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甘肃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王兰娣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兰娣的门诊病历,检索其中记录完整的COPD处方,录入Excel 2019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分析;运用Origin 2021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134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麻黄、苦杏仁、陈皮、连翘、柴胡、茯苓、干姜、广藿香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6方。结论:王兰娣治疗COPD用药具有寒温同施、培土生金、辛宣苦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再创  谢煌烈  刘石坚  罗桂平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60-163,168
目的:探讨刘石坚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通过对刘石坚治疗小儿咳嗽的门诊病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软件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435个中药处方,涉及127味药物,提炼出治疗小儿咳嗽高频药物22味,涉及关联规则共33条,聚类分析得到8类药物。结论:刘石坚临证辨治小儿咳嗽尤其重视肺、脾、胃等脏腑,以清热泄肺、化痰顺气为主要治法,同时注重调护脾胃,善用虫类药,临床用药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李孔定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孔定教授的门诊病历,提取其中治疗COPD且记录完整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进行频数、系统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76首,涉及中药146味,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黄芩、甘草、南沙参、赤芍、黄精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涉及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并得到二阶和三阶关联规则药物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聚类5方。结论李孔定教授治疗COPD用药具有治肺活血、温清并施、培土生金、扶正与祛邪兼顾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外敷中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87项研究,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90首,中药183味。药物频数分析中乳香、没药等应用最多;药物类别频数分析中,活血化瘀药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寒性药及苦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脾、心3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没药,乳香等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药对7对,3味药药组1组。结论:外敷中药癌性疼痛遵循活血化瘀、温化痰饮及清心止痛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骨癌痛(BCP)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BCP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97项,中药处方98首,中药158味。药物类别频数分析显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最多;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平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及脾3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9对,3味药药组2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牛膝,杜仲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BCP遵循局部活血化瘀、补虚;整体从水液代谢出发,以温性药等和化痰饮;治疗采用性平和温润药物,注重固护正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为临床儿童哮喘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40首方药,统计发现发作期中热性哮喘证、缓解期中肺脾气虚证分布较多;共涉及药物292味,高频药物50味,分别为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解表类、清热类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心、肝、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5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8对。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重视苦温、苦寒燥湿祛痰,辛温宣肺散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治法以化痰平喘、宣肺疏表、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肾为主,久病夹虚入络,当配伍祛风祛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8.
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大枣中成药的用药特点。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符合标准的中成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含大枣的中成药处方185种,涉及中药402味,高频中药28种,频次最高的前五味中药是大枣、茯苓、生姜、甘草、党参,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常见,药味主要为甘、辛、苦味,药性主要集中在温、平,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居多,剂型以丸剂、颗粒剂、片剂最多,主治疾病以脾系病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5个药物组合。治疗脾系病类含大枣中成药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个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2类。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含大枣的中成药组方以补虚药为主,多与甘、辛、苦味,温、平,归脾、肺、胃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疾病,且以四君子汤为主,为大枣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挖掘明代医家孙一奎《赤水玄珠·咳嗽门》中诊治咳嗽的方药规律,讨论其学术思想及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选取《赤水玄珠》中咳嗽门的有效方剂,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0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将有效方药转换为结构化数据格式,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即IBMSPSS Modeler18.0及IBMS PSSS tatistics22.0对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5首方剂,涉及药物137味,总用药频次达709次.在药性方面,统计137味药的药性总频次为816次,其治咳药物主要集中于寒、温二类,其中以温性药物使用频数居多,而热性药物使用频数最少;在药味方面,统计137味药药味总频次为1123次,甘药最多占331次(29.47%),以甘、苦、辛为主;在归经方面,统计137味药总频次为1923次,主要归于肺、脾经,归肺经药物频次最高占29.90%(575次);通过Apriori算法挖掘得到共得到关联规则13条(二项关联8条、三项关联5条),核心药物组合为"桑白皮-五味子-甘草";聚类分析,共得到温肺化饮组"生姜和细辛"等4类聚类组合.结论:孙一奎治疗咳嗽尤重肺、脾,法以燥湿化痰、止咳平喘、培土生金为主;善用二陈汤加减用药,其辨治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理论的丰富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剖析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用药特点,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WF)检索并筛选近10年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处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4篇,包含有效方剂252首,中药177味,其中白芍、甘草、延胡索、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微寒居多,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以脾、肺、肝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常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15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4种。对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药物组合8对;聚类分析获药物分类3种。