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凡从医者,不读《内经》,不参悟经旨,则学无根本,基础不固。《内经》系中医理论之渊源,后世医家虽然在理论上多所创见,各成一家之言,但就其学术思想的继承而言,无不发自《内经》。而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2.
钱会南 《中医药学刊》2008,26(3):461-463
从内外调和,对生命常态之描述,得天地之和、自然生态与人体关联之印照;不和,对疾病状态的理性判读;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调治与摄生之法度,透视《内经》之“和”,解读人文理念在中医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脏象源于藏象,首出《黄帝内经素问》。高校五版教材《内经讲义》称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脏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对于这一学说的形成,各家见解不一,大多以《内经》、《周易》为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内经》“藏象”非“脏象”之义,而《周易》虽以“象”为主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医气学理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 ,深入探讨气的本质 ,对于揭示人体生命科学的秘密 ,提高中医理论水平 ,促进中医理论现代化 ,具有重要意义。1 气学理论为中医理论之核心气 ,最初是一个哲学命题。在《内经》问世之前 ,气的概念便产生了。先秦时期 ,老子、宋研、尹文等哲学家提倡“气一元论” ,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例如老子《道德经》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庄子说“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 ,《内经》以“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的理论为基础 ,与医疗实践及有关方面 (诸如天文、地理、气象等 )知识相结合 ,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论三焦有名无形无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内经》及后世医家有关三焦的论述进行了剖析。认为《内经》对三焦的论述存在矛盾,其原因主要是:理论来源不同;构建的需要;历史条件限制。后世医家所持三焦“有名无形论”,“无名有用论”,“功能单元说”和“未知说”,亦无益于中医理论的学习,整理和提高。三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医理论在形成中的某些特点及其缺陷造成的,学习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必须注意,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通报》2010,9(4):56-56
中医“左肝右肺”一说,来源于《内经》,这是《内经》中的一个千古之谜。因此,西医曾经有人想从《内经》入手,抓住“左肝右肺”之说,大做文章,并以现代解剖学相对照,攻击中医学古老、不科学,讥笑中医理论太荒唐!  相似文献   

7.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0,23(8):34-34
《卫生宝鉴》由元代罗天益撰著。该书是一部理宗《内经》、《难经》,学承东垣,旁参诸说,结合个人经验编辑而成的临床治疗著作。“卫生”,即保护生命,防护邪侵;“宝鉴”,原指珍贵的镜子,此处尚有借鉴、明察之义。书中由4部分组成:一日药误永鉴,“知前车之覆,恐后人蹈之也”;二日名方类集,“古今之方,择之已精,详而录之,使后人有所据依也”;  相似文献   

8.
论《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论《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苏晶(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内经,五脏调控,系统观《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为中医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且两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中医脑神学说的发展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脑神学说的发展与反思山东中医学院(250014)孙迎节关键词中医脑神学说;心主神明;脑主神明;理论研究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但神究竟由何脏所藏、何脏所主,近百年来一直争论激烈,至今尚无定论。以《内经》为代表的传统中医理论将神志活动主...  相似文献   

10.
鉴于目前针对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阴虚”的内涵不完全一致的问题,为明确“阴虚”的内涵与外延,对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阴虚”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研究发现,“阴虚”一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5种,分别为中土受伤,形气衰少;尺脉不足;五脏精亏;肾虚;阴经气虚。本文就正确理解“阴虚”内涵与外延,界定“阴虚”概念,为中医理论的正确运用和继承发展进行了深入探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内》《难》经入手看“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晔  段延萍  周杰  马赟 《陕西中医》2009,30(2):222-223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源,是中医临床的始祖,《难经》也是中医学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阐发了《内经》等古代医籍的经旨并补充其不足,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该书与《内经》齐名,也被尊为“医经”。  相似文献   

12.
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2-462,469
《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全注本,也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早期之作。本文通过对杨注《太素》经文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杨上善类编经文的特点以及杨上善医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典籍,是对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集中总结,其中汇集了大量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内经》的理论体系宏伟,无所不包。明·张介宾在《类经》的自序中对《内经》进行了高度概括:“《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大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氏…  相似文献   

14.
炮制古代称炮炙、修治、修事等,是泛指药材加工处理。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就有炮制的记载。宋代雷敬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现代常说的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符合临床治疗需要。炮制毫无疑问是为临床治疗而诞生,清除杂质、改变性状、改变性能和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增加药物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近日拜读张效霞老师《脏腑经络数目的由来》一(以下简称“张”),认为中医脏腑经络的数目来源于“天六地五”说,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因为即使在古代的某一个时期流行过“天六地五”说,并且在《内经》中也不乏类似的论述,但中医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化的主线——《周易》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应该站在这一传统化主线的高度审察中医理论的诸多问题。本仅就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内经》藏象经络模型构建与《周易》的关系作粗浅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张效霞老师和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痰瘀学说,是中医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而中医理论肇始于《内经》,根于《内经》而研究痰瘀,有提纲挈领之效。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内经》中有关"积"病的论述,从"积"之标本的角度,探讨痰瘀互结与阴阳失调的关系及相应的防治方法,从而理清《内经》"积"与痰瘀的关系,以期促进痰瘀学说的发展及痰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从《标幽赋》的语言看《内经》的经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内经》早已成为人们尊奉的经典,它的语言也成为人们学习和效法的样板,人们甚至以《内经》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这一点从《标幽赋》的语言运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相似文献   

18.
《难经》脉诊探析李志刚《难经》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传为春秋时期秦越人(扁鹊)所著。书中将《内经》的主要内容以解释答疑的方式编撰而成。论述以中医理论为主,兼也分析病证。叙述简要,辨析精微。其中论脉尤为精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和学术价值,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不...  相似文献   

19.
1.《内经》的成书年代是什么时期? 答:《内经》的成书年代,历代医家和历史学家进行了考证,一般认为是先秦战国时代的作品,但也有认为是西汉时代的著作。认为《内经》成编于战国时代,明、清以来的学者多倾向这一观点。明·方以智《通雅》说:“谓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向》也,皆周末笔。”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亦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说明《内经》是春秋战国时代人所编著。认为《内经》成编于战国、秦、汉之间,有许  相似文献   

20.
以《内经》有关论述为依据,结合后世医家的研究与阐发,对《内经》以降有关脾阴生理病理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脾阴学说源于《内经》而代有发展,并随中医理论的逐步完善而而得到充实与提高,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