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合病”与“脏躁”异同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合病"与"脏躁"颇为相似。"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脏躁乃情志抑郁,五志化火,脏阴被耗。二者皆与心神受扰有关,故遣方用药皆有养心安神之品,如百合地黄汤中之百合,甘麦大枣汤中之大枣、小麦等,临证亦均常配伍茯神、枣仁等安定心神之药。二者治疗差异也很明显,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之象突出,故以养阴清热为治疗大法,百合地黄汤主之;脏躁系情志抑郁,脏精不足为主,热象并不明显,以补益心脾,缓急安神为治法,甘麦大枣汤主之。  相似文献   

2.
百合病为中医疑难之病证,多原于大病之后,余热未尽,或汗吐下失法;或平日思虑过度,情志不遂,或卒遇惊恐,心神扰乱,以致精神涣散,气血郁遏生热。伏萌之火,郁而不伸,损伤心肺之阴,故心肺阴伤,百脉悉病。自汉代张仲景提出此病后,不少金匮注家虽作了不少补充,但很少有进一步阐发其运  相似文献   

3.
一、养阴润燥法本法适用于百合病。“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病是由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引起。热病之后,阴血未复,余热未尽,消烁津液;或因平素思虑伤心,情志不遂,郁结化火,耗津烁液,而使心血肺阴两伤,阴虚内热,则百脉不和,症状百出,用百合类方治疗。这类方剂的共同特点是滋养阴液。心肺之阴得养,则诸症可愈。二、滋阴安神法本法适用于阴血不足的失眠。“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肝主藏血,肝血不足,血燥生热,扰及心神,故心烦  相似文献   

4.
汪勤  邓悦 《吉林中医药》2007,27(4):62-63
《类证治裁·不寐》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在《景岳全书》中说:“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不寐的病机大致可分为外感和内伤。由外感引起者,主要见于各种热病过程中;由内伤引起者,则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引起[1~6]。本文就失眠证的中医药治疗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1·1从火论治田令群[7]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除心神失养属虚当从补虚着手外,因心神受扰所致不寐的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阳盛或阳…  相似文献   

5.
梁远征  陈大权 《光明中医》2016,(24):3659-3661
“脏躁”与“百合病”相似。脏躁乃情志抑郁,五志化火,脏阴被耗。“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均属于现代医学抑郁证的范畴,其病因多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宜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临床多用逍遥散合百合方治疗肝气郁滞、心神失养导致的脏躁证,功能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效果显著。现拾取验案2则,通过阐述陈大权教授应用逍遥散合百合方异病同治的经验,解析其辨治策略,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更年期患者以烘热汗出、头晕、心烦、失眠、两胁不适就诊,考虑此期女性常见的病机为肝郁化火,灼损心肺之阴,内生虚火燥热.此本虚之证应按百合病论治.本病患者阴虚燥热的病情尚轻浅,服百合地黄汤甚效,但其性情郁怒,肝火上逆甚则引动冲脉之气上冲胸,患者遂自觉间歇性胸腹由下至上窜痛难忍,此标实之证在发作期时应按奔豚病论治.分清疾病虚实主次,先投百合地黄汤,后投奔豚汤,甚为验效.  相似文献   

7.
百合病之所以用“百合”名病者,其义有二:一因百合为治此病之主药,即魏念庭所说:“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二因本病为百脉合病,症状百出,故名为百合病。一、病因病机百合病因何得之?《医宗金鉴》云:“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百脉未和,或平素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卒临景遇,因而形神俱病,故有如是之现证也”。由此观之,百合病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为热病之后,余热未清,阴液耗损;二为情志不遂,五志化火,郁火伤阴。由  相似文献   

8.
百合病浅解     
<正>百合病由东汉医家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提出,篇中详细记载了百合病的证候、治疗、病程及预后等。对于百合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医家多有争论,观点始终未能统一。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金匮要略.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后,对百合病也略有体会,浅述如下。或虫或虫  相似文献   

9.
失眠论治     
叶珺 《河南中医》2011,31(11):1318-1318
失眠是因内伤杂病或病邪外侵,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功能降低,阴不敛阳,阳不入阴,从而影响心神,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治疗时可采取放松疗法、控制刺激训练、认知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百合一病,首见《金匮要略》,文中许多观点,历代注家众说纷纭,使后学者莫衷一是。本文根据仲景百合病第一条之论述,结合古今注解,对疑点、难点条分缕析,提出了百合病乃情志致病,而非伤寒热病为之因,主要病因病机是肝郁内热,肝郁为本,内热为标之观点,笔者认为自清以来百合病有“热病百合”与“杂病百合”之说,并非仲景本意,恐为注家己见。并附验案以证之。敬祈同仁雅正。  相似文献   

