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有研究表明组织缺血后可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缺血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裸鼠肢体缺血后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于缺血后3 d,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缺血组织一般形态学、微血管数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裸鼠肢体缺血程度于造模后一两周最为严重,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高(P<0.01).微血管数量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P<0.01).造模后3 d~2周,缺血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裸鼠的肢体出现缺血性坏疽,尤以缺血2周时最严重,核因子KB表达增强(P<0.01).结果提示,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肢体缺血发生后的代偿性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由于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坏疽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部缺血性坏疽——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足部缺血性坏疽的疗效.方法对13例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外科手术,并配合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足部切口一期愈合4例,经过0.5~3个月创面换药后愈合8例,截肢1例.结论通过手术改善肢体供血是肢体得以保存的根本,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治疗对于保证手术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壅阻型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延伟  李国信 《新中医》1999,31(8):26-26
我院自1997年6月起应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壅阻型60例,取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9岁。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缺血性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出院后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出院时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77.4%,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91.4%,出院后3个月对静息痛的有效率为83.9%,溃疡或坏疽的有效率85.8%。结论:规范的中西医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有效,介入治疗对迅速改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前康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前康宁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用Wistar大鼠造成慢性前列腺炎模型 ,通过解剖、透射电镜下观察用药前后其组织形态变化 ,通过相关抗炎实验观察实验用药的抗炎效果 ,并设对照组观察。在取得实验性疗效基础上 ,临床选择非特异性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组 10 0例 ,前列康片对照组 3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 :前康宁具有明显抗炎、改善局部血运作用 ,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证 )疗效较好 ,治愈率 34% ,有效率 89% ,优于阳性对照组药前列康片 (P <0 0 5 )。 结论 :前康宁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对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证 )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政琨  吕延伟 《中国康复》2006,21(6):415-416
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DM患者中〉15%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明显减少DF的截肢率和死亡率。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瘤 (abdominalaorticaneurysm ,AAA)在发病不同时期动脉壁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s,SMC)增殖与凋亡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AAA模型 ,分别于术后 3d、1、2、3、4周切取腹主动脉 ,应用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腹主动脉壁中SMC凋亡和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α 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 actin)的表达。结果TUNEL及PCNA表达高峰时段分别为术后 2~ 3周和 1周 ;术后 3d至 1周凋亡细胞少于PCNA阳性SMC ,2~ 4周多于PCNA阳性SMC且SMC数量明显减少 ;bcl 2与bax蛋白表达分别于术后 1、3周达到峰值 (P <0 0 1)。结论动脉壁SMC增殖和凋亡的失衡与AAA发病密切相关 ;bcl 2与bax基因参与了对AAA动脉壁中SMC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临床上能通过传统手术或腔内隔绝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但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将直接影响对AAA的早期防治效果。目前在AAA的病因学研究中,炎性细胞浸润与AAA发病的关系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通过血管腔内胰弹力蛋白酶灌注制成大鼠AAA模型,观察了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AAA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与早期AAA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曲张为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在中医学中属筋瘤.长期静脉曲张可以合并小腿的溃疡出现,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来至今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切除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20例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科住院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3岁,所有病例全部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明确,经彩超检查深静脉通畅.符合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