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呃逆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呃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筛选近10年关于中药治疗呃逆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方剂中药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98篇,合计120个有效中药处方。呃逆用药药性以温、平类常见,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分布主要为脾、胃、肺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代赭石、甘草、法半夏、柿蒂、旋覆花等,处方中常用药对为代赭石-旋覆花。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组合为:代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生姜、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结论中医治疗呃逆当标本兼顾,降逆止呃与益气补虚之药相互配伍,注重加强脾胃运化之功,巧妙利用宣肺之法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2000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发表的中药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相关文献,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中药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对纳入处方药物使用频次、常用药对、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9首中药外洗处方,涉及中药103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茵陈、栀子、大黄、黄芩、甘草等;性味以寒性及苦、辛味为主;归经多属肝、胃、脾经。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药对有栀子-茵陈、大黄-茵陈、大黄-栀子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处方4个;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为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化裁而来。结论:数据挖掘为总结中药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用药规律提供较大帮助,分析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库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复方文献.通过Excel建立中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0"软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中医证型、关联规则等,总结中药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文献共89篇,涉及121份处方及15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累计1354次,使用频次排列在前10的中药分别是僵蚕、全蝎、制白附子、川芎、当归、防风、蜈蚣、黄芪、地龙、甘草,用药类别以息风止痉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风痰阻络证为主,风寒袭络证、气血亏虚证等次之.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频的药对主要是僵蚕、全蝎、制白附子之间的相互配伍.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组方用药规律以祛风为主,药物之间配伍关联多以牵正散为核心组方,根据不同证型辅以清热、益气、活血等治疗.其中,僵蚕、全蝎、白附子、川芎、当归、防风等6种药物组成了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10月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7处理数据,对有效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40篇文献,含240个有效中药处方。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当归、白术、枳壳、黄芪、肉苁蓉、火麻仁等,使用频次≥45的中药多具有益气养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是白术-当归,药性多为温性、甘味。结论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当标本兼顾,治本宜益气养血,治标宜行气活血、润肠通便,补虚泻实。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黄茂主任中医师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抽动障碍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所开具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通过相关性分组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用药规律(药频、四气、五味、归经),采用聚类分析,提取常用药对并生成新的组方。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治疗抽动障碍处方200张,共用中药164种,高频药物依次为:全蝎、钩藤、白芍、伸筋草、葛根,累计频率达396.5%;药物多性寒,味苦,入肝经;处方核心组合有"钩藤,全蝎""白芍,全蝎""白芍,钩藤""伸筋草,全蝎""白芍,钩藤,全蝎";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组方内部中药间的关联性,得到34条规则,药对系数在0.04以上的药对34个;通过聚类分析,生成新处方4个,分别为煅龙骨、浮小麦、桑白皮、煅牡蛎;菊花、胆南星、甜叶菊、白芍、菟丝子;桑寄生、山豆根、僵蚕、郁金、龙齿;玄参、山茱萸、伸筋草、泽泻、牡丹皮。结论:黄茂主任中医师治疗抽动障碍着眼于"风",多用苦寒药物,从肝脾肾论治,以补肾平肝,补脾化痰,息风通络为主要治则。新方分析提示在平肝的同时,可以加入重镇安神的药物,通过平肝肾兼安神法治疗疑难顽疾的临证思路值得研究,进一步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曹怡鸿  刘倩  杨孜  王妍 《新中医》2022,54(21):20-2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药食同源方药治疗痛经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采用SPSS、Cytospace 3.8.2 等软件对治疗痛经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65 首,涉及中药270 味,药食同源类中药65 味。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有当归、甘草、桃仁、肉桂等;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延胡索、甘草等。临床治疗痛经的中药多以补血药和活血止痛药多见,药性多为温、寒、平,以辛、苦、甘味药物居多,多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补气、补血药,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辛、甘味多见,常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中药药对有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等;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有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聚类分析得到5 对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行气散瘀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等;5 对药食同源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益脾肾等。结论: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于补气血药物,临床常使用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药对配伍组合,治法多以补气养血为调补体质,辅以温里活血以止痛。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 2. 1)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通过应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建立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数据库,从而建立Excel数据表,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并进行分析中药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共筛选出154首处方涉及中药172味,其中使用频次≥30的中药为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白芍、延胡索、陈皮、木香、半夏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温居多,归经多属脾、胃、肺经,并演化得出茯苓-甘草,白芍-甘草,白芍、延胡索-甘草,陈皮-甘草等核心组合10个;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推演出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新处方共计4个。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药物聚类分析、药物关联规则,可以揭示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及科研提供新思路。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的、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中药处方,对最后筛选所得的39个医案中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 Modeler 14.1平台,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总计纳入39篇文献,63个中药处方,共使用药物132味,药物使用总频率为556,高频药物(频数大于10)为乌梅、甘草、僵蚕、白术、茯苓、党参、黄芪、赤芍等17味。