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木霉防治西洋参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万隆  程惠珍  张国珍  陈君  高秋义 《中草药》1994,25(2):91-92,112
拮抗作用测定中,木霉对西洋参立枯病菌有极强的拮抗作用。温室及田间试验表明,木霉对西洋参立枯病病防治效果在60%以上,优于常用农药。  相似文献   

2.
Qin LY  Jiang N  Tang MQ  Miao JH  Li LX 《中药材》2011,34(4):499-502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山豆根根腐病菌茄腐镰孢S9(Fusarium solani)的拮抗作用,探讨生物防治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生长速度法、对峙培养法研究哈茨木霉H2(Trichoderma harsianum)、绿色木霉M6(Trichoderma viride)和康宁木霉K1(Trichoderma koningii)对山豆根根腐病菌S9的拮抗作用,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H2、M6竞争优势显著,生长速度分别是S9的1.43~2.72倍和1.43~1.95倍;K1的空间竞争优势较弱,生长速度不如S9。3种木霉菌对S9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M6和H2对S9的拮抗作用较强,即使在提前3 d接入病原菌的情况下,M6和H2对S9的抑制率仍能分别达100%和82.35%,拮抗系数均达Ⅰ级;K1对S9的抑制率为46.36%,拮抗系数为Ⅳ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通过缠绕、寄生等方式使S9发生菌丝断裂、缢缩、消解等现象。结论: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作为生防菌在防治中药材土传病害上具有深入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抗人参根部病原菌的优良木霉菌株。方法:通过不同培养基培养,对10株木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对木霉抗人参疫病菌、人参锈腐病菌和人参立枯病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绿色木霉Tv04-2和哈茨木霉Th3080不仅在土壤浸液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且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抑制率。木霉在不同的光照条件及不同的pH下生长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Tv04-2对菌虫绝霸不敏感外,木霉菌株对人参病害防治中大多数常用杀菌剂敏感。  相似文献   

4.
丹参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浸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达10%-30%,导致丹参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一般化学农药难于有效,而且滥用化学农药合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菌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本研究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中分离了一批木霉菌株,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问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3%和55.7%,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效相当,表明木霉防治丹参根病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研究康氏木霉(Trichodema koningii)、绿色木霉(T. virid)、哈茨木霉(T.harzianum)分别对荒漠肉苁蓉茎腐病菌(Fusarium sambucinum Fuckel)的拮抗作用.方法: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玻片对峙培养;并研究了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3种木霉菌均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3者抑制能力大小依次为康氏木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为田间生物防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丹参根腐病及其微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浸染所致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达10%~30%,导致丹参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一般化学农药难于有效,而且滥用化学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菌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本研究从生长在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中分离了一批木霉菌株,通过室内拮抗试验和田间防病增产试验,筛选出了对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菌株。田间试验结果,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3%和55.7%,与常用化学杀菌剂多菌灵的防效相当,表明木霉防治丹参根病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白绢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莉  吴锡明  马曲  马勇 《中草药》2005,36(12):1872-1875
目的通过对鱼腥草白绢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结果种茎处理以多菌灵的效果最好,发病率最低,产量最高;PDA平板测定表明木霉对鱼腥草白绢病拮抗作用极强,优于常用农药处理;在3个木霉菌剂质量浓度中,20g/m2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治效果达到了60.28%。结论采用多菌灵处理鱼腥草种茎和20g/m2木霉制剂处理土壤能较好地防治鱼腥草白绢病。  相似文献   

8.
