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彭暾主任中医师从医40余年,为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首届"四川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彭暾主任临床擅用滋阴法治疗临床各种疑难杂症。其滋阴学术思想中的阴阳平衡观渊源深远,别具特点。现将彭暾主任滋阴学术思想中的阴阳平衡观的渊源、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以近代苏南名医朱莘农为代表的朱氏伤寒派主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并讨论该临床流派的传承谱系.近代苏南朱氏伤寒派是江苏江阴的一个地域性医学流派.该流派擅长夹阴伤寒证的辨证论治,其学说的核心思想在于探讨少阴肾脏的阴阳盛衰对伤寒热病病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强调肾阳在病程中的至关重要性.在临证诊断方法上强调体质辨证,注重腹诊、脐诊、咽诊等客观的诊断方法,治疗上以温阳扶正为主要治疗方法,擅长应用桂枝、肉桂类经方以温阳救逆、平冲降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内热立论,临床采用滋阴清热之法,疗效显着。但肾(脾)阳虚衰所致消渴亦屡见不鲜,临证采用温阳之法,效果亦可喜,所以深入探讨温阳法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及临床运用有其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秋华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20-1021
"阳气者,烦劳则张"是《素问》中对煎厥的病因病机描述,其致病本质为阴阳失衡,从表象上看,主要是阳亢为标,它反映的往往是阴虚于内的本质,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许多医家已经认识到烦劳首先耗伤体内之阳气而它又张于体表,进而阳虚不敛阴致阴虚,这个过程突出强调了阳虚为本,烦劳致阳气过用、阳气浮张、阴虚阳亢,最终将会导致阴阳两虚而发为煎厥,治疗上需要滋阴温阳清热兼顾,温阳的治疗方法,是因为病变本质中存在阳虚,但更重要的是仍要遵守滋阴清热的原则,因为原文同样提到"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的阴虚病机。对于烦劳所致之病,临床医师所犯之误是只予滋阴而忽略温阳,故本文强调温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启发。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为肢体麻木、萎弱无力、挛急疼痛等。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机理多有论述,相关指南总结为由气阴两虚致瘀渐致阴阳两虚夹瘀。笔者恩师熟阅古籍,了解发病机理和方药特点,从滋阴温阳化瘀的角度治疗本病。文章将从引述中医古籍经典、当代药理研究、组方用药、验案病例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该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圣愈汤化裁治疗阴阳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王道成教授师从全国名中医王少华,系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名中医,从医35年,精心研究医理,勤于实践。通过系统学习历代医家关于不寐的论述,遵古而不泥古,认为年老营血亏虚及禀赋体质是发病的基础,脏腑、阴阳偏盛偏衰,若再加上外邪所扰,则更易加快病程,使脏腑失和、阴阳失交而发不寐。治疗上结合年龄及禀赋体质,除药物治疗取速效外,还注意生活方式干预调整体质。脏腑失和有虚实两端,“补虚泻实”以调理脏腑,尤重心肾,并注意调整阴阳,善用药对,临床多有良效。现将王师治疗不寐经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心理学"人格体质论"的提出,其意义在于能很好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本着"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理念,《内经》提出:"人身有形,不离阴阳。"因此人格和体质也皆由阴阳构成。人格体质论强调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与体质相关,尤其是人格  相似文献   

8.
河南孟州卢氏温阳通脉学术流派是河南中医学术流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创立者卢昭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温中祛寒、通络回阳为治则;温补心阳、温补脾阳、温补肾阳为方法的温阳通脉学术思想。第二代传承人卢作斌擅长在温阳通脉学术思想指导下,使用附子、干姜、吴茱萸、当归、黄芪、白术、香附、川芎、丁香、续断、茯苓等药物,以化瘀通经、温经散寒、温阳止痛等法,治疗闭经、崩漏、不孕、痛经等妇科疾病及中医内科杂症。第三代传承人卢敬业擅长诊治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并积极传承中医临床经验,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第四代传承人卢海涛擅长治疗心脑血管及肝胃病。第五代传承人卢晓峰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骨关节病、肝胃病、中风后遗症,以及眩晕、头痛等疾病。学派以卢氏“本仁堂”药铺为依托,临证诊病,阴阳为纲;治病疗疾,注重扶阳;宗师仲景,推崇经方;回阳救逆,重用附子;兼辨阴证,综合而治,特长显著,流派特色鲜明,在治疗胸痹心痛、风寒湿痹、骨痹及妇科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9.
