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赵冉  王彦刚  李珊珊 《新中医》2015,47(2):14-15
介绍李佃贵教授基于化浊解毒理论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用药的临床经验。李教授据临床用药经验创立了"浊毒理论",认为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病与浊毒密切相关,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衷中参西,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86-189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一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GF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治疗组胃黏膜组织c-Me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调控HGF、c-Met的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化浊解毒方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在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拉坦五味丸,每日2次,每次1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口服,每日1剂,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情况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PTE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IF-1α,VEGF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PTE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黏膜组织PTE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象及病理,其作用机制是化浊解毒方可能通过降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组织HIF-1α,VEGF的表达水平,提高PTEN表达水平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浊毒”学说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次提出的,临床上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与浊毒关系密切,临床从浊毒论治、采用化浊解毒为主的方法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结合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口中异味的案例,简述从浊毒辨治口中异味的经验:即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机湿热、痰浊、血瘀、气滞、阴虚5个方面分别辨治口苦、口甜、口涩、口酸、口咸等口味异常,形成化浊解毒为主,清热利湿、化痰散浊、活血化瘀、行气通滞、滋阴清热为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54-15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E-cad)、Snail1、Twist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8例CEG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口服阿拉坦五味丸,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及胃粘膜EMT相关蛋白E-cad、Snail1、Twist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胃粘膜Snail1蛋白、Twis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下调Snail1、Twist蛋白,阻止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IL-4、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加用自拟化浊解毒方,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前后胃黏膜糜烂的分级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记录用药的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其胃黏膜糜烂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显著降低,而IFN-γ水平则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3%、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18.3%(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4、IFN-γ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的影响。方法采用综合造模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胃动素含量,计算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明显提高大鼠胃动素水平(P0.05);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化浊解毒方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化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明显改善大鼠胃排空率(P0.05);化浊解毒方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化浊解毒方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含量、改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这可能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启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启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浊毒相干为害为主病机,可兼气滞、血瘀、阴虚、气阴两伤等。临床治疗化浊解毒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全过程,并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阶段及兼证的不同灵活辨证用药;兼通调五脏,注重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6个用药特点。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常以醒脾运脾治其本,芳香苦寒药物合用化浊解毒以治其标,用理气行气及虫类药物改善症状。同时擅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等反治法治疗因浊毒蕴结于内出现的畏寒、下利不爽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发生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成为胃癌关键致病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临床治疗以"浊毒"立论,以化浊解毒为要,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灵活辨证用药,使浊毒分离分消,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升清降浊法古探新--胃病治疗经验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升清降浊为原则,运用调畅通腑、益气养阴、淡渗助运药,治疗多种胃病,获良好疗效。附治疗萎缩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三则。  相似文献   

12.
浊毒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发生、发展及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其病机总属虚实夹杂,邪实为主,浊毒相干为致病的关键,化浊解毒、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为其基本治则,从浊毒论治是治疗HPAG的关键环节,创制验方"化浊解毒清幽方"成为HP相关性胃炎治疗之专病专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月林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73-157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一种难治性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袁红霞教授认为CAG病机为脾胃虚弱,少阳枢机不利,临证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多从少阳论治,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陈霖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陈主任认为慢性胃炎属本虚标实,脾胃气虚、气机郁滞、胃失和降为最基本的病机,治疗上以枳术麦芽汤为基础方再结合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崇尚寒热并用,主张在发作期遵循“甚者独行”的治疗原则,在缓解期遵循“间者并行”的治疗原则,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胃糜康胶囊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自拟胃糜康胶囊为主治疗,每次6-8粒,日服3次,连用28 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和胃膜素(剂量按说明书),连服28 d,观察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5.9%,对照组75.5%,治疗组在胃部症状改善方面和内镜下胃黏膜的病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胃糜康胶囊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姜莉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诊治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肾阳虚型者十之八九,"水寒土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之根本,气机阻滞、瘀血胃络、痰湿中阻为发病之源,为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补火生土法治其本,配以调畅气机、化瘀通络、燥湿化痰治其标,提倡治本为主兼除其标,主张以扶阳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予吴萸四逆汤扶阳固本,从而阻断或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临床医生用药特点及临床疗效的疾病.李林主任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慢性胃炎病因多样,她认为大多为肝气不舒、脾胃虚弱、饮食起居不慎等所致,运用理气健脾和胃大法治疗慢性胃炎,并嘱患者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腹胀"嘈杂"等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病损虽然由误下伤中,饮食阻滞,湿浊内阻,七情失和,脾胃虚弱引起,但最终均导致痰湿内生,久病血瘀,中焦气机不利而成痞满。所以化痰祛湿,理气活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个病程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环节。  相似文献   

19.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以及幽门螺杆菌 ( H p)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 12 4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总结 ,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 ,同时观察各型 Hp感染的情况。结果 :糜烂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证型中 ,脾胃湿热型占 61.3% ,肝胃不和型占 2 1% ,脾胃气虚型占 17.7% ,三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 ,占 76.3%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由此证明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 ,脾胃湿热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且 H p感染率最高 ,提出湿热之邪与 Hp在病因学上是同一种致病原的观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穴位敷贴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糜烂性胃炎患者4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贴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胃镜观察炎症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糜烂性胃炎,能明显减轻对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穴位敷贴外治法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满意,尤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及肝胃不和型糜烂性胃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