结论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以补虚药、理气药为主,常与药性温、微寒,药味苦、甘,归脾、肺、肝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对中医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喉科心法》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喉科心法》中的内服方剂建立数据库,分别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频次≥15)共24味;性、味、归经最高频的分别是寒性、辛味、肺经;药物类别中解表药使用频率最高;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组合7项,3种中药组合5项;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方。结论:《喉科心法》中治疗喉科疾病善用辛苦甘味药,用药以解表、补虚、清热为主,且临证注重变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方式,收集近10年文献中治疗房颤的中药,探讨房颤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所得175个处方,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探讨其潜在的用药规律。结果频数分析显示共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31味;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反映了益气养阴、补血活血、散瘀止痛、祛痰除湿的治疗方法;关联规则体现本病治疗大法当以补虚为主,同时兼顾活血、安神。结论房颤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当以补虚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祛痰除湿、安神定志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柳青  朱晨  区炳雄 《新中医》2022,54(6):14-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经行头痛的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查找2020年1月—2021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病案资料,筛选治疗经行头痛的医案数据,用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3的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功能,分析所收集医案的用药频数、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结果:共收录有效医案258例,处方258首,涉及中药214种。统计所得高频中药(>40次) 20种,使用频数最高者前4名为白芍、柴胡、当归、川芎;用药以平、温、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统计得到药物关联规则18条;聚类分析得到5组处方。结论: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治疗经行头痛的中医治法多以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主,核心处方组成为白芍、当归、柴胡、川芎、炙甘草、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盛丽先教授拟定的71 首治疗小儿遗尿症的处方,利用Excel、SPSS Modeler 18、IBM SPSS Statistics 25.0、Cytoscape 软件,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数以及药性、药味、药物归经的使用频数、高频药物用量情况、常用药物组合等,并对全部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71 首处方中共含有90 味中药,使用频数≥15 次的高频药物共20 种。药物归经以肺经、脾经、肾经为多,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居多。8 味高频药物的最大剂量为12 g,最小剂量为6 g,常用剂量为9~10 g。按照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数由高到低排序,前5 位分别是益智仁-乌药、益智仁-桑螵蛸、山药-乌药、山药-桑螵蛸、桑螵蛸-乌药。采用组间连接的聚类分析方法,共得到5 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所得的核心处方则涉及缩泉丸、四君子汤。结论:盛丽先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的拟方以缩泉丸合四君子汤加减为主,临证用药以归肺经、脾经、肾经,性温、平,味甘、辛的药物为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张纾难教授治疗肺结节的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张纾难教授近4年来治疗肺结节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多维度分析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核心处方及药物群组。结果:对221首处方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共涉及171味中药,常用药物性味分别是温、寒,苦、辛;最常用归脾经、肝经、肺经药物;最常使用的药味为黄芪、桂枝、川贝母;常用药对是“生黄芪,桂枝”“生黄芪,川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由“黄芪、桂枝、川贝母、夏枯草、陈皮、郁金、生龙骨、生牡蛎、山慈菇”9味核心药物组成的关联网络,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方。结论:张纾难教授在治疗肺结节时注重扶正以祛邪,寒温并用,清补共施,善用脾经、肝经、肺经药物,补脾益气,化痰散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文献数据库,对近10年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方面的所有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出中药内服组方。利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对中药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5.0、SPSS Clementine 18.0等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9篇,方剂147首,共使用单味中药184味,累及频数1 694次。(2)对47味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频数分析,47味中药累计频数为1 318次。占总药物频数的77.8%,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味药分别是丹参、当归、菟丝子、香附、甘草;(3)对药物频次≥20的2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可分为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以补益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调经、理气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涉及中药159味,累计使用频次为1333次。使用频次≥30的中药有11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核心药物组合共12组;经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处理后得到22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并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健脾为主,疏肝为辅,对于主要兼证采用淡渗利湿、清热燥湿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PubMed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144项,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50首,中药198味。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黄、补骨脂、甘草、骨碎补、黄芪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2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2对,3味药药组1组,聚类方1首;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补骨脂,当归-骨碎补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遵循和化痰饮、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及专病专药等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药熏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年1月—2022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药熏洗加速创面愈合的文献,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进行药物的频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文献共125篇,涉及处方102首,中药152味,高频中药28味,高频药主要为黄柏、苦参、五倍子、芒硝等,以苦味、寒性的清热除湿类药物为主;归经以肝、胃、大肠经为主;二阶药对关联规则较高的组合为黄柏-苦参,三阶关联规则为黄柏-芒硝-苦参;聚类分析共获取5个处方。结论 中药熏洗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用药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则,辅以活血化瘀、收涩补虚、凉血止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