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和胃补虚法:胃属六腑,居于中焦,其气以下行通降为顺。胃虚气逆,则“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用大半夏汤,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益胃补虚,调燥通腑,共奏和胃补虚,降逆润  相似文献   

2.
大半夏汤治疗噎膈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河南中医》2004,24(5):12-13
大半夏汤出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篇。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该方为胃中虚寒,气逆冲上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胃反之证而设。功能安中补虚,降逆润燥。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补虚益气,安中和胃。笔者用该方治疗噎膈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2例报道如下。例1 :储某,女,5 8岁,1 999年5月2 4日初诊。近半年来每三五天偶发进食时发噎,每噎,却不能再进食,只得空腹一餐。先后服药数十剂,均无效验,逐渐加重,继觉吞咽有梗阻感,胸骨后轻微疼痛,有时发噎必吐出食物,并挟有泡沫粘液,形体消瘦,舌质淡白,少苔。方药:…  相似文献   

3.
杨俐英 《山西中医》2002,18(6):56-56
半夏入药 ,早在《灵枢经·客邪篇》就有记载。而善用半夏者 ,当推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 ,运用半夏者计 4 7首 ,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2 1首。兹结合个人体会 ,谈谈仲景对半夏运用的认识。1 降逆止呕仲景运用半夏随证加减治疗各种呕吐、呃逆。“胃反呕吐者”:如大半夏汤 ,以半夏配伍人参、白蜜以治中气不足、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呕吐”。“欲呕吐”:如黄连汤 ,以半夏配黄连、桂枝等 ,治上热下寒、阴阳不和之“欲呕吐”。“干呕”:如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以半夏与黄芩、芍药、生姜、大枣及甘草配伍 …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伤寒论》均有论及"胃反",认为该病特征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对其所论"胃反"条文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探寻张仲景"胃反"病辨治规律,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将其分为太阳误治反胃证、阳明饮停反胃证等二大证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赵帅 《双足与保健》2009,(11):40-43
反胃,是以脘腹痞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又称“胃反”。多因脾胃虚寒或脾’肾两虚、胃中积热、痰浊阻胃、气血瘀阻所致,以脾胃虚寒证较多见。  相似文献   

6.
姜程帆  彭君伟  陈江 《河南中医》2020,40(8):1159-1162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胆)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胃热上泛食管,发展为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治当平肝扶胃,采用抑木扶土法,以"苦辛泄降,少佐酸味"为遣药原则,采用《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化裁治疗。脾不升清,胃(浊)气挟热上逆,发为胃食管反流病。故调和阴阳,祛其寒热偏盛,使脾升胃降,气机调畅,应为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思路之一。吴门医家对脾胃升降失常的治疗各具特色,薛己治脾,以升为主,遵循李东垣"大升阳气"之法,以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之虚,升下陷之清阳;叶天士调胃,以降为先,遵循张仲景"急下存阴"法,创立"胃阴学说"。胃食管反流病与肺脏有一定关联,肺主肃降,助胃使浊阴下降,肺胃不和,胃气上逆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之一。当降肺降胃,用药以"轻剂清降,以及苦辛寒开肺"为原则。吴门医家着眼于全身气机升降平衡,论证了脾升胃降和肝升肺降对维持脾胃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升降治法中既疏肝肃肺,又善补胃阴,调和脾阳胃阴。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疗脾胃病的经典方为半夏泻心汤,本方攻补兼施,升降并用,具有辛开、苦降、甘补的组方配伍特点,后世对其发展及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以"异病同治"思想为指导,总结半夏泻心汤在胃心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等心、脾、胃、肠等不同脏腑疾病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8.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3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彩云 《光明中医》2008,23(11):1690-1690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结果:总有效率为93.75%;血压下降及症状改善均十分显著(P〈0.05)。提示:加味半夏泻心汤以芩、连之苦寒以降胃气;用干姜之辛热温脾以升脾气;用半夏降逆合胃以止呕;以参、草、枣以补脾胃之气弱,再参天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诸药相合,则痰浊得泄,水湿得渗,风阳得清,浊降清升,气化复常。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寒热错杂、虚实兼夹,可分为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热阴虚证、肠道湿热证、血脉瘀滞证等证型,治疗当运用和法辛开苦降、疏肝理气、清泻热结、滋阴清热、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大黄黄连泻心汤、大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桃核承气汤以调整气机、平调寒热、补虚泻实,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饮食、运动,调和身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相似文献   

