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药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药质疑笔者初学医时读《药性赋》,内附六陈歌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药物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全。”当时十分不解,这些药物是否如陈年茅台酒,风月久而味更浓,其实本草中介用陈药者还不止于以上六种,它如陈仓米、陈葫芦瓢等,不一而足。笔者从...  相似文献   

2.
早在秦汉时期,中医已用存陈法处理中药。中药存陈法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养护药材,将中药经过适当时期的贮存,由新药变为陈药,从而达到消减辛燥毒烈之药性、增强药物功能、增强炮制作用、去腥臭味、增香的目的,促进中药的性味、功效发生变化,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这是中医一种独特的处理药材的方法,现在这一传统的中药处理方法几近湮没。陈药优越性无法在治疗中充分地体现,所以保存、研究、发展中药存陈法及陈药已刻不容缓,当前应加强对陈药陈存前后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探讨中药存陈法对提高中药质量的意义,使中药存陈法进一步得到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代本草及新近文献的梳理,分析了中药“陈久者良”的研究现状与局限性,进而提出研究思路。内容包括陈药“陈久者良”的历史渊源、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加速试验、认识与思考等。中药陈用有其合理内核,应综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陈化全过程的成分、功效和质量属性进行全成分、多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探讨中药“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药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草药一向被认为具有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的特点。但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报道日趋增多,如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新加坡的“小檗碱事件”和国际上报道的“中草药肾病”及今年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等事件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医、患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开展有毒中药、常用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基础研究和中药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用准确可靠、科学客观的数据阐述中药的毒副作用是中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接轨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陈皮、吴茱萸等药从古至今素有“六陈”之说。《开宝本草》云:“别本注云:狼毒与麻黄、橘皮、吴茱萸、半夏、枳实为六陈也。”李东垣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1中说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意即这六种药物放置时间越长,越陈久越好。此处的枳壳与枳实由于前世没有分别,自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所以六陈当中的药物应为枳壳。这些显然是前人用药经验的总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许多传统的概念应有新的理解和新的认识,笔者欲就六陈歌中药物是否宜用陈久者,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代本草有关中药陈用资料的梳理,对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内容包括中药陈用的源流、中药陈用的时间界定、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在中药陈用的传统认识部分,总结了中药陈用的五个方面的作用:①陈用以去药物燥烈之性。②陈用以去药物热性。③陈用以去药物滋腻之性。④陈用以去药物腥臭之气。⑤陈用以去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议“六陈”青岛市北区医院(266033)陈桂蓉李中梓《雷公药性赋》载:“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易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六陈何以入药宜陈久,不知其所以然。“橘皮用陈久者良”,“半夏陈久用之”为陶弘景首先提出。苏敬《唐本草》又补充:...  相似文献   

8.
1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关于中药毒性,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六陈"并非陈者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药六陈(狼毒、半夏、橘皮、枳实、麻黄、吴茱萸)的贮存保管,对其色、气、味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比较观察;结合现代理化研究。认为传统所谓的中药“六陈”,以陈久为良,是欠科学的,不利于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指出对狼毒、半夏、橘皮、枳实(枳壳)、麻黄、吴茱萸无需久贮。  相似文献   

10.
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病用药与之同理,药能治病,亦能致病,中西药物概莫能外。我国历代医学家体“药毒”早有一定认识,并告诫人们:“凡药三分毒。”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中药应用中所出现的毒副反应,也引起了重视。1药材品种1.1品种混乱中药来源复杂,一些药物其基源往往有多种甚至数十种,药物基源品种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也不同,中药因品种混乱或误服伪品而引起的毒副反应者甚为多见。如五加科植物细往五加和萝摩科植物杠柳之根皮均称五加皮(前…  相似文献   

