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利 《陕西中医》2010,31(7):820-821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退黄类中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黄疸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本院自制制剂退黄冲剂(茵陈、黄芩、栀子、滑石、生甘草)与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黄疸20例对照。结果:总有效率98.2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黄冲剂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利水、解毒之功效,其疗效高于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退黄汤(茵陈,大枣,黄连,黄芩,炒制大黄,黄柏,泽泻)口服治疗,6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自拟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够在较快改善症状的同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39%,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加快退黄速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潘锦艳 《新中医》2021,53(11):159-16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光疗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颗粒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退黄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4.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7 d,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各时间点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1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能快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退黄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徐建根 《新中医》2015,47(4):191-19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内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利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0例患儿中,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75例,重度黄疸40例。感染因素、围产因素致病理性黄疸均以中度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茵陈退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茵陈退黄液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且根据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8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3、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茵陈退黄液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起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冯丹平  程申 《新中医》2016,48(10):130-13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12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再予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黄疸消退及胎便转黄时间。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75.0%,观察组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内服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查阅病例资料,探讨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人病理性黄疸应用效果。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月分娩新生儿进行病例资料分析,根据其采取措施分为观察组(茵栀黄颗粒)和对照组(退黄合剂),比较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量,退黄天数等,经皮胆红素水平并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46%,对照组有效率64.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Ridit=10.251,P=0.000);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退黄天数缩短,每日排黄变次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胆红素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退黄快,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干预治疗足月新生儿轻中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予加强母乳喂养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的加强母乳喂养,疗程为3~5天,观察期为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67.50%,两组相比,实验组有明显的治疗优势(P0.05);治疗后,两组的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茵栀黄颗粒退黄疸可以使患儿黄疸病程缩短,黄疸指数降于正常范围,可以作为临床退黄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疗效确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儿注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退黄熏蒸方熏蒸辅治新生儿黄疸湿热蕴蒸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苯巴比妥片、茵栀黄颗粒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退黄熏蒸方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经皮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经皮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3天后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2天后经皮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黄熏蒸方熏蒸辅治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能降低经皮胆红素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退黄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联合组在应用蒙脱石散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蒙脱石散能快速、有效地降低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及促进黄疸的消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榴  陈宏宽  郭宗云 《四川中医》2007,25(11):58-58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疏肝利胆汤"加减煎服。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退黄、肝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6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汤"在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的治疗中,随症加减,与西药合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瓜前退黄散方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0例使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约7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法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且治疗方案“简、便、验、廉”,新生儿及家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退黄速度,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7.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补液+能量合剂,观察两组皮肤黄疸及胆红素消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且相对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新生儿退黄合剂进行剂型改良,改变给药途径,探讨其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新生儿退黄合剂、新生儿退黄洗剂和灌肠液。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A,B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钠口服;观察组A给予新生儿退黄合剂口服;观察组B退黄液灌肠同时给予退黄洗剂药浴。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检测血清胆红素,评价其退黄效果。结果:灌肠联合药浴组与对照组比治疗有效率提高,血清胆红素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口服退黄合剂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药浴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率高,同时克服了新生儿口服药物的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退黄疗效确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儿注射痛苦,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利胆退黄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利胆退黄汤加蓝光治疗。治疗6d后对比临床疗效,并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第3日及第6日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胆红素水平所需时间,及与治疗及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治疗第3日、第6日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表达均降低,而观察组患儿的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西医干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胆红素表达水平,见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