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对远志-石菖蒲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方法:分别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索氏提取法提取药对远志-石菖蒲及其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性和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其提取物所含成分,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挥发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7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6种成分,远志鉴定出4种成分;脂溶性成分中,药对中鉴定出5种成分,石菖蒲鉴定出4种成分,远志鉴定出2种成分。结论:对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比单味药的成分种类要多,且成分、含量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蔹生品、炒黄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白蔹生品、炒黄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65种成分,鉴定出46种成分,从生品中检测出41种成分,鉴定出2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81%;从炒黄品中检测出24种成分,鉴定出2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69%。二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4种,与生品相比,炒黄品中新增了16种成分,减少了22种成分。结论:白蔹炮炙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荷叶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明确荷叶成分间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结果表明,荷叶中荷叶碱、去甲基荷叶碱、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7种单体成分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大于0.5×10~(-4)cm·s~(-1),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肠渗透属性中,属高渗透性成分,而儿茶素、金丝桃苷为低渗透性成分。然而,在荷叶总提取物多成分环境下,成分的渗透行为发生了变化,对荷叶中不明确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在多成分环境下,可标识的9个成分中有3个成分Peff小于0.5×10~(-4)cm·s~(-1)。在多成分环境下,7个未知成分中,3个成分属于高渗透性成分,4个成分属于低渗透性成分。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荷叶中多成分整体的肠渗透性,为揭示中药多成分环境下的吸收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在,感冒类药物大部分属于非处方药,很多普通患者在选择感冒药时,多是看广告和听朋友介绍。不过老年人,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选择感冒药绝不能盲从,需要先弄清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感冒药的成分主要有5种:解热镇痛成分、抗病毒成分、减轻鼻腔充血成分、镇咳成分和抗组胺成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感冒药,几乎都是这几种成分的组合。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白加黑,主要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成分)、盐酸伪麻黄碱(减轻鼻腔充血成分)、氢溴酸右美沙芬(镇咳成分)。泰诺除了含上述3种主要成分外,还添加了马来酸氯苯那…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橙花叔醇、(E)-β-famesene、α-farnesene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22种、油中特有成分共计13种、油水共有成分有101种。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主要特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熔点、表面张力、极性曲面、折射率呈负相关成分)、PC2(极化率、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呈正相关成分、水溶解度呈负相关成分)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芳香水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易产生"乳化"现象进而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惠  宋娇  林俊芝  苏娟  柯秀梅  仇敏  杨明  张定堃 《中草药》2024,55(5):1751-1760
苦味成分不仅是中药主要的呈味物质,也是重要的药效物质。但由于中药苦味成分的多样性与结构相似性,苦味成分的靶向分离与示踪难度大,单一苦味成分与中药整体呈味特征有偏差,使很多中药苦味成分仍有待深入解析。通过对传统的逐级分离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推测苦味来源、定位苦味部位、鉴定苦味成分、验证苦味成分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基于本草学知识、基于苦味成分结构相似性、基于苦味受体结合等苦味成分发现策略及数据挖掘、计算机辅助、生物靶向定位等新技术;提出了谱-味关联分析等苦味成分发现新思路,为更加快速、精准地发现中药苦味成分,推动中药苦味成分解析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母草及其伪品夏至草挥发性成分的异同点,为益母草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益母草和夏至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52种成分,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从益母草中检测出31个峰,鉴定出27个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6.76%;从夏至草中检测出21个峰,鉴定出16种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2.63%。结论:益母草和夏至草的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的峰型较相似,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两者共有成分有7种,含量差异大,益母草的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占挥发性成分的25.31%,夏至草的主要成分为1-石竹烯,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0.24%。  相似文献   

9.
1 成分研究苦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 ,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等多种黄酮类成分 ,另含氨基酸类成分 ,挥发油类成分 ,糖类成分 ,有机酸类成分 ,内酯类成分等。苦参所含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研究表明其能相互转化 ,主要是氧化苦参碱易受人体肠内菌、水、热共存的还原性成分等的影响 ,易被还原为苦参碱。陆蕴如等〔1〕以苦参为对象 ,研究了中药复方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苦参的复方 ,制作成制剂时 ,受水、热等因素及共存的还原性成分 ,如原儿茶醛等作用 ,使氧化苦参碱的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果实验共测得5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β-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41个,油中特有成分4个,油水共有成分1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特有成分与水中主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雷达特征图谱及主成分(PCA)结果表明,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和沸点极高,油水共有成分的蒸气压最高,油中特有成分的极性表面积和沸点较高。水溶性、沸点、极性表面积、蒸气压等是影响成分分布的主要理化性质。结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因理化性质不同,在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分布差异较大,水中特有成分可能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