木霉菌对荆芥茎枯病菌的拮抗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茜茜  丁万隆  李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386-1390
目的:研究绿色木霉M3,Tv04-2菌株和哈茨木霉ThB菌株对荆芥茎枯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水解酶活性测定、抑菌物质检测等研究发现,3株木霉对荆芥茎枯病菌的拮抗机制包括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结果与结论: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株木霉均能分泌葡聚糖酶和蛋白酶,其中M3菌株分泌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ThB菌株分泌的蛋白酶活性最高;3株木霉菌均产生难、易挥发性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研究康氏木梅(Trichodema koningii)、绿色木霉(T.virid)、哈茨木霉(T.harzianum)分别对荒漠肉苁蓉茎腐病菌(Fusarium sambucinum Fuckel)的拮抗作用。方法:进行了平皿对峙培养和载玻片对峙培养;并研究了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3种木霉菌均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3者抑制能力大小依次为康氏木霉、绿色木霉、哈茨木霉;3种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为田间生物防治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剂对人参根部病害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阿娜  丁万隆 《中草药》2006,37(10):1552-1554
目的研究木霉菌剂对人参根部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以进一步推广使用。方法调查两种木霉菌剂的3种使用方法及不同使用浓度对人参生长及发病的影响,评价木霉菌剂推广使用的可能性,筛选木霉菌剂的合理使用方法。结果两种木霉菌剂不仅将人参种苗成活率和人参种子出苗率分别提高30%和16%以上,而且能有效控制人参根部病害的发生。结论两种木霉菌剂适宜大面积推广使用。蘸根法使用时,用Tv04-2制剂稀释5000倍,Th3080制剂稀释10000倍。浸种法使用木霉菌剂时,可用Tv04-2制剂和Th3080制剂均稀释5000倍。  相似文献   

11.
黄芪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摸清为害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情况 ,为研究其防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点调查 ,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共发现黄芪病害有7种、虫害有 49种。结论 :为害较严重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根腐病2种 ,为害较严重的虫害有小地老虎、芫菁及蚜虫等类害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都为药用黄芪,二者亲缘关系近,成分相似,药用价值尚未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了解两种黄芪之间存在的差别。方法:样品采用水超声提取和丙酮沉淀的方法得到黄芪水溶性蛋白成分,质谱级胰酶酶解后的肽段经nano ESI-LC-MS/MS分析,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 1. 4软件比对豆科蛋白数据库鉴定蛋白,再使用非标记定量软件SIEVE分析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水溶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黄芪共有蛋白的分类、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蒙古黄芪鉴定特异性蛋白有920个,膜荚黄芪鉴定的特异性蛋白有717个,2种黄芪中共同表达的蛋白有472个,其中二者的差异表达蛋白有21个,如PR-10蛋白,NDK-1蛋白,谷蛋白A2,磷脂酶D等蛋白在两种黄芪中差异表达。蒙古黄芪高表达蛋白14个,膜荚黄芪高表达蛋白7个。结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水溶性蛋白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特异性蛋白、差异表达蛋白和共同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两种黄芪的鉴别、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寻找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鲁文茜  张斯琪  沈尚竹  魏莉 《中草药》2018,49(24):5961-5967
人参皂苷Rc广泛分布在五加科植物中,其中在人参Panaxginseng全株、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根部、三七Panax pseudoginseng花中含量尤为丰富。且已有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c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血脂、预防糖尿病、保护神经系统等方面疗效显著。对人参皂苷Rc的药理作用及药动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富含人参皂苷Rc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晰黄芪花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组成,探讨其资源潜在利用价值。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黄芪花中总多糖、水溶性蛋白进行分析评价;采用HPLC-PDA/ELSD法对黄芪花中单糖寡糖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采用GC-MS法对黄芪花中挥发性成分及脂肪酸类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UPLC-TQ-MS法对黄芪花中核苷类及氨基酸类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黄芪花中含有多糖类(47.02 mg/g)、水溶性蛋白质(470.66 mg/g)、果糖(45.46 mg/g)、葡萄糖(8.71 mg/g)、蔗糖(1.05 mg/g)营养物质;检测出黄芪花中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以含氧衍生物为其主要组成成分;6种核苷类和15种游离氨基酸类资源性化学成分,总量分别达2.77和6.52 mg/g。在黄芪花中还检出8种脂肪酸类成分,其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油酸为其主要组成成分。结论阐明了黄芪花中各类型营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黄芪花的系统利用与精细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nthracyclines are antitumor antibiotics with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solid and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One problem preventing more widespread us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toxic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antioxidant agents can reduce the cardiotoxicity of anthracyclines, a herb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was introduced,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and was confirmed to be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agent recently. Pre‐treatment with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daunorubicin‐induced increas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 < 0.001), apoptosis (p < 0.05) and the secretions of LDH (p < 0.01)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lso raised the EC50 of daunorubicin 1.24‐fold. Compared with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N‐acetyl‐l ‐cysteine had similar effects on daunorubicin‐induced cell injury, however, superoxide dismutase re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ithout attenuating apoptosis.