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文献学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石膏的药性,包括微寒、寒、大寒以及微寒与大寒并举,指出当前药典、辞书、教科书等将石膏药性单列为大寒,既不符合对石膏药性认识的历史沿革,更与临床应用不尽吻合,其石膏药性应以微寒为宜。  相似文献   

2.
石膏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历代医家对石膏药性属寒凉无疑,但对其为大寒之性或是微寒之性多有争议。文章通过综述古代经典文献对石膏药性的记载及近代医家学者对石膏药性的探讨辨析,结合生活、临床思考,认为中药四气只是对中药药性寒热程度不同的分类,将石膏药性细分为微寒、大寒,与各医家本身对事物的认知差异、体验差异相关,并无绝对,所以石膏药性以寒为宜。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石膏中混有寒水石,为了鉴别其品种,确保用药的安全,现将两者性状与理化鉴别特征对比如下。1石膏(GypsumFibrosum)主产湖北来源于单斜晶系石膏的矿石,购自武汉市药材公司,对照武汉市药品检验矿物标本鉴定。1.1石膏性状鉴别:为...  相似文献   

4.
生、煅石膏的电镜观察及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煅石膏的电镜观察及成分研究龚跃新(扬州医学院225001)梁宪扬,强静(江苏省扬州市药品检验所225001)生石膏Gypsum为一种含硫酸钙(CaSO_4·2H_2O)的矿物类中药,其性味辛、甘、大寒,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据报道,纯石膏...  相似文献   

5.
梅明 《陕西中医》1997,18(3):145-146
<正> 近代名医张锡纯用药于平淡中蕴含神奇,深得本草奥妙。今从其手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钩辑出张锡纯运用石膏特色,浅析如下。 1 辨证应用,谨遵药性,验于临床 对于石膏药性的认识,张锡纯宗《本经》之说,认为“石膏,味辛,微寒”。他提出药性本详于本草,而“诸家本草皆不足信,可信者惟《本经》”。石膏性当微寒,所以张氏提出临床应用石膏时,常须量大方能力专,假使“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张锡纯在应用石膏治疗外感实热证时,轻证常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可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若火势燎原则用至斤许亦无妨。另外在应用石膏时因其质重而寒故宜因证而变化,“若大便不实者宜少用;若泻者石膏可不用,待其泻止便实仍有余热者,石膏仍可再  相似文献   

6.
<正>石膏为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良药,已为世之公认。但就其药性却有"大寒"、"微寒"之争。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应用体会,认为石膏应"性微寒。"石膏用于临床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微寒。"然至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却言石膏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认为石膏性微寒而非大寒,凉而能散。其应用石膏所涉病变范围甚广,且用量较大,并指出生石膏与煅石膏的不同药性及用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新中医》所载《石膏性大寒商榷》一文中所持石膏性微寒的观点,与王琳、李成文等同志进行商榷。方法文献整理、逻辑分析、推理论证。结果认为王文之论述不甚严谨,所列之论据不足以否定石膏性大寒之说,亦不足支撑其石膏性微寒的观点。结论结合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学习,笔者认为《伤寒论》所载石膏性寒之说更为准确,而对大寒、微寒之论存疑。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药典》中关于中药名称与四性的记载,包括寒、热、温、凉,将大寒、寒、微寒均归于寒,将大热、热均归于热.四性中药以药性为核心,以物质为基础.研究中药四性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药性及药理作用,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石膏GYPsum为一种主含水硫酸钙(CaSO2H2O)的矿石,并含少量铝、硅、镁、铁及微量锶、钡等元素。别名白虎、冰石。石膏系清热泻火药,性大寒,味甘、辛。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水火烫伤。现就清热功效,结合临床应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旭凡 《光明中医》2016,(21):3208-3209
目的《中药学》第九版教材中,石膏味辛、甘,性大寒,使用注意中说"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述:"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生山谷"。整理传抄错简以及汉魏以来用药经验的《本草经集注》录述为"大寒"。生石膏在临床上的发热症状应用非常广泛,而其药性(生石膏在四气中属寒凉之性)与历代著述基本一致,但对其药性为"微寒"还是"大寒"争议颇多。因此,就其微寒或大寒之性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石膏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清热药之一。历代对其药性的认识各不相同。有微寒说、寒说、大寒说、微寒与大寒并存说等几种。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石膏的性味是大寒。本文旨在分析历代石膏性味记载之间的规律,这对研究古方中药物的用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黄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沈永元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n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  相似文献   

14.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刘太安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i)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材之一。其性味苦,微寒,为心、肺、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排脓。秋季当果实初熟。颜色尚绿时采收,除去杂质...  相似文献   

15.
药性概念必须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性概念必须规范孙启明自《神农本草经·序例》首创“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之说,沿用至今不替。究之实际,即《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药物之药性用例,其概念亦不止此四类。有人据《证类本草》统计,寒性97种,微寒26种,平性122种,微温20种,温性78种...  相似文献   

16.
石膏大寒乎?微寒乎?福建省人民医院(福州350004)李学麟,柯声涛石膏为清热泻火之良品,似为世之公认。但纵观临床上真正用石膏及大剂量治热者,却并不多。究其因,盖因医书多载"其性大寒"之故,并诫之"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医学启源...  相似文献   

17.
我用石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石膏一药 ,《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称“味辛微寒 ,主中风寒热 ,心下逆气 ,惊 ,喘 ,口干舌 (苔 )焦 ,不能息 ,腹中坚痛 ,除邪鬼产乳”。张机应用石膏得心应手 ,如用石膏伍桂枝 ,重在透热解肌 ;麻杏甘石汤治肺热内蕴 ,胃热上冲 ;麻黄升麻汤治上热下寒 ,寒湿下痢 ;风引汤中以石膏清热镇静。明清之际 ,徐大椿用石膏治阳萎 (《溪医案》) ,张锡纯称石膏性凉而能散 ,有透表解肌之力 ,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  我积多年应用石膏的经验 ,认为石膏确是一味外感内伤均可应用的良药。  石膏其性微寒 ,确能清大热 ,从性质来说 ,在于清内蕴实热…  相似文献   

18.
浅议中药性味与现代药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性味指“四性”、“五味”。“四性”又称“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平)四种不同的药性。中药药性的论定是通过实际疗效反复验证的总结,按现代医学观点,主要是根据其药理作用来确定。一般认为: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如石膏、  相似文献   

19.
石膏是临床常用药物,其药性清凉微寒,有一定的涩性,有清热泻火、祛烦平喘之效。国医大师张志远将其列为伤寒十八罗汉之一,称之为“解肌退热罗汉”。石膏在临床上可以根据“发热、烦躁、哮喘”三大症状合理选用,常用“石膏-麻黄”“石膏-知母”“石膏-青蒿”“石膏-大黄”药对,并提出石膏用量宜大,常用剂量为20~100g,内服者为生品,不可研末吞服等注意事项。在外感发热、胃火牙痛、胃溃疡、肺热咳喘等疾病的治疗中运用石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析“平不入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析“平不入性说”孙启明江苏省启东市吕四镇板桥街21号(启东226241)自《神农本草经》序例首先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来,药性的四气分类法至今已沿用了二千年。四气,后世又称四性,始于宋代之寇宗,在“寒、热、温、凉”四气或四性之外,本还有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