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东垣的名著《脾胃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书中论述“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 ,提出了“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 ,在调理脾胃方面 ,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 ,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师陈连起教授在临床治疗杂病中 ,集各家之长 ,灵活运用理、法、方、药 ,其中用“升阳益胃”法亦收到了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主要表现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 ,食则胀满。陈教授认为 :本病多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2.
李维榕 《光明中医》2016,(17):2487-2488
目的探讨符惠燕教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分析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介绍符惠燕教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处方及其特色。结果符惠燕教授认为慢性胃炎主要有脾胃气虚、肝胃不和、湿热中阻、胃阴不足、瘀阻胃络等常见证型,治疗时应遵循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原则,通补兼施,虚实兼顾,分别采用健脾益气法、疏肝解郁法、清热畅中法、养阴柔肝法、调气行瘀法五种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符师拟定了五个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方,以此为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结论符惠燕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学昌  赵明宇 《河南中医》2010,30(12):1195-1195
筋伤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其特点。治疗筋伤应遵循“四阶梯”原则、“综合治疗”原则、“同效取快”原则、“四定”原则。多管齐下,综合治疗,在尽可能减少组织创伤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陈吉全  庞景三 《光明中医》2013,28(2):254-255
目的探讨庞景三教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方法分析慢性胃炎病因病机,介绍庞景三教授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特色。结果庞景三认为慢性胃炎属中医"胃痛"、"痞证""反酸"等病范畴,属于虚实夹杂之症。其中虚性病理因素主要有脾胃气虚、胃阴虚,实性病理因素主要有湿热、痰湿、瘀血、毒邪等。慢性胃炎治疗时应虚实兼顾,通补兼施,宜遵循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脾胃气虚、胃阴虚、气滞、湿热、瘀血、痰湿、毒邪的轻重偏颇,综合采取补脾益气、滋养胃阴、理气活血、清热祛湿、凉血止血、制酸护膜、化痰拨毒等治疗方法。在贯彻以上治则的基础上庞教授拟定了一个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方,疗效非常显著。结论庞景三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郑建功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48-649
慢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病性的多样化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一些难治性慢性胃炎 ,由于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且经多种方法的治疗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对立的病机同时存在于同一病变过程中 ,治疗则更难。笔者根据《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的原则 ,从调升降、辨寒热、平虚实、和燥湿等方面 ,对难治性慢性胃炎进行探讨性的治疗 ,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十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老十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2.1%。结论:“老十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杨叔禹教授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情志失调、脾胃气机升降不利,因此其治疗原则为燮理气机,调节情志。杨叔禹教授结合多年临证经验,从疏泄论治慢性胃炎,创疏泄学说及疏泄系列方,应用于慢性胃炎临床治疗,着重恢复中焦气机升降,治法上取辛开苦降、调和肝脾,结合“肝主疏泄,脏腑协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脏腑同调、间者并行,佐以音乐、运动的建议,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本文结合医案,重点阐释杨叔禹教授从疏泄角度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法并用治疗慢性胃炎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慢性胃炎临床多发,分型复杂,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笔者采用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法并用治疗慢性胃炎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胃溃疡、胃息肉和胃癌常继发于慢性胃炎,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目前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间阶段,在治疗上倾向于从治疗浅表性胃炎开始,冀其恢复为正常胃粘膜。中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一般将慢性胃炎归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呕吐”、“血证”范畴。其病因多起于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脾胃素虚等。其病位主要在胃。其病机从脏腑讲涉及肝、胃、脾三脏,主要是气滞、血  相似文献   

10.
正邝卫红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许鑫梅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的临床工作。邝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胃炎遵循"中焦如衡,以平为期"的原则,针对患者体质,综合判断,采用适中法度,多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邝教授学习,现介绍其治疗慢性胃炎经验如下。1平虚实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胃痞等范畴,病因不一,病情复杂,不易治愈,容易复发,病程较长。慢  相似文献   

11.
赵绍华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喜用药性平和之品,避免大甘大苦,大甘生湿,大苦伤脾,处方用药忌过量,否则重伤脾胃,加重本就虚弱的脾胃,治疗本病时,须时时处处顾护胃气。慢性萎缩性胃炎初病在气,久病则入络伤血,故治疗中注意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贯穿始终。血瘀又有气虚与气滞之分,气虚而血瘀者,常用健脾益气之补中益气汤升降气机,但补药多味甘,有生满壅滞之疑,故当清补,赵师临床喜用太子参、党参等,佐以丹参、降香等兼调气血。因气滞而血瘀者,往往在行气药中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但活血药物不宜过服、久服,临证时要中病即止,否则伤正气。另外,由于本病诱发因素有情绪波动、劳逸不当、寒温失宜等,故在治疗调养过程中,赵师常叮嘱患者注意舒畅情志、劳逸结合、四时寒温适宜等。  相似文献   

12.
辨症治疗胆胃不和、肝胃不和、气虚血瘀、阳不足胃脘痛验案四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杂表现。  相似文献   

14.
林平主任医师观察以"胃痛""胃痞"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发现其二者证素基本相同,病位与胃、肝、脾密切相关,病性多表现为气滞、气虚、阳虚和湿。林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胃炎多见平和体质、阳虚体质,主要病机"脾虚气滞"贯穿疾病始终。林平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胃炎辨证上注重"体质、病证结合",治疗上强调"脏腑并调",以"调脏运气汤"为基础方,随"证、症、病"加减,使机体阴阳气血归复平衡,充分发挥人体自我调节能力,最终达到慢性疾病治疗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胃镜病理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132例门诊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肝胃不和。内镜与活检检查,观察胃黏膜是否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胆汁反流或出血等现象,在炎症部位取4块胃黏膜组织检测样本,浸泡10%甲醛,石蜡包埋,连续厚5μm切片,常规染色观察。[结果]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浅表性胃炎中脾虚气滞萎缩性胃炎中胃阴不足肠上皮化生中脾胃湿热。[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病理改变具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气滞血瘀、脾胃湿热证5型施治。结果:本组56例病例,经治疗4~5个疗程,其中治愈38例,占67.9%;显效8例,占14.3%;有效6例,占10.7%;无效4例,占7.14%,总有效率92.86%。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姜莉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诊治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肾阳虚型者十之八九,"水寒土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之根本,气机阻滞、瘀血胃络、痰湿中阻为发病之源,为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补火生土法治其本,配以调畅气机、化瘀通络、燥湿化痰治其标,提倡治本为主兼除其标,主张以扶阳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予吴萸四逆汤扶阳固本,从而阻断或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治率与中医证候分型间的联系。方法以137名慢性胃炎并接受根除H.pylor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对这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将患者分为4类: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兼有脾虚型,脾胃湿热兼有阴伤型。其中脾胃湿热兼有阴伤型中H.pylori根治率最低,为50%,肝郁气滞兼有脾虚型根治率最高,为90.9%。结论慢性胃炎不同证型患者中的H.pylori根治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将76例分肝胃气滞、胃热内蕴、脾胃气虚、胃阴亏虚等四型,辨证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76例中,治愈32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朱生樑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朱生樑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衔晕跣晕秆资且云⑽感槿跷荆取⑹鑫?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以扶正祛邪、协调升降、夑理气机为大法,在辨证论治为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