古代阴阳体质分类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内经》以及后世医家的阴阳体质分类方法。指出阴阳分类法是《内经》分类法中比较成功的一种分类方法。后世医家继承了这种思想,并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分类法。《内经》中阴阳分类法又包括阴阳四分法和阴阳五分法。阴阳四分法根据阴阳之气胜衰的不同,将体质分为4种类型。阴阳五分法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并结合个体的行为表现、心理性格及生理功能等将体质分为5类。后世医家提出了藏象阴阳分类法、阴阳属性分类法、阴阳虚实分类法和虚弱体质阴阳分类法等多种阴阳分类方法。这种阴阳分类的思想亦将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医家对体质的分类,并将会极大地推动阴阳分类法的发展,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审视瑶函》三百余首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探讨金元医家学术思想对眼科治法的影响,主要从金元医家寒凉泻火、升阳散火、滋阴降火、开通玄府、流通血气、开郁解郁、益气升阳、养血升阴等治法方面总结眼科方剂的配伍规律,认为金元医家的学术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眼科基础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与眼科治法,据此可发现中医眼科治法方剂的理论源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举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医案为例,通过分析医案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说明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即通过加强和调整五脏的功能活动,使其恢复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和抗病御邪能力,正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故舌象可反映脏腑的病变。在妇科疾病中,常见舌象有8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热、血寒、湿邪、血瘀类,先辨舌脉,再施治,气虚类健脾益气,先后天共养之;血虚类补血养血,重者填精补血;阴虚类宜滋肾益阴;阳虚则健脾温肾补阳;血热以凉血为主;血寒重在温经散寒;湿热宜清热除湿;寒湿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治;血瘀则调气活血行瘀。临床诊疗时,要四诊合参,结合舌象、苔象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李雅言名老中医治疗顽固性慢性痢疾临床经验。方法:对李雅言老中医遗留的病案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寒热错杂者宜和其寒热,虚实并存者宜调其虚实,阴虚湿热者宜养阴清肠,阴阳两虚者宜益阴温阳等。结论:顽固性慢性痢疾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李雅言老中医临床治疗顽固性慢性痢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靖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经验: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益气养阴、清除余邪,治疗心肌炎后遗症;补益心脾、宁心安神,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益气法、养血法、养阴法、温阳法,观察其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Na~+-K~+-ATP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反证DPN"络损"的辨证属性。[方法]采用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组、养血组、养阴组、温阳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益气组灌胃四君子汤;养血组灌胃四物汤;养阴组灌胃六味地黄汤;温阳组灌胃金匮肾气丸;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同容积的蒸馏水,连续8周,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Na~+-K~+-ATP酶活性、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坐骨神经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益气组、养阴组能明显提高Na~+-K~+-ATP酶活性,养血组、温阳组较模型组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络损"的中医辨证属性以气阴两虚为主。  相似文献   

16.
探讨“柔肝缓急”法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辨治思维以及具体的临床运用。本病属于中医学上的“淋证”范畴,近年来有医家从肝论治膀胱过度活动症,采用了“镇肝息风”“疏肝健脾”“调肝理血”等治法。本文则认为此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可能与肝阴、肝血亏虚、湿热瘀滞有关。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上以柔肝缓急为要,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酸甘化阴,柔肝缓急以息风、止痛、宁神、育阴利水,临床上加减辨证辅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法。“柔肝缓急”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的痉挛性疾病及各种疼痛等,异病同治,运用此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亦有奇效。现从病因病机入手,剖析其内涵以及临床具体应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郑寿全乃清末名医,善以易理阐释医理,注重人身阴阳,善用姜附,其辨证观以阴阳立论,尤其着眼于先天之阴阳,从作者著述中不难看出,郑氏落笔处有三种辨证观,即阴阳辨证、水火辨证、气血辨证,名目虽多,但其道理并无二致,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言说罢了,而每一种辨证观有其各自的特点。总而言之,阴阳辨证为纲领,水火辨证相辅助,气血辨证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尿路结石当分阴阳,结石在肾者为在脏,属阴,为肾中阳虚,阴寒凝聚,冰结而成,治疗当以温阳为主;结石在输尿管或膀胱者为在腑,属阳,由热灼津液,煎熬而成,因湿多下流,常与热结,故此热多为湿热。治疗当以利湿热为主,治疗之法,重在治本,治本即是治肾,治肾重在温阳。肾中阳旺,阴寒自消,蒸渗有权,则结石或碎解,或溶化,或下降,确是治疗之又一途径。如肾结石又兼湿热者,则温阳与清利兼施,或先清利后温阳,当权衡缓急施宜。至于输尿管,膀胱结石,本六腑以通为用,"实者泻之"的原则。以"脏为阴,腑为阳"学说为指导治疗泌尿系结石均取得较好效果,表明现代检测结果仍可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范围,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简单的气血理论入手研究脉象的发生机制,认为脉的形成需要血作为基础物质,气发挥温煦和推动作用。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诊察脉象可测知气血的变化,为阴阳辨证和疾病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五脏的体阴用阳理论探讨脊髓与脑的体用状态,提出脊髓与脑作为脏腑器官,其形质与功用与五脏一样也为体阴用阳。临床治疗急慢性脑、脊髓损伤疾病时,既要从避免外伤、防止退变、维护髓脑血供等方面固护髓脑之体阴,又要以养血活血平肝熄风,或调和营卫、温补脾肾为法疏调其阳用,急者应从肺肝脾肾论治,治水降火;缓者应从心肝脾肾论治,升阳滋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