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手法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笔者自1993年至1997年,采用本地民间常用的手法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全部为哺乳期妇女,其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单侧发病98例(左乳51例,右乳47例),双...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于生后7d左右发病,俗称“脐风”、“七日风”、“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其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体质强弱、接生当时脐部处置有关,发病年龄越小,体质越弱,接生时脐部处理无菌观念越差,病情越重。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不就诊,最终因频繁抽搐造成窒息而死。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适宜性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47例住院新生儿急性假性阻肠梗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为继发性假性肠梗阻,无需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感染性疾病41例,占87.2%,以感染性腹泻、呼吸道感染、坏死性肠炎多见。非感染性疾病5例,以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喂养不当多见。结论新生儿急性假性肠梗阻为继发性,是常见病中容易伴发、并且是可逆的临床综合征,掌握其临床特点,利于早期诊断与适当保守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是哺乳期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初产妇多见.其特征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乳汁分泌不畅.有发病急,传变快,易化脓等特点.治疗及时得当,可迅速痊愈,若失治误治易致化脓,或并发"传囊乳痈"及"乳漏",严重时可导致脓毒血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采用内服阳和汤与外治相结合治疗乳腺炎50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据报道,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例的12.6%左右^[1],因其为“哑科”,且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需要在护理中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抢救,才能降低病死率。现将1999年1月—2002年1月我科收治的86例新生儿肺炎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兰汤治急性乳腺炎31例胡杰峰,胡智海,胡金蓉(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336500)关键词急性乳腺炎,中医药疗法31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均系产后哺乳期妇女;年龄在20岁~36岁之间;病程1天~7天,平均4天。以单侧乳房发病为多见。均单用马兰汤治疗,方药组成...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约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病源中以细菌及病毒多见.其中以TORCH引起的感染最常见.临床上主要有宫内感染、经产道分娩、及出生后三种感染方式.而宫内感染是最常见的造成死胎、流产、先天畸形、新生儿急性病毒感染或慢性潜伏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于生后7 d左右发病,俗称"脐风"、"七日风"、"锁口风"[1].新生儿破伤风其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体质强弱、接生当时脐部处置有关,发病年龄越小,体质越弱,接生时脐部处理无菌观念越差,病情越重.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不就诊,最终因频繁抽搐造成窒息而死.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液郄门穴注射治疗乳腺炎30例田增光,张云霜,尚吉顺主题词乳腺炎/针灸疗法,郄门穴,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笔者自1990年3月以来,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郄门穴注射治疗乳腺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1~34岁。发病1天者...  相似文献   

10.
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新进展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邢桂琴(102800)急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是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发病率约占产妇的1%,以初产妇为多见,但也有未孕而患本病者。发病多在产后第3~4周,因而亦称"产后乳...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昂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并发症多,国内病死率高(在12—20.5%之间)。存活者有相当一部分发生后遗症。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因不能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为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自2005年8月-2008年2月收治新生儿败血症86例,其中血培养阳性5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中医“粉刺性乳痈”范畴,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感染性乳腺化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常有乳头凹陷或溢液,初起肿块多位于乳晕部,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用中药内外合治浆细胞性乳腺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初产妇哺乳期,多在产后3~4周发病,如治疗不当极易反复发作,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虽经多次手术仍不能彻底治愈从而导致病人失去哺乳的机会。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7例急性乳腺炎,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关数据报道,在乳腺感染性疾病中,急性乳腺炎发病率高达75%左右[1]。处于哺乳期的初产妇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常发生于产后3~4周,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化脓等特点。目前治疗主要是以抗生素控制感染发展为主,但因抗感染药物治疗对乳汁排空并无显著效果,反而易导致硬结形成,加之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无法正常哺乳,极大程度降低母乳喂养率。鉴于此,对于急性乳腺炎患者制定一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手法排乳及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研究很多,  相似文献   

15.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初产妇,发病大多在产后2~6周,以往多采用抗生素,手术切开引流等方法.疗程较长,病人较痛苦,我科自1993年10月~2000年3月采用中药配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急性乳腺炎56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38岁,产后2~6周发病34例;6~12月22例,单侧乳房患病52例,双侧乳房患病4例,肿块直径最大13cm,最小2cm,56例病人均为郁乳期。  相似文献   

16.
丁兆瑛 《四川中医》1997,15(4):38-38
急性乳腺炎,祖国医学称乳痈。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初产妇尤为多见。祖国医学认为乳痈是由于肝郁气滞,阳明胃热,加之小几口气热外吹所引起。急性乳腺炎患者应争取早期治疗,延误病情可导致乳腺胶肿,需进行切开排脓,拖延病程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近年来,我院向珍换药室采用手法按摩(部分患者配合中药),对5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进行防治和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一般资料]5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中,属瘀乳期22例,浸润期34例;单侧乳房发病者51例,双侧乳房发病者5例。[手法按摩]先在患者乳房表面涂少量见土…  相似文献   

17.
母乳微生态失衡是哺乳期乳腺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基于母乳微生态,探讨肝、脾与哺乳期乳腺炎的密切关系,提出维持母乳微生态平衡是防治哺乳期乳腺炎的关键;相应的中医治疗应当立足肝脾,协调气机。  相似文献   

18.
邓显光  刘丽芳  曾丽红  郑璇  吴雨薇 《陕西中医》2021,(10):1433-1435,1469
肉芽肿性乳腺炎,现代研究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者多有乳汁淤积,且胸部撞击、服用避孕药等外部因素也可诱发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中医伏邪理论契合。本文从伏邪理论出发,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特点,并运用伏邪理论来指导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治疗上以清透伏邪为主,同时根据伏邪特性,结合病程阶段、证候虚实,灵活运用扶正祛邪、提脓祛腐之法,使伏邪尽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超短波辅以按摩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顾立,顾宏近5年来,我们用超短波加按摩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为单侧急性乳腺炎,局部充血肿大,最大者直径约9cm,最小者直径约4cm;伴有畏寒发热者34例;发病3天...  相似文献   

20.
<正>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近5年来,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新生儿。其中男20例,女5例。出生后7~12天发病者22例。本组病例均有明确的旧法接生病史,断脐带用品及脐带残端均未经消毒处理,亦未予肌注破伤风抗毒素等药物预防。出生后第5~13天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吸吮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