11.
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442-2442
针对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作者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难点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对单味中药、复方及有效部位中药、中药方剂配伍作用机制、中西药药代相互作用、中医“证”或西医“病”状态的药代规律、以及不同剂型的药代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逐一进行了分析。结合《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内经》"有故无殒"思想看中药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内经》“有故无殒”的思想出发,阐明了“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有病则病当之”等中药毒性理论,突出了在中药毒性研究中“药”和“证”密切联系的特点。指出了我国目前中药毒性研究中离开证去孤立研究中药毒性的错误,分析了由此导致的新药研发中有效新药被淘汰,临床上合理用药受到限制,中药安全性在国际上受到质疑的现况。进一步提出将“有故无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等中医思想的现代科学研究作为中药毒性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及采用证候动物模型进行中药毒性研究等举措,以建立新的中药毒性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皮、枳壳用新鲜者为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陈歌”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六陈歌见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用药发明是李东垣所作。)所谓“六陈”,是说上面六味药越陈越好。现姑不论麻黄、半夏、吴茱萸、狼毒四味药,笔者认为陈皮、枳壳以用新鲜者为好。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历代“相反”药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相反”药概观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张继平(528000)中药七情理论之一的“相反”,是历代医家在临证处方中经常碰到并颇有争议的问题,关于相反药数量和具体药物的论述,各家悬殊甚大。本文对历代相反药物的增减演变情况及历代相反药总数和药对作一总结,以供同...  相似文献   

15.
方剂中药物量-效-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中药物的剂量与方剂效用、毒性关系密切。方剂药物的总量、主药用量、药物间的用量比例变化,不仅可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方剂的功用主治。方剂中药物用量恰当,可“化毒为药”;而用量不当,则“变药为毒”。为使方剂毒性最小化而疗效最大化,应加强中药,特别是方剂量效曲线关系以及量毒关系的研究、开展中药中毒谱研究和中药复方安全性评价研究、注重对临床报道的收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古今医书,总结经验者居多,介绍教训,失误者少矣。医之不效,多责之于辨证用药不当,即医之误。其实,药物质量也会影响疗效,即药之误。程钟铃在“医中百误歌”中主要谈“医中误”,“药中误”只从药物的真伪、炮制、煎煮方法几方面做了简单论述,笔者学习此歌,结合当今用药,也就“药中误”略陈拙见。歌曰:“药中误,药不真,药材真致力方深,有名无实何能效,徒使医家枉用心。”说明医生医术再高明,没有药剂人员的配合和高质量的药品,也不可能有满意的疗效,甚至还会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险。“药不真”广义讲有多种原因和情况,大致可分以下几种:①中药来源复杂,品种混乱,有的药名来源于一种植物,有的药名来源于几种植物,所以有的同名异物,有的同物异名,常用的400多味中药,约有100多味是这种情况,如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有泻下、清  相似文献   

17.
郑金生 《中药材》1996,19(11):587-590
中药出现伪品的年代很早。《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药有“真伪新陈”,此后历代本草中均记载有中药材的作伪现象。除不法药商之外,走方医是古代伪药的主要制造者。走方医三字诀为“贱、验、便”,其所用药物都是价廉易得之品。但是某些走方医却经常宣称自己掌有某些贵重药品,甚至有人专卖虎骨、麝香等药。这并不表明他们抛弃了“贱、验、便”三字诀,只能说他们在贩卖伪药。清·赵学敏《串雅》记载,走方医把“作伪药皆曰何兼”。《串雅外编》卷三有“伪品门”,记载了伪药数种。赵学敏因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中药之范围 ,近年来有不少人撰文论述 ,笔者读后受益匪浅 ,但又不敢苟同 ,故此略陈管见 ,兼与同道商榷。1 中药与天然药物的关系  中药是自上世纪初相对西药而形成的概念 ,古称之为本草 ,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的药物。就其实物而言 ,包括一部分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含炮制品、成药制剂等 )和某些合成品 (如人工牛黄、机制冰片等 )。此定义的核心在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也就是说 :每一味中药的应用 ,都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离开中医理论指导而应用的药物则不是中药。而天然药物是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药物 ,与中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中药新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意义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统中医理论与传统经验,深入对中药在人体内作用规律的研究,是中药临床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甚少,缺乏药物在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资料,使在临床治疗中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及中药不合理的应用屡有发生。因而加强中药药筏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中药制剂成份复杂,临床治疗又以复方应用为主,因此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研究的主这上有较多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核是中药调剂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杜绝差错、事故的最后关卡。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而药物皆有“毒”性,“药”与“毒”的界限。因剂型、用药部位及用药对象的不同而各异,投放偶有疏忽,药症不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因此,调剂、复核工作的质量优劣,将对方药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