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所云“虚实”,指“风寒署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  相似文献   

2.
《内经》虚实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已成千古之至理,“病治之大纲”,其概念众所周知,毋庸赘述。然《内经》论虚实绝非仅此一端,殊举数则,以补不逮。《通评虚实论》云“虚实”,指“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精气夺失为虚”(《太素》卷十六),此实言邪气  相似文献   

3.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4.
<正> 理论产生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征与修正,才能日臻完善。《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理论就是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正确的理论。应当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方按八纲分类法之滥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伤寒论》方的分类 ,古往今来有多种类分法 ,其中较有意义的一种 ,就是按八纲类方。按八纲类方 ,即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最早滥觞于宋·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按表里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简略分类。许氏论治伤寒 ,注重对表里虚实的辨证 ,指出 :“伤寒治法 ,先要明表里虚实 ,能明此四字 ,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 ,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 ,有表实 ,有表虚 ,有里实 ,有里虚 ;有表里俱实 ,有表里俱虚。”其具体分类 ,则言“仲景麻黄汤类 ,为表实而设也 ;桂枝汤类 ,为表虚而设也 ;里实则承气之类 ;里虚则四逆、…  相似文献   

6.
钱丽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1):494-495
《内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在耳鼻喉科的运用钱丽南京中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室(南京210009)《内经》中关于耳鼻咽喉科的论述极其丰富,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指出:“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  相似文献   

7.
对《内经》虚实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出虚实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其中“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是本篇的主要论点。自《内经》之后,对虚实的论述颇有说法,笔者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为中医之精髓,论治之大法。  “邪气盛则实”是指因邪气盛而导致的一类证候,此时邪虽盛而正气犹能抵抗,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因此,实证往往表示正邪相争处于激烈的阶段。丹波元简谓:“邪气之客于人身……已入而精气旺,与邪俱盛则为实,如伤寒胃家实证是也”。导致实证之病因,或为外邪入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或为脏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虚实是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盛衰变化的两个纲领。《素问·虚实通评论》指出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虚指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 ;实指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人体正气不足 ,脏腑经络机能减退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虚证 ;邪气亢盛 ,脏腑经络机能亢进或障碍所表现出的证候 ,谓之实证。  关于虚实的临床表现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玉机真脏论》说 :“脉盛 ,皮热 ,腹胀 ,前后不通 ,闷瞀 ,此为五实。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华元化《虚实大要论》曰 :“肠鸣气走 ,足冷手寒 ,食不入…  相似文献   

9.
也论“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刚虚”贵刊1995年第1期登载张建斌同学《"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义》一文,读后也想谈谈本人浅见。自《灵枢·九针十二原》引用上古文献《大要》出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后,《灵枢·小针解》和《素问·针解论》就有歧义,后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什么是虚证、实证?其各自的病机特点是什么? 《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指邪气亢盛;虚,指正气不足。实,是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方面的病理反映。实证的症状常表现为壮热、寒战、狂躁、兴奋、声高  相似文献   

11.
刘国胜 《天津中医药》2007,24(6):497-498
深读《素问·举痛论》寒邪致痛之精华,探查寒邪致痛的虚实机制"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结合临床分辨虚实致痛之证,对寒邪致痛实痛者应逐瘀活血与温经散寒合用,对虚痛有瘀者,则以补为通,补气活血止痛。  相似文献   

12.
<正> 虚实与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的八纲辨证组成部分。是通过归纳和概括疾病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虚、实、寒、热证候。为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一辨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概而言之,虚证是反映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的证候;实证是指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的证候。虚证常见于慢性病或疾病的后期,病程  相似文献   

13.
肾实证雏议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肾主虚,无实也”之说,后世多宗之,进而便衍义而成肾无实证。然而,“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虚实如同阴阳,乃相对而言,无虚则无实,无实亦无虚,五脏为病,皆有虚实,肾安能例外,笔者略抒拙见如下: 1 肾实证渊源关于肾实证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灵枢·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  相似文献   

14.
《难经》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东、南、西、北分别称代肝、心、肺、肾四脏,因而本难所言是属五脏的疾病与治疗。一、虚、实的含义及肝实、肺虚的发生虚、实在古医经中是有其特定含义的。《黄帝内经·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  相似文献   

15.
正张仲景医学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医学发展,厥功甚伟。大论阐述了许多极富指导价值的治则理论,虚实异治即其一也。在《金匮》卷首,仲景开宗明义,虚实并举,提出"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其要旨在于示人虚实各别,不容混治。虚实异治治则不仅在《金匮》诸杂病诊治中得以淋漓尽致展现,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好体现,实贯穿二书始终,可见仲景之道,一以贯之。兹仅就《伤寒论》有关虚实异治,试作探析如次。  相似文献   

16.
一.郑声与谵语,虚实迥异,医者不可不察谵语与郑声,同属危重征象,然有虚实之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指出:“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所谓谵语,为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及神明所表现的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语声洪亮有力,为实证,见于伤寒阳明腑实证,蓄血证、热入心包等,治宜泻热清心为  相似文献   

17.
何谓“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精气,乃正气也。可见脏腑有所伤,阴阳有所损、气血有所亏,藩篱有所破者,皆可谓之虚。而阴阳气血,实人身之根本。唯阴阳平秘,气血充盈,始能藩篱严密,外御病邪;脏腑坚强,精  相似文献   

18.
对“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的理论提出质疑。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 ,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邪气盛既能致实 ,亦能致虚 ;精气夺既能致虚 ,亦能产生虚实夹杂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虚实的概念是什么?何谓虚实辨证? 虚,即空虚,不充实、不足的意思。此指人体正气的不足。实,即充实、盛满、有余的意思。此指致病的邪气过盛。正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所说:“虚实者,有余不足也。”《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辨证,是概括和辨别正气的强弱和邪气的盛衰的两个纲领。在临床诊断中辨别证候的虚实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决定指导施治采取补泻的依据。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就是这个意思。二、何谓虚证?何谓实证?虚证和实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是什么? “精气夺则虚”,虚证是正气不足的见证,一般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衰退或衰竭而出现的病理状态。形成虚证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两个方面,但重在后天失养,如饮食失调,后天之本不固;七情劳倦,内伤脏腑气血;房室过  相似文献   

20.
祛邪旨意在通 扶正目的在平──略论《内经》审因立则学说及其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200040)编者按:辩证求因,审因论证,是中医学的基本原则。《内经》论病因重在“邪”、“正”两字,“邪气盛则实”,“精(正)气夺则虚”。历代医家围绕祛邪泻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