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刺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双侧日月穴治疗,对照组针刺双侧昆仑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日月穴对慢性胆囊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肝胆募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确定更佳处方和留针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期门组、期门配日月组,每组12人,每次留针60 min,并在B超下观察胆囊运动情况。结果:两组穴位均能促进炎性低张力胆囊的舒缩运动,期门配日月组胆囊舒缩幅度更明显。结论:针刺期门穴、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低张力型)留针时间以40-50 min,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胆囊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刺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方法:取期门、日月、胆囊穴、胆俞、阳陵泉、丘墟、太冲等穴针刺治疗.结果:共观察68例胆囊炎患者,其中急性胆囊炎19例,痊愈12例,有效7例;慢性胆囊炎(包括急性发作者)49例,痊愈13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89.71%.结论:本疗法疗效确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肩井穴与非经非穴对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肩井-胆囊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肩井组和非穴组,每组30例。肩井组针刺右侧肩井穴,非穴组针刺第6与第7颈椎棘突间右侧旁开2寸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5min时及出针30min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胆囊的长径、宽径、厚度,计算胆囊容积,并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后肩背及右上腹疼痛、胃胀恶心变化情况。结果:肩井组疼痛缓解率优于非穴组(P<0.05);非穴组患者胃胀或恶心等症状缓解率与肩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非穴组患者胆囊扩大的未见明显缩小,胆囊缩小变形的未见明显扩大(均P>0.05);肩井组患者胆囊扩大的均有缩小,胆囊缩小的均有扩大(均P<0.01)。两组胆囊缩小患者胆囊容积针刺后比较,肩井组明显大于非穴组(P<0.01);两组胆囊扩大患者针刺后胆囊容积比较,肩井组明显小于非穴组(P<0.01)。结论:肩井穴能双向良性调节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明显缓解胆绞痛及其所引起的肩背部牵涉痛。  相似文献   

5.
B超直视下观察针刺耳穴贴压治疗胆囊炎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林昌  陈英红 《中国针灸》2003,23(8):457-456
目的寻找针刺耳穴贴压对胆囊收缩功能治疗效应的客观依据.方法对76例胆囊炎患者采用针刺和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观察在脂餐前后胆囊大小、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胆囊收缩明显提高,胆囊张力减低、胆囊回声减少或消失、胆囊壁厚度变薄,超声"莫菲征"转阴者占84.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耳穴贴压可使胆囊收缩功能增强,对胆囊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利于胆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针刺治疗胆绞痛的选穴方法,总结针刺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4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现代研究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结果:根据分析发现,目前临床研究选取腧穴最常用的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选取穴位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选取的特定穴主要为五腧穴、下合穴、八会穴。结论: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核心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可作为临床基础穴位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实时超声下观测针刺对急性胆囊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脂餐组各30例,并观察针刺和脂餐前后胆囊大小、排空率和胆总管内径变化。结果针刺组和脂餐组胆囊大小、排空率明显优于自身对照组(P〈0.01),但以针刺组为最优(P〈0.05,P〈0.01)。结论针刺可使胆囊收缩功能增强,有利于胆囊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组20 min之后,胆囊均出现明显的舒缩性变化。两组间时间效应与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留针时间以50 min为宜,并且期门与阳陵泉穴在调节胆囊动力方面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穴和胆囊穴对胆囊炎急性右上腹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对24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在静脉补液治疗之前,予针刺胆囊穴和阳陵泉穴;留针20min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结果246例患者经针刺治疗,12例疼痛感完全消失,20例无变化,总有效率达91.9%(226/246);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6例患者中最后行急诊手术者172例,手术率为69.9%;173例镇痛效果明显(减分≥5分)的患者有112例进行了急诊手术(64.7%),73例镇痛效粜不明显(减分〈5分)患者有60例(82.2%)进行了急诊手术。结论针刺阳陵泉和胆囊穴对急性胆囊炎的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使部分患者避免了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芩舒胆汤联合针刺阳陵泉、丘墟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及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芩舒胆汤联合针刺阳陵泉、丘墟穴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胆囊壁厚度、胆囊容积、胆囊收缩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胆囊壁厚度、胆囊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柴芩舒胆汤联合针刺阳陵泉、丘墟穴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且不影响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2.
体针耳针并用对胆囊运动功能调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B超监测下,对80例胆囊炎患者的胆囊面积变化和运动功能进行了治疗性实验观察,并与药物对照。结果表明,实验组针刺后脂餐试验较针刺前胆囊平均缩小面积提高,二者相比,无论是试餐30分钟或60分钟,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后胆囊运动功能改善的例数也有显著性增加(P<0.01)。针刺后胆囊炎痊愈74例(92.5%),对照组痊愈9例(32.1%),两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对胆囊运动功能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4.
陈婷  余小夏  刘旭光 《中医药学刊》2010,(10):2054-205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面积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面积的变化,比较分析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1)不同经穴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经脉(穴位)与非经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3)胃经不同穴位之间比较,针刺对健康人胃电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经脉穴位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Wang GM  Wen FY  Li LX  Zheng H  Huang YH  Song YQ 《中国针灸》2011,31(10):910-912
目的:通过B超观察针刺肩井穴后胆囊的收缩功能变化,探讨肩井穴与胆囊炎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更佳治疗手段.方法:将临床上已确诊的200例胆囊炎(非结石性)患者列为观察组,根据B超检查分为胆囊扩大者(84例)和胆囊缩小者(116例);100例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针刺右侧肩井穴.通过超声检查,比较针刺前、针刺15 min时及出针后30 min两组受试者的胆囊容积变化.结果:胆囊缩小与胆囊扩大变形的胆囊炎患者胆囊容积在针刺15 min时、出针后30 min分别扩大与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针刺后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胆囊收缩变化不明显(均P>0.05);观察组142例伴肩背痛的患者经针刺后,疼痛缓解率为98.6%(140/142).结论:针刺肩井穴能够改善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具有收缩和扩张胆囊的双相调整作用,并能有效缓解肩背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结果:临床愈显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7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