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医宗金鉴·痹病总括》云:“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痹证日久,气血亏耗,脾胃受损,肝肾两虚,筋骨失养,正虚邪恋,法当补虚.多年来,余用补法治疗50多例久治不愈的痹证,皆获良效.兹归纳为四法介绍如下,以供同仁临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通痹活血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痹证病性为本虚标实,早期以标实为主,包括风、寒、湿、热等邪气偏盛,后期以本虚为主,包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然经脉阻痹,气血不畅,瘀血停滞,阻滞不通为痹证的基本病机。因此,通痹活血法是各型痹证的共同治法。  相似文献   

3.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对痹证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阐述,为痹证类疾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论证硬皮病所属的痹证范畴可囊括《黄帝内经》中各类五体痹、五脏痹等,以《黄帝内经》痹证理论为指导,结合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和现代病理机制,从邪、虚、瘀和疾病传变等角度,探讨硬皮病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痹证和正虚 痹证,是以皮肤、肌肉、关节、血管损害为主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分为皮、肉、脉、筋、骨及五脏痹,而以风、寒、湿邪区分其致病因素。并指出:“诸痹不已,亦益内也”;“病久而不会者,内舍于其合”。阐明了肢体痹与脏腑痹之间的病机转归及预后。 《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正气不足、邪气侵袭的发病规律,并由于正虚而影响着痹证的病程和预后。宋·严用和《济生方》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清·  相似文献   

5.
试论顽痹的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振东 《国医论坛》2001,16(2):21-21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这是前人对痹证病因病机所作的最早论述 ,后人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病因病机、治疗、预后转归作了较为详尽的发挥 ,为后世治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然而 ,痹证病因病机复杂多变 ,初期失治或治疗不当 ,易迁延反复 ,致使经络气血虚弱 ,脏腑阴阳失调 ,气血津液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 ,停留于关节骨髓 ,痼结根深 ,难以逐除而成顽痹。笔者认为 ,顽痹乃痹证发展过程的中晚期 ,本虚 (气血虚弱、阴阳失调 )标实 (痰瘀痹阻 )是其病机特…  相似文献   

6.
1病因病机《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前者指出痹证的病因,后者则为痹证的性质。老年痹证,发病时间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临证较典型的行痹、痛痹、着痹少见,...  相似文献   

7.
老年痹证多属虚痹或血痹范畴,乃本虚或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应以“虚则补之”之法。笔者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本病,屡获良效。兹报道如下: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汉张仲景所创,主治血痹身体不仁、肢体疼痛等症,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篇》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方中黄芪温阳益气,桂枝温经通络,芍药和营缓痛,为三味主药。笔者治老年痹证,常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晶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2):212-21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属“痹证”、“顽痹”、“痹”、“历节”等范畴。笔者在临床治疗上有以下几点体会。1病因病机论痹证首见于《内经》,其《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表虚不固,复感外邪乃历节病发生的病因病机。此外,痰浊与瘀血在历节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疾病过程的病理产物,有时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之一。痰瘀互结,闭阻经络,深入骨骱,则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并使病情逐渐加重,缠绵难愈。总之…  相似文献   

9.
梁健忠 《河北中医》2001,23(9):684-685
祖国医学认为 :痹证多由于机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三气乘虚杂至而起。一般地说 ,在初起 ,或急性发作期多偏于邪实 ;病程久 ,证候呈慢性迁延者 ,多偏于正虚。偏于邪实者 ,即风寒湿痹和热痹 ;偏于正虚者 ,又称久痹 ,则属于虚痹。这两类不同的痹证 ,无论在其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等方面 ,都是不同的。兹略谈虚痹的证治如下。1 虚痹的病因病机《内经·痹论》对痹证有专篇论述 ,在谈到风、寒、湿三痹之后 ,又有筋、骨、脉、肌、皮痹的病名 ,指出 :“痹在于骨则重大 ,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不伸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1] 又云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电热针治疗风寒湿痹及虚痹的疗效。方法:将电热针与毫针分别应用到30例痹证患者2个疗程中,详细观察其局部症状、VAS、血沉、CRP、抗“O”的改善情况。结果:以电热针治疗痹证及虚痹的有效率96.7%,毫针有效率80.0%。结论:电热针及毫针治疗痹证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相似文献   

11.
治疗热痹用药的体会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刘娟痹证乃气血被病邪阻闭所致之病症。痹证的发生除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又与人体阳气先虚,腠理疏松,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有关。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四类痹证各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对热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痹病有多种类型:有按证性质分,按病因分,按病位分,按脏腑分。辨治较为复杂。痹是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痹病的病因与风寒湿三气有关。痹病的成因气血营内虚是内在条件,风寒湿热外袭是外在因素,经络气血痹阻是痹病...  相似文献   

13.
治痹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虚”、“邪”、“瘀”三个字,因虚感邪,邪聚生瘀,血运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中有如下体会:滑石善治热痹肿痛;寒痹并用二乌,大剂暂用;豁痰重用半夏、天南星;生地治痹有激素样作用而无其副作用;独活乃治痹要药,伍方须用重剂;挖掘马钱子潜能,开拓治风湿新路。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袁占盈从医45年,对于痹证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他认为痹证的病因为正虚邪侵,病机为经络阻滞,认为虚、湿、瘀为痹证病因病机的关键。并依此制定补虚祛湿,化瘀通络的治痹大法。在此基础上将痹证分为风湿型、寒湿型、湿热型、寒热错杂型四型,治疗时各有侧重。他的治疗特色是重视扶正,活血祛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5.
名老中医袁占盈洽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名老中医袁占盈从医45年,对于痹证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确切。他认为痹证的病因为正虚邪侵,病机为经络阻滞,认为虚、湿、瘀为痹证病因病机的关键。并依此制定补虚祛湿,化瘀通络的治痹大法。在此基础上将痹证分为风湿型、寒湿型、湿热型、寒热错杂型四型,治疗时各有侧重。他的治疗特色是重视扶正,活血祛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6.
藤类药是治疗痹证常用药物。龙运光从临床出发,依据侗族医药的“三性六味分类法”,结合中医药理论,将藤类药物分为祛风除湿止痛、温经散寒通痹、清热利湿通络、养血补虚行滞及活血祛瘀通经五大类,分别对应痹证的风湿停聚、寒湿痹阻、湿热阻络、血虚经滞、痰阻血瘀5种证型。辨证时,龙运光善用“三出三转诊脉法”,注重“察外象,审内体”及“辨病症,寻病因,求本质”等基本原则,将痹证的治疗过程分为未病先防、已病即治和病后调理3个阶段。藤类药物的运用贯穿整个诊疗过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痹”的再认识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50074)徐木林,王秋琴关键词:痹证,中医病机,病名分类,辩证论治当前在对“痹”的认识上,多数认为“痹”是证,或以痹证为病名,少数认为“痹”是病名,即痹病,也有主张在痹证下再分病名的。笔者就这些不同的认识重温《...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流通不畅,临床表现为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的疼痛、痠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更甚者可见关节肿大变形。方剑乔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30余载,在运用针灸治疗痹证方面,颇有心得,临床疗效显著。笔者跟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方师辨证治疗痹证经验简述如下。1分型施治1.1虚痹:虚痹患者多为素体亏虚,或痹病日久,迁延  相似文献   

19.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痹证,痹阻滞塞也。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重着、酸楚、疼痛为主证。 痹证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较多,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痹之外,还有热痹。 清代医家王清任在《素问·痹论》基础上提出“痹证有瘀血说”的见解,大大发展了痹证理论,丰富了后人对痹证的认识,开拓了治疗痹证的新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