苦不堪言。中医学络病理论将心悸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其中络脉虚损和络脉不通是心悸病理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悸常为虚实夹杂之疾,治疗应通补兼施,益络养心调补君主之官,祛瘀化痰除络脉之痹,临证取效常满意。  相似文献   

15.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医家论虚实,每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圭臬,现代论者亦每以此作为虚实病机的概括。如何理解该经文的含义?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六注:“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  相似文献   

16.
阳痿辨治9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阳痿一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概而言之,不外虚实两端.其虚责阴阳气血精液亏损;其实由气滞、血瘀、痰浊、郁火、寒凝、湿热等病邪阻遏,间或虚实兼夹,皆可致宗筋失于濡养,或精气血不能畅达.临证论治当辨病辨证,或虚实、或寒热,不可囿据一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所云“虚实”,指“风寒署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  相似文献   

18.
《内经》虚实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云“虚实”,指“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言邪气  相似文献   

19.
总结周安方教授运用泻肝补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但肝实与肾虚较少孤立存在,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鉴于男科疾病属纯实纯虚者少,而以虚实相兼者多.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补泻并举,虚实同调;又因其实多虚少,因此,又当泻实为主,补虚为辅.  相似文献   

20.
"百病皆生于气"出自《素问·举痛论》,是对中医病机的高度概括,"气"病是诸多疾患的根本所在,或气虚或气机失调。虚实错杂常表现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是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表现,本质为气机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化障碍。因此调气成为治疗虚实错杂证的重要原则。肝为罢极之本,调畅气机,脏腑功能正常发挥依赖肝之疏泄调达,治疗虚实错杂证可从调肝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