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垣针法中包涵的学术思想,是东垣整个补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针灸界影响较大。笔者主要以痿证为例,深入剖析了东垣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气同精法和同精导气法,阐述了东垣对《内经》医学理论和治疗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深刻理解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2.
论“东垣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垣针法,悉本《素问》、《难经》,法古而创新,将补土法灵活应用于针灸,结合《灵枢》"导气"与"同精",提出了"导气同精"与"同精导气"法,据《素问》"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创背俞治外感、腹募治内伤的治疗大法,不仅提出了用刺经放血——通调气街,并大胆地提出了虚证亦可放血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庄礼兴教授从《内经》、“东垣”针法、靳瑞教授“导气同精”针法的学术理论出发,结合其临床经验,提出导气同精针法为“得气”手法而非补泻手法、导气同精针法可与补泻手法联合运用治疗虚实分明疾病、“徐出徐入”之“徐”作和缓、均匀、针下有力之新解及“定志调神,徐入徐出,以意引气,定针导气”的导气同精新操作,用于治疗气机逆乱、阴阳失和,或虚实不明显的病症中,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东垣针法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针灸治疗思路。东垣针法的主要取穴规律为重用足三里;外感取背俞,内伤取腹募;善用荥穴、输穴。针对KOA,在局部取穴基础上,提出取腹募穴(中脘、天枢、关元)补脾胃;取土经土穴(阴陵泉、血海、梁丘、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同精导气,疏调脾胃气机;取肝脾肾三经输穴(太冲、太白、太溪),通经络、调脏腑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指导针刺治疗,善于运用补土升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导气同精和刺血泻邪等针法治疗各种病证,这些突出特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张永臣教授对东垣针法内容的理解与诠释:(1)同精导气,平衡阴阳,导引逆乱之气机;(2)补土伸元,内伤多选腹募;(3)善用放血疗法以扶正祛邪。并以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调护为例,详实阐述了东垣针法于内科病调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独具一格的选穴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此类疾病的治法。  相似文献   

7.
金元时代著名补土派医家李杲,在临床中,不但创立了温补脾土的药物治疗诸方剂,而且在针灸治疗上也有独到之处,后世称为“东垣针法”,如《针灸聚英》中说:“东垣针法,深得素问之旨”,因而引录“东垣针法”全文,《针灸大成》并予转载。其内容虽不多,但颇有建树,主要应用调治脾胃理论而行针刺方法。一、阐发经旨,重视调治脾胃:《脾胃论》大量引用《内经》有关脾胃生理  相似文献   

8.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东垣“同精导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予“同精导气法”指导下的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烧灼、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均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餐后恶心、食欲不振症状,与治疗前差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改善FD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食欲不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4%(52/59),对照组为69.5%(41/5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生理、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生理、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东垣“同精导气法”针次联合穴位贴敷治...  相似文献   

10.
1由来与意义 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灵枢·五乱》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原文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相似文献   

11.
<正>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内伤脾胃学说的大师,堪称"补土派"的鼻祖。他重视和强调元气的作用,指出元气之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提出了"内伤脾胃学说"和"甘温除热法"等著名的观点和方法,同时他在针灸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在他的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中,有很多关于针法的记载。东垣的学术思想和针法特色对后世影响很大,当代燕赵高氏调和脾胃针法究其学术渊源应本于东垣。本文从东垣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可导致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收效甚微。从肺胃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致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病因,并列举应用同精导气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病案1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Chen LZ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11):1003-1006
以“调神导气”针法治疗情志疾病的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介绍了调神导气针法的操作及其技术要领.在分析《内经》“导气法”的基础上,总结出“调神导气”针法是以“徐缓”和“轻柔”作为操作的技术核心,以患者个体化状态为基础,以治神为针法取效之关键,能够快速、有效、安全地调节患者的情绪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尤其对于患者的失眠、焦虑、躯体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是治疗情志疾病的一种有效针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东垣脾胃学说的深入研究,历来认为治外感宗仲景、治内伤宗东垣的观点,把《脾胃论》视为一部详于治脾气略于治胃阴的脾胃病学专著的观点,却显得片面和局限,阻碍了对东垣脾胃学说中的温热病学思想的发掘。东垣的学说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晚年的论著《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以下合称《两书》)中。通过对东垣《两书》与仲景《伤寒论》进行比较,笔者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源于《内经》,成熟于东垣,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脾胃学说的源流、发展至成熟,并从脾胃各项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出发,试述脾胃学说与中医外科各类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此外,阐述了防己黄芪汤等经典名方在外科领域的拓展应用,范例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中医理论在横向、纵向辨治外科病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旭军 《中医药通报》2022,21(12):50-52
李东垣系脾胃学说开创者,在针灸方面亦颇有学术成就。明代针灸家高武将李东垣《脾胃论》中有关针法的内容整理命名而成东垣针法,本文通过解读东垣针法,进一步分析总结李东垣针灸学术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名医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导气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X  Wang YQ  Wei QL 《中国针灸》2012,32(6):563-564
导气法见于《灵枢·五乱》:"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气乱之相逆也。"治疗目的在于同精导气,使逆乱的清浊营卫之气升降如常,出入有序,适应证是清浊相干、营卫失调、经气悖逆的"五乱"证,病机特点不  相似文献   

18.
《脾胃论》自成书以来一直被视为治疗脾胃病之圭臬。由于脾胃病自身的特点,东垣在《脾胃论》中运用了多种相反相成的用药方法,如治气虚发热,益元气与泻阴火并行;治暑湿伤气,补脾气与除暑湿并用;治脾虚泄泻,升清阳与降浊阴同用;治虚人感冒,补正气与散邪气兼顾。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对《脾胃论》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 ,精于外感内伤之治 ,善于化裁运用古方 ,对内外妇儿各科造诣颇深 ,受东垣学说影响 ,重视脾胃病证的辨证和治疗 ,强调脾胃分治 ,创立胃阴学说 ,倡导甘润养胃法 ,发展了东垣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8)
导气针法是《黄帝内经》中一种重要的针法,临床应用范围广。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从导气针法的源流与发展、具体操作手法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对古今导气针法的定义、取穴原则以及针刺手法的演变进行分析总结。导气针法在慢性病和情志相关类疾病治疗上有较大优势,但操作手法精细,耗时较长,在临床推广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