10.
王新陆教授乃全国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学验俱丰,善治疑难杂病。主要总结了王新陆教授运用升降法治疗胃下垂的临证经验。认为胃下垂的主要病机在于脾胃气机升降乖戾,浊踞清位,在治疗上重在把握"升"、"降"之寸度,而尤当注重和降法的运用,以顺应"胃以通降为顺,通降为补"的特点,临证应根据证机或升降同施,或先降后升,或降寓升中。其用药特点可总结为降浊以助升清、权衡脾升胃降和兼调肺肝肾三个方面,对临证治疗本病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首载于仲景《伤寒杂病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全方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其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理气机、攻补兼施的配伍特点可复脾升胃降、调脾胃虚实,是"和"法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2.
反胃之证,系饮食入胃,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一日半日,食多反上而复吐。《医学必读·反胃殪塞》指出:“……胃脾每伤,运行失职,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饮食入胃,复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多种原因引起的反胃。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载于仲景之《伤寒论》,为治误下伤中,邪犯于胃,冒失和降,寒热互结而致的呕利痞证,由于该方具有寒热并用阴阳并调。辛苦并进,补泄同施的特点,笔者在临证中施证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疾病,取效颇卓,兹介绍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14.
吐血一症,首当止血。张锡纯遵《内经》之旨,紧抓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无论其证或虚或实,或凉或热,皆以降胃之品为主,如代赭石、半夏、大黄等,使气顺吐止,则血不致奔脱;同时善用收敛之品如龙骨、牡蛎、山茱萸等,以敛补胃中血管破裂之处,遂成止血之功。张氏通过降逆、收敛二法,急则治标;血止之后,又须防其瘀滞,化瘀生新为其治疗吐血的第二步,常用三七、血余炭等防止瘀血产生。止血活血后进一步辨寒热虚实,为治吐血之第三步。张氏"寒降汤""温降汤""清降汤""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治吐血方的方名,可以体现其通过辨寒热虚实以治其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大半夏汤治疗噎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半夏汤源出张仲景《金匮要略》,其功能降边和胃,补虎润燥,凡气阴大伤,胃逆呕吐,食不能纳者,用之最为适宜。笔者用以治疗噎眼收到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黄某,男,55岁,农民。ig94年10月12日诊。患噎隔2月余,每得食则唤噎作声连连,·C下痞闷,食难入胃,后因畏噎而废食,仅以汤水延生。身体渐瘦,面色萎黄。询知其人性情急躁,每多抑郁,病来迭更数医,所用方药,亦皆理气和胃、开郁利痰之品,而病情终无起色。口于咽燥,小便短少,大便于结,数日一行,脉象细弱沉涩,去上无苔,质红少津。窃思此证,前医之治,法本无误,然以…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系汉·张仲景所创,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止呕,以除痞满呃逆之证;辅以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佐以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使以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如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临证用补火生土法治“痰饮”一例,偶得良效,兹录之,以供同道参考。病例: 程某男32岁汽车司机一九八一年仲夏就诊。患者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九载,一九七八年钡餐摄片检查,提示幽门不全梗阻。近半月来呕吐频作,日十至十四、五次不等,初为胃内容物,后为粘液,并呕血样液体一次,胃脘灼痛,嗳腐吞酸,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病在先,咳嗽为继发,治宜通降疏导气机,胃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则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和解之剂。辛温通散,苦寒降泄,使脾胃和降相因,肺之宣降有序,则咳嗽自止。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家关于大半夏汤证的论述大多从"虚寒胃反"立论,而根据相关条文内容以及药物组成反推,发现大半夏汤证"虚证"突出,而"寒证"立据却不足,因此用"虚寒胃反"来概括大半夏汤证的病机并不恰当。经过查阅书籍可得,大半夏汤证的病机主要在"虚、逆、燥",其本为胃气虚弱,其标为胃气上逆,而阴津亏损是因为呕吐、进食减少导致,是反复胃气上逆的继发证。从药物组成来看,该方以大剂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治其标,以三两人参为臣,益气生津治其本,同时再以白蜜一升为辅佐润其燥,三者相合,标本兼治,与"虚、逆、燥"的病机相对应,理法方药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0.
王长洪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降"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疏肝、健脾、降胃为基本法则,灵活变通,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纳运与升降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