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北燥证研究现状,确定西北燥证证候研究的新方向。方法系统整理西北燥证相关文献,从病因、证候类型、病机和论治等方面,阐述西北燥证的辨证要点及其特性。结果西北燥证是以燥邪为主要病因的方域性、复合型中医证候,病因多元、证候结构复杂、病机交错变化是其主要特点;西北燥证可诱发或加重方域性疾病,是西北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共同病理本质。结论西北燥证宏观研究的阶段性任务已基本完成,涉足微观研究领域,围绕"西北燥证防治",展开证候机制探索及方药研发等,将是西北燥证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燕少恒  郭建博 《河北中医》2012,34(11):1709-1710
"六淫"作为中医外感病因的重要概念,其中"风、寒、暑、湿、火"论者代不乏人,但自《内经》以后却鲜见关于燥邪的相关论述,直至金·刘完素于《内经》"病机十九条"外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清·喻昌"秋燥论"指出"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才又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代以来,论燥者多偏于对燥证治法方药的研究,鲜见有关燥邪的系统论述.我们不揣固陋,对燥邪的属性、致病特点等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燥邪与燥证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燥证研究亟待理清燥邪与燥证关系,而古今论燥理论多有疏漏或歧义。鉴此,本文以审证求因为本,综览既往文献,从六气气化属性认识燥邪与燥证内涵,倡论燥邪之正化、兼化、从化及内外传变,以"类燥"阐释内生燥邪,分析燥邪与类燥之邪引发内外燥证之情。其后得出燥邪与燥证关系之结论:1.燥证均由燥邪所致;2.燥邪有本气燥邪、变生燥邪和内生燥邪之别,均能导致外燥证和内燥证;3.外燥证多由本气燥邪引起,内燥证多由内生燥邪引起;4.外燥证病因除本气燥邪外,尚含有六淫他邪变生燥邪成分;5.引发内燥证之内生燥邪可称作"类燥",系由阴虚血虚而津少、内火里热而伤津、寒凝血瘀湿阻痰结而滞津等原因产生;6.燥邪淫盛时,可通过经络、形体组织内外相传,故内燥证可兼见外燥证,外燥证亦可迁延而伴生内燥证;7.无论外燥内燥,倘若其证候内出现不能以燥邪属性解释之症状,则属伴有"非燥证",当责燥邪之兼夹邪气所致。  相似文献   

4.
燥证琐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燥证 ,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至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 ;《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另外 ,对津液的生成敷布、五脏与五液的关系、肾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等 ,《内经·素问》都有重要的阐述。但总体来看 ,《内经》对燥邪为病的论述似较简略 ,不尽详明处亦或有之。如病机十九条惟燥阙如 ,以至后人不免有“六气之中 ,惟燥气难明”的感慨。清代温病学派对燥邪为病多有阐发 ,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内经》的燥证理论 ,对燥邪的性质和致…  相似文献   

5.
燥邪属性辨析--西北燥证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西北燥证"是发生于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感受燥邪为主要病因,以干燥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中医证候.探讨其主要病因燥邪的属性问题,是西北燥证研究的重要内容.认为燥邪是与风、热、火、湿、寒并列的独立病因,其阴阳属性为阴,五行属金,本阴而标阳,以阳明燥金为名,与风相对而立,于寒热之性而属凉.其气化属性凡八一为干燥,二为清冷,三为收敛,四为滞涩,五为外坚,六为急切,七为肃杀,八为皴揭.  相似文献   

6.
<正> 痢疾一证,历来医家审因论治,大多详于湿热而略于燥邪.考《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注泄鹜溏"的记载.可见前人早就认识到燥邪可以形成便泄等证候.舒弛远富有卓见,他将秋燥化痢列为痢疾分证论治的纲领之一.其论云:"痢之为病,其纲凡四:曰陷邪,曰秋燥,曰时毒,曰滑脱",惜乎语焉未详,治法亦未大备.燥痢,系感受燥邪,以燥甚则干,重伤阴液为特征的痢疾.其发病机理大致有以下数端:一者因秋阳暴烈,肺染燥热,燥乃  相似文献   

7.
燥邪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燥邪辨治张孝礼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因素中,前人对燥邪致病的辩证论治,论述不够周详。《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无燥因所致之病、其他篇章中有”少秋感干燥”.“秋伤于燥.上道而咳发为痿厥”之说.但对燥证症侯群归纳不详。从现在气候上看地球气温有升高之趋势,而且较大...  相似文献   

8.
燥乃秋季之主气,为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大凡由外界直接侵犯人体而发病者每称“外燥”,而因体内阴津亏乏所形成的则通常谓为“内燥”(注:笔者以为“内燥”当指“内燥证”,不当属病因学范畴,此将另撰文商讨)。然就其阴阳属性言之,是属阴寒之邪还是属于阳热之邪? 综观隋唐以前之经典名著,诸如《内经》、《难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对此皆无明确之记载,宋元医家亦未见有此等方面的论述。直至明末,江西名医喻嘉言氏在阐释《内经》六淫病机时,发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独遗燥气”,并对《生气通天论》“秋伤  相似文献   