11.
胡冠书 《河南中医》2020,40(3):329-331
"发于阳""发于阴"指人体感受风寒之邪,阳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出现以发热恶寒为代表的症状,阴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出现以无热恶寒为代表的症状,疾病处于表证期。阳经受邪发热,阴经受邪无热,此为常;阳经受邪亦有不发热者,阴经受邪反有发热者,此为变。《伤寒论》第7条和第131条两处"发于阳""发于阴"含义相同,均为就表证而言。邪在皮毛经络,为感邪之初,病之始,故为"发"。"阳"指阳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阴"指阴经及其络脉乃至皮部。从病程上看,处于表证期,即邪气入经以及入经之前;从病位上看,邪在体表、经络,无涉脏腑。相较而言,阳经表证更为明显,邪在络脉常已出现相应症状,从病之"发"到病之"衰",时间较长,所以说,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的中医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连景 《天津中医药》2009,26(6):509-510
血压高相当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症.主要由情志、禀赋、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致使肝火亢盛,或痰浊上扰,或肾阴素亏,阴不制阳而引起;病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之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4型.  相似文献   

13.
付晓兵  曾琴  任建坤 《河南中医》2011,31(4):325-327
"但欲寐"是少阴病阴盛阳虚的特点.肾中阳气维系着一身之阴阳.肾阳充足,则阴阳相互维系,机体的卫外能力就充沛,人的睡眠就深且睡眠质量好;若肾阳不足,除畏寒怕冷,肢体蜷卧以外,尚可导致机体的阴阳不足,阳虚不能温煦阴津,致使精神疲惫,倦怠乏力,但欲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CSD)的病机与证候分布。方法:采集125例CSD头晕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对年龄、性别、症状、证候、证素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CSD患者以青中年为主,男女比例1.0∶1.6。男女平均年龄、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症状除头晕沉、头痛、自觉走路不稳或晃动等,尚包含眠差、急躁、心烦等精神症状及易疲乏、健忘、心慌等躯体症状。证候以阴虚证、痰热证、瘀热证常见,三组证候年龄分布、证候性别分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虚证相比,痰热证、瘀热证皆以≤44岁青年人居多(P<0.05),与瘀热证相比,阴虚证以45~59岁中年人较多(P<0.05),在≥60岁年龄段,三组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证、瘀热证以女性为主(P<0.05),痰热证以男性为主(P<0.05)。结论:CSD病位在心,为形神共病,神病为主导。邪扰神躁、清窍不利、形神失和为其主要病机,阳躁不宁、火热内扰是其发病基础。常见证候不外虚实之分,实证责之因郁化热、阳动神躁,虚证责之阴虚热扰、阳旺神浮。临证治疗CSD,当分析病因,明晰体质,随证施治,总以恢复脏腑气化,神安形合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早搏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规律性,为早搏的中医证型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观察早搏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房早、室早与早搏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气血亏虚证最多见,依次为心阴不足证、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水气凌心证。合并高血压病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证高于其他证型,提示高血压病可能与此证型有相关性;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未合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证和心阴不足证最多。房早以心阴不足证最常见,而室早以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结论从早搏合并症探讨中医证型研究有规律性可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特点与合并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数据库,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对冠心病心绞痛证候特点的影响。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血瘀(4.261)、气虚(2.500)、气滞(2.084)、痰寒(1.774)、痰热(1.303)、阳虚(0.537);合并糖尿病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阴虚(14.026)、阳虚(2.581)、痰寒(0.391)、气滞(0.278)、寒凝(0.074);合并高脂血症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痰热(13.403)、痰寒(6.116)、气虚(3.645)、气滞(3.041)、血瘀(2.840)、阴虚(1.676)。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与血瘀的关联性最高,多表现为血瘀证候;合并糖尿病与阴虚的关联性最强,多表现为阴虚证候;合并高脂血症与痰浊关联性最强,多表现为痰浊的证候,尤其痰热关联性显著。  相似文献   

17.
畜鱼置介本为鱼类养殖之法,喻嘉言运用取象比类思维以之指导真阳上脱证的治疗。该法提示,在治疗阴虚导致的真阳上脱证时,用药当滋阴与潜阳兼顾。由于虚风内动证与真阳上脱证病机均与肝肾阴虚相关,故后世温病学派认为畜鱼置介法亦可用于虚风内动证的治疗。通过研究《寓意草》相关病案,旁及其他中医著作,阐述畜鱼置介法的理论基础是调和阴阳,龙骨、牡蛎、鳖甲、龟板为其常用药物,吴鞠通所创复脉类方为其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是中医最常用的辨证方式之一,主要应用于外感疾病,也可用于眼病的整体辨治。中医学认为,津液代谢障碍能够导致干眼,其病机有津液缺乏、津液停滞两种,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即运用六经辨证,从津液角度将干眼分为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6大类。太阳证中,正气充盛,若未传变,则尚未耗及津液;太阳蓄水可引起膀胱气化津液不利,太阳、少阴两感则直接影响肾水。阳明证中,阳明之热可以灼耗津液;少阳证中,气机郁结可导致津液通道受阻;太阴证中,脾肺湿热与脾肺寒湿都可导致全身水液代谢失常;少阴病中,肾阴虚,则津液供给不足;肾阳虚,则阳气推动津液无力;厥阴证中,寒热错杂,肝木不得肾水所养。则津液代谢障碍,发为干眼。六经辨证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对干眼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则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癌毒”的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癌毒"相关文献的客观整理,从癌毒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与正虚的辨证关系等方面,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癌毒的性质主要包括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几个方面;邪毒内结导致肿瘤的发生,癌毒流散引发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与此同时,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癌毒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归纳出癌症各个阶段的治疗原则,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方法,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