经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药对3组,推测具有潜在关联规则的药物为乌梅及僵蚕、乌梅、僵蚕及穿山甲等5条,且几乎所有相关配伍中均有乌梅。结论:中药汤剂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核心药物为乌梅,核心药对为乌梅配伍僵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以1979-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制定检索式,采集头痛自拟方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1篇文献。头痛自拟方中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为川芎、白芷、细辛、全蝎、白芍、当归、甘草、蔓荆子、天麻、僵蚕;通过因子分析将所用药物归纳为6个因子;而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头痛自拟处方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桃仁配红花、蜈蚣配全蝎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现代中医药治疗头痛自拟处方的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搜集CNKI中关于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所载处方,完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建立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所录药物使用频次及其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布进行分析,明确核心用药及其应用特点,分析其处方规则及用药经验。整理出治疗心悸的545首方剂,涉及247味中药,通过分析,发现心悸处方中药物多为温热药性,心、脾二经所占药物比重较大,说明治疗以养心、健脾为主;发现用药频次居前的11味中药与常用药对用药模式中的高频药物完全一致,故认为这11味药即为核心用药;发现处方中核心用药组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并演化出9首治疗心悸的新处方。客观呈现了心悸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探讨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于刘伟胜教授肿瘤专科门诊治疗的患者病案,筛选出456 份肝癌病案处方,构建病案处方数据库,经数据整理后,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常用药物包括柴胡、女贞子、白芍、预知子、全蝎等,多为苦寒之药。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0 味中药依照主治功效分类,可得出疏肝健脾、化瘀抑瘤的核心治法。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1 个核心处方(柴胡、白芍、甘草、女贞子、预知子、全蝎、党参、黄芪、茯苓) 以及4 组核心中药组合。结论:刘伟胜教授辨治肝癌以“辨病-辨证-辨症”思路贯穿诊治过程,辨病以攻毒散结药物进行抑瘤,辨证选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物,并辅佐利湿退黄、健胃消食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邓晋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晋丰教授治疗OP的门诊医案,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9)对纳入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28个,涉及中药120味,性味以温、平性及甘、辛、苦味为主,主要归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刘伟胜教授门诊就诊的大肠癌患者用药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中药151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肝、肺、肾经。高频中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全蝎、党参,高频药对及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党参-茯苓""全蝎-茯苓""党参-全蝎",聚类分析得出4类组合药物,复杂网络分析挖掘药物核心组合为党参、茯苓、柴胡、白芍、女贞子、白术、砂仁、全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结论: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常用健脾与疏肝并举的治法,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益气扶正、解毒抗癌的同时注重疏畅气机,体现了平调气机、以通为宜的整体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治疗萎缩性胃炎文献389篇,处方280个,中药223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白芍、白术、甘草、党参、茯苓、丹参、半夏、黄连、炙甘草、黄芪。常用药对前10位依次为白术—茯苓、白术—白芍、党参—白术、甘草—白芍、丹参—白术、白术—甘草、丹参—白芍、炙甘草—白芍、白芍—柴胡、半夏—黄连,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化瘀解毒为主,且药性平和,并无峻猛攻邪之品。  相似文献   

15.
以探求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目的,检索近30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相关临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纳入的65首方剂中共涉及119种药物,提取常用药物有25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33个(支持度15%,置信度0.9)。揭示核心药物为苦杏仁、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通过抗病毒与调节免疫治疗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文献中的内服处方,建立临床方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可视化分析,以探索中药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纳入113篇文献,中药方剂138首,涉及中药127味,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共有35味。挖掘出核心处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得到天麻-钩藤、甘草-白芍、半夏-陈皮、泽泻-白术、黄芪-升麻、熟地黄-山药等13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重视肝、脾、肾三脏,标本兼顾,在补益肝脾肾的同时,配伍平肝、清肝、镇肝、祛痰、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相关文献,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收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系统,采用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中药方剂进行分析,计算处方中各中药出现的频次。结果治疗小儿抽动症多用钩藤、白芍、天麻、僵蚕、全蝎等中药,并得到核心中药组合29个。结论治疗小儿抽动症中药选用以镇静安神为主,兼以平肝熄风,佐以缓急止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祛痰宁心。  相似文献   

18.
孙秀萍  井辉明 《陕西中医》2011,32(2):166-167
目的:观察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天麻、白芍、僵蚕、白芷、钩藤、丹参、生牡蛎、全蝎、蜈蚣、甘草)联合针刺颧髎、太阳、阳白、鱼腰、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翳风、合谷治疗面肌痉挛3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天麻白芍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痉之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熏蒸治疗LDH的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等遣方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150首,涉及中药171味。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18味,排前10位的分别为红花、伸筋草、透骨草、川芎、当归、威灵仙、独活、牛膝、桂枝和川乌。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咸为主;归经主要归肝、心、肾、脾和膀胱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组。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组与新处方6首。结论:中药熏蒸治疗LDH多采用祛风湿、活血化瘀之药,兼以补益肝肾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现代文献中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用药规律,总结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核心组合.方法:检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分析文献中的临床中药处方,统计常用中药的频次、属性、中药组合以及核心中药组合等,并提取治疗的新处方.结果:共纳入69篇文献,涉及中药处方95个、中药161味,发现中药内服治疗痤疮主要以清热、补虚类中药为主,性味多以苦、甘、辛味多见,且多入肝、心、肺经;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前6位为甘草、丹参、连翘、黄芩、当归、赤芍;常用中药核心组合为黄芩、甘草,丹参、甘草,赤芍、甘草,连翘、甘草,黄芩、连翘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新处方3首.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药内服治疗痤疮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可为临床中药内服治疗痤疮提供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