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李惠林教授认为各种内外“邪气”为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邪正交争是核心病机;糖尿病早、中期以实证为主,后期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邪气”既是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邪正的盛衰决定疾病的转归。因此,李惠林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祛邪”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则,根据“邪”的部位、性质,针对性地提出了“汗、消、下”此“祛邪新三法”对糖尿病进行辨证论治。临证时因势利导,攻补兼施,灵活运用,并结合“肥为百病之长”观点强调减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提倡生活方式干预与口服药物结合治疗糖尿病。李惠林教授基于“祛邪”理论论治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为本病的中医药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开放程度异同。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及扩心病组。造模成功,提取心肌线粒体,检测线粒体PTP开放、膜电位及Ca2+转运。结果: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糖尿病组最高,与对照组及扩心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扩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a2+转运检测吸光值及膜电位Rh123荧光值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扩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线粒体MPTP呈高开放状态,前者显著高于后者,MPTP呈高开放状态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病与早期扩张性心肌病在线粒体能量代谢方面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及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治疗糖尿病尤其是初发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的体会是:初发糖尿病的治疗与“胖”、“瘦”有很大关系。这里的“胖”和“瘦”是指体型的胖、瘦而言。在治疗上。1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都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这里主要讨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胖”、“瘦”的关系。笔者认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胖”、“瘦”,在治疗上既存在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糖尿病的中医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两虚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湿”、“瘀”是贯穿糖尿病肾病始终的病理环节;气血俱虚、浊毒内停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方治疗糖尿病常见症状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蔡文就 《新中医》2006,38(2):69-71
糖尿病虽大多属于“消渴病”范畴,但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者并不多,故治法也不应囿于润肺燥、清胃热、补肾虚。《伤寒论》虽只在厥阴病提纲证中提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但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伤寒方比比皆是。不仅如此,《金匮要略》设“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消渴的证治。  相似文献   

6.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脏腑阴阳气血之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痰瘀积聚肾络,络气阻遏,络脉瘀滞,蕴邪成毒,毒损肾络^[1]。  相似文献   

7.
周慧  肖长江  夏相宜 《光明中医》2023,(11):2072-2074+2085
介绍肖长江教授在心病治疗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诊疗新模式,总结肖长江教授对当代心病诊疗模式的设想。肖教授认为现在的心病多为“双心疾病”范畴,可分为“心形”和“心神”两种。对于现在的心病诊疗,治疗上不能再传统的只对“心形”进行药物治疗,还应重视“心神”的治疗。对于“心神”的治疗,肖教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将此运用在进行治疗患者的“话疗”中来进行心病的诊治,现将肖教授的诊疗思想提出以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议糖尿病并发中风及降糖4号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并发肺痨、痈疽、雀目等病,早有记载,但对其诱发阴阳偏胜,气血逆乱之“中风”的治疗和预防,尚未论及。因此,兹将其并发因素和“降糖4号”方剂预防中风的功能及现代药理,略作论述。1 糖尿病并发中风的因素糖尿病不外“燥热”、“阴虚”两个方面,燥热病理改变着重于肺、胃;阴虚病理改变着重于肾。同时二者又可互相影响,肺、胃燥热,消耗津液,可引起肾阴不足;反之,肾阴不足,又可加重肺、胃燥热。历代虽无糖尿病并发中风的记载,但对中风的发病,大都认为属于“火热郁滞,阴虚阳亢,致使气血逆乱”,实与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俊梅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62-962,98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痹证”、“痿证”范畴,除有口干、多饮、多尿等症状及血糖、尿糖升高外,常合并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甚则肌肉萎缩及四肢乏力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为上、中、下三消,但临床有较多患者并无三消症状,而仅以血、尿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出现无“消”可辨的情况,若仍以“三消”辨证,似有牵强。长期从事糖尿病研究的王兆凯主任指出,单纯以上、中、下三消不能全面诠释糖尿病,对无“消”可辨的患者,虽然最终以“消”为结局,但临床早期必须予以定位。因此为了辨证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动功按摩秘诀》对心胸憋闷疼痛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书中详细阐述了用导引、按摩治疗心病的过程,所列条文中包含“心虚”“胸膈痞闷”“胸膈气痛”“心虚疼痛”“前后心痛”等心病相关症状对应的导引法。该文对心病导引法进行研究整理,从按摩劳伤诸穴、胸膈气症、心症3个部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对糖尿病、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遣药组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多将糖尿病、冠心病分而述之,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糖尿病、冠心病二者在病因病机上相互影响,“虚”、“热”、“瘀”、“毒”贯穿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整个病理过程,是糖尿病性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势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  相似文献   

14.
夏瑢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2-534
三焦气化理论在历史上为消渴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之形成的“三消辨证”说却长期禁锢了中医消渴病学术的发展。在消渴病证型古今迥异、对糖尿病(消渴病)自然病程认知的今天,藉三焦气化理论来演绎气、津、精、血诸精微物质的体内代谢平衡的同时,对糖尿病病变机制再作探索。三焦气机“郁”、“滞”,气、津、精流变障碍,构成了糖尿病前期的痰湿病理体质;三焦气郁化热、耗伤阴津,形成了“燥热”、“阴虚”的糖尿病基本病机;而三焦因“燥”致“虚”、“瘀”,导致气、津、血流变异常,则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形成的病理基础。运用三焦气化理论对糖尿病自然病程进行动态病机演变规律的阐释,在拓展糖尿病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重新确立了三焦气化理论在糖尿病机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见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不重视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临床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餐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胃纳减退、体重减轻、腹泻或便秘或二者交替等症状。西医治疗多用促进胃动力药,疗效虽确切,但缓慢,易于复发,且存在从多的不良反应。中医无相应病名,属于“胃痞”、“痞满”、“呕吐”、“反胃”、“翻胃”、“胃缓”、“嗳气”、“腹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或植物神经病变,涉及中医的“痹证”、“展证”、“泄泻”、“淋证”范畴。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除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控制血糖外,各类型的神经病变均无特异性治疗。本文拟复习祖国医学有关理论认识,结合临床体会,略陈管见:五气血不足,瘀滩为患,当究其虚实祖国医学认为,四肢麻木、无力、疼痛或感觉异常等,隶属“镇证”、””痹证”范畴。观现代临床的糖尿病患者,有些固然具备较为典型的三消症状,可属“消渴”,但实际临证中,很大一部分中老年患者并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晖  吕仁和 《北京中医》2006,25(7):403-405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法治疗糖尿病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慢性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消痹”的范畴。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曲丽卿 《河南中医》1997,17(2):85-85
糖尿病性高血压证治李肇军羽曲丽卿烟台师范学院医院(264025)糖尿病性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不寐”等范畴,它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除血压升高以外,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重,眩晕呕恶,耳鸣健忘,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苔薄...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中医学属消渴病中“下消”(肾消)的范畴。吕仁和教授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即《内经》“消瘅”的临床表现,病因为“五脏皆柔弱”。其病位在肾之“络脉”,病理为“络脉癜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慢性致死性并发症和肾衰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