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胃对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首见于《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输精于皮毛。"《素问.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问.玉机真脏论》亦说:"五脏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这几段经文,不仅说明了脾胃在人体生命之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笔者近年来从肝论治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法是中医内治"八法"之一,是通过服用具有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作用的方药,使积滞的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大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筋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笔者临证采用消法治疗疑难杂症每能取效,现结合典型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此为《内经》阴阳学说之总纲,旨在强调阴阳是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到临床诊断治疗,无不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如:《素问.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相似文献   

5.
对玄府在色盲上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玄府在色盲上的新认识玄府者,玄微之府。玄府一词,始见于《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孔也。"玄府者,无物不有。《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人之藏府、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而且"世之万物,尽皆有之。"当然人之眼目也不例外,玄府是人身之...  相似文献   

6.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依赖胃气。"顾护胃气"思想起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7.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句的注解历代注家说法不一,如《素问注释汇粹》[1]认为:"道,即规律、法则。天地之道,即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张介宾注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  相似文献   

8.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世医治腰痛多从肾论治,如肾虚治肾,此为正治,而属脾气虚者少有论及。《素问·痿论》载:"脾主身之肌肉"。脾主运化,脾在体合肉,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以滋养全身肌肉四肢,方可使全身肌肉健壮。《灵枢·痈疽》记载:"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  相似文献   

9.
《素问.刺疟》中记载:"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大小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笔者采用针刺治疗疖痈,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素问》经文释解析疑2则武夷山市立医院(354300)杨琳浦城县医院(353400)王俊华1《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对于"罢极之本"的释解,诸注不一;有注以劳倦疲乏者,如马莳:"肝...  相似文献   

11.
扶正祛邪法是祖国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大法与原则,正邪盛衰又是中医认识人体之所以发病的精典概括。早在一千多年的《内经》中就明确记载,《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12.
陆宁  施航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6):452-452
所谓"胃气",是脾胃之气的统称,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脾胃之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历代医家都有详细的记载。《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六腑之本也。"张景岳说:"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  相似文献   

13.
杨昉 《四川中医》2010,(12):43-44
本文讨论了《灵枢.周痹》"九者,经巽之理"及《素问.六节藏象论》"形藏四,神藏五"两条经文。通过对比分析提出《素问.痹论》与《灵枢.周痹》本当为一篇,《周痹》中提出的痹病治疗法则应当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对"四海"、"四气街"、"五十九热腧"的对比分析,提出"形藏四"应当指头、胸、胃、冲脉四部分。  相似文献   

14.
汗证、头痛、痹证均属于中医范畴,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均有记载,《素问·经脉别论》:"惊而夺精,汗出于心"。《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为后世医家治疗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汗证、头痛、痹证临床多单独为病,三者同时发病者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5.
杨新蕊 《光明中医》2011,26(8):1539-1540
《素问.标本病传论》载:"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提出了分辨标本的重要性。本与标相对应,本为根本;标为末梢。标本比喻事物的元始本体与效应现象。先发与后发及上与下,内与外,病与医等两方面的先后轻重缓急。《素问.至真要大论》:"知标与本,用之不殆……言标与标,易而勿损,  相似文献   

16.
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形式,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是气化活动的集中表现形式,在自然界表现为阴阳气交运动,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可见天地之间存在着升降,  相似文献   

17.
《素问.六节脏象论》将膈上之脏称为阳,膈下之脏称为阴,"心者,……为阳中之太阳。肺者,……为阳中之太阴。肾者,……为阴中之少阴。肝者,……为阴中之少阳。"《人镜经》:"膈膜者,自心肺下。与脊、胁、腹周回相著,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不使熏清道是也。"可见"膈"虽不是一个脏腑,但能上连心肺,下络胃肠,  相似文献   

18.
中医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疼,身重恶寒。"本文将浅要谈谈中医如何治疗感冒。  相似文献   

19.
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谓,《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则首次正式提出胸痹之名。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古典医籍中无高血压病名,中医临床多以患者的主诉,结合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内经》中有较多的描述。《灵枢.海论》曰:"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素问.奇病论》:"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厥病》:"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厥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