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NR was similar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itoTracker Red 580 in mitochondria, which was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around the nuclear membrane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potentially protective against daunorubicin cardiotoxicity by decreasing free radical release and apoptosis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The mai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aunorubicin may be in the mitochondria.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西洋参与紫苏、薏苡轮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为西洋参合理的轮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培和土培的方法培育 4年生西洋参 ,并用西洋参茎叶、须根及紫苏子、薏苡根的水提物进行生物测试。以前作是紫苏和薏苡的土壤种植西洋参 ,观察其轮作效应。结果 :西洋参茎叶和须根中含有自毒性物质 ,每 1kg土壤含 1g该物质 ,西洋参几乎不能生长 ,当其含量为0.2g·kg-1时 ,西洋参存苗率下降 2 5 %以上。在前作为紫苏和施入紫苏子的土壤上种植西洋参 ,其存苗率及生物学重量比对照处理分别提高 2 6 .8%和 11.5 %。结论 :西洋参宜与紫苏轮作 ,此期间若用紫苏子作西洋参的肥料 ,轮作效应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黄芪是药食同源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之一,为了实现黄芪规范化栽培,提高栽培成效,在黄芪道地产区甘肃省陇西县试验基地行距30 cm条件下,分别采用8,10,12,14,16 cm不同的株距栽培蒙古黄芪。方法:通过测定返青株生长发育动态及药材产量和质量,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旨在确定合理的移栽密度,探寻规范的蒙古黄芪生产技术。结果:在行距30 cm条件下,移栽株距对蒙古黄芪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株距的增大,蒙古黄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但单位面积药材产量下降,药材外观性状随着移栽密度的减小有所改善。在株距14 cm的栽培密度下,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均最高。株距8~16 cm栽培密度条件下,黄芪药材浸出物含量均优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各株距处理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14 cm> 16 cm> 10 cm> 8 cm> 12 cm。结论:结合产量与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最优移栽株行距30 cm×14 cm(密度23.81万株/hm^2),该密度下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健壮,主茎较粗,根冠比较大,产量较高,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鉴定珊瑚菜抗盐基因GlERF11并分析其在盐处理下的表达量变化。方法GlERF11基因进行全长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GlERF11基因进行定量表达分析。结果 GlERF11基因cDNA全长1019 bp,开放阅读框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lERF11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为19710.95 Da,包含AP2超家族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lERF11蛋白与伞形科植物胡萝卜ERF1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分析显示,珊瑚菜幼苗的GlERF11基因受盐胁迫影响后表达量均有所提高,处理后12 h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本研究针对珊瑚菜抗盐相关基因GlERF11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为珊瑚菜品种改良以及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芪居群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对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蒙古黄芪居群间形态、习性、生理特征、抗病性等差异并进行分类。为黄芪种质资源整理,品种培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形态、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等生理特点方面对黄芪不同居群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各居群感染白粉病的病情指数,研究了它们的抗白粉病能力。结果: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有很大差异;膜荚黄芪中存在一种花期晚、叶多毛的类型。结论:可以把黄芪分为3个类型:蒙古黄芪,早花型膜荚黄芪,晚花型膜荚黄芪。蒙古黄芪极抗白粉病,膜荚黄芪易感白粉病,其中早花型膜荚黄芪尤其易感白粉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中有效成分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并探讨黄酮类物质抗氧化能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蒙古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这些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pH10.2)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出12个黄酮类单体,分别为:槲皮素(Ⅰ),异槲皮苷(Ⅱ),芦丁(Ⅲ),山柰酚(Ⅳ)和异鼠李素(Ⅴ),芒柄花素(Ⅵ),芒柄花苷(Ⅶ),毛蕊异黄酮(Ⅷ),(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Ⅸ),2′,4′-二甲氧基-3′-羟基异黄烷-6-O-β-葡萄糖苷(Ⅹ),(6aR,11a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Ⅺ),(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Ⅻ)。结果表明,所有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此浓度范围所对应的清除率在10%~90%之间),量效呈对数关系(y=alogx+b)。构效关系结果显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其抗氧化活性。结论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是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且黄酮类成分的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与其结构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