9.
刘完素燥论阐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洁 《中医杂志》2004,45(10):723-725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专注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对于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亦有精深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他不仅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皆备,独燥缺如的情况下,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而且对燥病的病因、病证及其类型、治疗用药等诸多方面很有见地,蹊径独辟.特别是在《素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治疗思想指导下, 扩大了燥病的致病范围和治疗途径, 形成了证治一体, 从多途径、多角度探讨燥邪及它邪相兼为病的辨治体系, 为当今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一生勤于临证,在其临证医案中对外感病邪致病颇详,其中关于燥邪所致病症的案例亦不少见。为了从一般燥证的医案中寻找推衍在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下所致西北燥证的病机,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原文及其研究文章,根据燥邪及相关病因导致燥证的状况,从正化燥邪致病,兼化从化燥邪致病,热劫阴液、血液枯燥、阴亏津伤生燥致病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古今燥证论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燥证 ,是一类以津液减少 ,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中医证候。自《内经》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 ,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后 ,后世医家对燥证理论多有阐发 ,或述其象 ,或论其性 ,或究其方 ,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完善了燥证理论。由于燥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故对燥证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有鉴于此 ,笔者广泛查阅古今燥证论治的研究资料 ,进行整理。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学著作中论及燥证者有多有少 ,故摘述时主要选取论燥之珠玉 ,治燥之精华。对于论述内容较多者 ,只摘取最精彩的段…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专注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对于外感病邪之一的燥邪及其所致病证亦有精深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他不仅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五气皆备、独燥缺如的情况下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而且对燥病的病因、病证及其类型、治疗用药等诸多方面见地匪浅,独辟蹊径.特别是在<素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的治疗思想指导下,扩大了燥病的致病范围和治疗途径,形成了证治一体,多途径、多角度探讨燥及与它邪相兼为病的辨治体系,为当今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值得后人学习和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地区慢性荨麻疹与西北燥证的罹患关系及病因病机的联系。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方案设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荨麻疹病人西北燥证罹患率为49.20%,高于对照组16.34%(P<0.01);慢性荨麻疹病人所罹患西北燥证之临床证候以主证和5个兼证均可见到。聚类分析显示,肺心脾风火燥证与慢性荨麻疹证候关联性最强。结论燥邪是新疆慢性荨麻疹的重要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而西北燥证则是其中医证候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刘完素燥证论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燥证 ,《内经》缺如。自金代刘完素补入 ,后世医家论燥证者 ,代不乏人。然笔者认为 ,时至今日仍有探析完素论燥微旨之必要 ,以知治燥之法 ,进而或可悟邪气为病之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虽曰 :“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但于分论各气为病机理时 ,却独缺燥病。完素补之曰 :“诸涩枯涸 ,干劲皴揭 ,皆属于燥” (《素问玄机原病式》,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同此 )。其自注云 :“涩 ,物湿则滑泽 ,干则涩滞 ,燥湿相反故也。如遍身中外涩滞 ,皆属燥金之化 ,故秋脉涩”;“枯 ,不荣王也。涸 ,无水液也。干 ,不滋润也。劲 ,不柔合…  相似文献   

15.
读胡德泉同志在《江西中医药》八五年第四期发表题为《燥邪属性之我见》一文后,颇有感触。参阅前贤有关论述,也就燥邪属性和燥证等有关问题,略呈管见,以供同道参考。一、关于燥邪属性问题:在分析燥邪属性前,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燥邪的概念,它的基本概念应包括:1.指的是病因,也就是六滛之一;2.是秋季外感时邪的特称,有着明显的时间界限,沈目南在《燥病论》中说:“燥气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司令。”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家张节《伤燥论》认为燥邪既作为六淫之一,就不应拘于季节发病来认识,仅言"秋燥"是不够的。张节主张以《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强调医者当重视天时、地域、体质等差异,全面阐述燥症的病原、病证、病脉及病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学习燥字的释义,复习内经中与燥相关的论述,比较古代医家对其注解的异同,讨论燥邪致病的特点,探讨燥证的五行阴阳标本属性;归纳燥证的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饮食因素,分析燥证的寒热病机、升降病机和脏腑病机;从寒热、升降并结合脏腑功能来讨论燥证辩证,总结出养阴津、调升降、和阴阳的燥证基本治法,并试举相应方剂。  相似文献   

18.
燥邪病因与咳嗽的关系探讨——西北燥证病因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咳嗽是西北燥证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病症。关于咳嗽的病因,历代医家多论风、寒、热,较少揭示燥邪与咳嗽的关系。在西北地区,尤其在新疆,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影响,燥邪横逆,燥证多发,咳嗽是常见的燥证症状,而燥邪则是导致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阐发燥邪干燥、清冷、收敛、滞涩、外坚、急切的气化属性与咳嗽的病机联系,并区分凉燥咳嗽、温燥咳嗽、燥夹湿咳嗽、燥热伤肺咳嗽、肺燥阴伤咳嗽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燥证是和湿证相对的,是在中医的病因“燥”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体内缺少水分的表现。因此“燥证”也是在许多疾病中归纳出来的共性的东西,今将有关“燥证”的辨证与治疗分述如下:一、燥的含义和特点:燥是中医的病因之一,也是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是指六淫之一,是外来的燥邪,病理变化的结果。是指机体在其他病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燥”的现象。外来的燥邪是指秋燥而言,是指秋季天气干燥引起机体的变化。一般外感燥证有凉温之  相似文献   

20.
燥邪属六淫之一,关于其阴阳属性,尚无定论。有主阳者,如喻昌等;有主阴者,如王士雄、沈目南等;还有分阴阳者,如俞根初、费仲卿等。笔者管见,认为燥邪属于阴邪。一、从经典记载上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大凉革候……名本敛生……”。逼真地刻画出了燥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