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分为4型,临床针灸治疗针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在我国人群中已达到3%以上[1],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80年代后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明显增多,兹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有关资料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6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显著疗效,笔者从虫类药、藤类药和辛味药3个方面介绍活血化瘀通络药治疗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治疗本病的疗法很多 ,我们采取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3 6例为门诊患者 ,6例为病房患者 ,共 42例。其中男患 2 7例 ,女患 1 5例 ,年龄在2 3~ 6 6岁之间 ,病程最长者 1 4年 ,最短者 1个月。本组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个别患者已使用胰岛素治疗。1 .2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98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专家委员制订 ]2 治疗方法2 .1 中药治疗  以合治汤为主方 ,其组成有熟地 1 5 0g ,麦冬1 0 0g …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普通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临床血糖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新发坏疽与治疗后坏疽血糖指标之间差异,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在防治本病发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检测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A组)、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未痊愈患者(B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C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水平,然后对A组及C组、A组及B组之间就上述指标的平均值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与新发糖尿病足湿热毒蕴型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P、HbA1c可以作为监控糖尿病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2~3周高血糖水平即可能增加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性,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对防治本病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以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为特点,治疗方法各异,本文围绕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的西医、中药、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本病并观察了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1例均为2009-10~2011-03收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的中医辨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在四肢的缺血性坏死,以下肢多见,故又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征: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等.本病一旦发生,则发展快、病情重,治疗较为棘手,其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人的40倍,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范畴.近年来笔者以中医辨证为阳虚、阴虚、毒热致络脉瘀阻3型治疗本病,获较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若未给予积极治疗,约80%有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的1型糖尿病和2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逐渐进展到临床肾病,继而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危及生命.近年来,我们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本病27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的27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12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小微血管的特殊病变,其患者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近年来对本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12例,按1999年WH()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11例,1型糖尿病1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7~76岁,平均58岁.肢端坏疽病程4个月~2年,就诊时空腹血糖最高23.6mmo1/L,最低11.2mmo1/L;餐后2小时最高为26.8mmol/L,最低13mmo1/L.12例患者中混合性坏疽3例,湿性坏疽9例;其中3级3例,4级5例,5级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生存质量、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25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 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HbA1c≤6.5%)、血糖控制一般(6.5%<HbA1c<7.5)、血糖控制差(HbA1c≥7.5%)3组.比较3组生存质量,并分别比较不同证型HbA1c水平.结果 糖尿病不同HbA1c水平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得分,除躯体角色功能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脾胃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之间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生存质量、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逐渐凸显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及久坐少动所致的肥胖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2007—09--2009—12,笔者以苦酸通调立法,运用连梅汤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4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病程缠绵,历代医家用方颇多.笔者收集了古今与本病相关的方剂并进行筛选与分析,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组方、配伍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冀对临床治疗及糖尿病的方药研究有所裨益.现介绍如下.1方剂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继发失效加用睡前中效胰岛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 2型糖尿病联合口服药物继发失效后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 ,分别测定治疗 3个月前后的 FPG,2 HPG,H b A1 c、早餐后 2小时 C肽。结果 :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 3个月后 ,F PG,2 HPG,Hb A1 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下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早餐后 2小时 C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继发失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T2DM现患病例353例。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自我管理信息、治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信息、血糖、HbA1c值等。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6.5%,78例)和未达标组(HbA1c≥6.5%,275例)。结果:①HbA1c迭标率为22.1%;②未达标组合并脑血管疾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率明显高于达标组(P〈0.001,P=0.008);③39.3%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10.8%患者HbA1c监测频率≥3次/年,5.8%患者血糖监测频率≥4次/月且HbA1c监测频率≥3次/年。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5.4%、31.4%、53.1%。结论:目前T2DM患者的HbA1c达标率低,HbA1c控制与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有关,提示应通过加强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尤其加强血糖、HbA1c监测力度及饮食和运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益气养阴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遂民  周太民 《河南中医》2007,27(11):40-41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者二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异常综合征,习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目前对其治疗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自2000年起,笔者采用益气养阴降糖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玉泉丸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型(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48例内服玉泉丸合二甲双胍肠溶片,对照组仅服二甲双胍肠溶片;主要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尿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仅为73.91%,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能显著降低FBG、PBG以及GHbA1c,但两组PBG、GHbA1c比较,P<0.05;且治疗组对多尿、烦渴等症状的消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玉泉丸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6例2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T2DM+OMP)、56例2型单纯糖尿病患者(T2DM)及56名健康对照者(NC)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分析,用稳态模型方法评估各组人群空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结果 T2DM+OMP组FBG、HbA1c、FINS、HOMA-IR 及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ISI、HOMA-β、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T2DM组及NC组(P〈0.01).T2DM组FBG、HbA1c、FINS、HOMA-IR 及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NC组 (P〈0.05),T2DM组ISI、HOMA-β、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高黏血症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血糖、改善血黏度、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以阴虚燥热多见,肺热津伤,胃火炽盛,肾阴或肾阴阳亏损为本病病理变化.笔者循消渴之病因病机,运用中药自拟养阴润血汤配合达美康治疗2型糖尿病5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生津活血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共纳入符合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血瘀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益气生津活血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餐后0.5 h服用;对照组仅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疗程均为12个月.疗程结束后失访10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4例).观察益气生津活血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变为正常糖耐量者,治疗组6例(23.1%),对照组3例(10.7%);转变为2型糖尿病者,治疗组2例(7.7%),对照组10例(3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除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增加外,BMI、腰围、臀围、OGTT血糖及胰岛素水平、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升高,其中FPG、2 hPG、3hPG、3hINS、HbA1c、LDL-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除BMI、臀围、3hPG下降外,腰围、WHR、OGTT血糖及胰岛素水平、HbA1c、TC、TG、LDL-C均增加,HLD-C下降,其中TC、LDL-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间BMI、FPG、2hPG、3hINS、HbA1c、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益气生津活血胶囊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HbA1c,调节血脂代谢,对防止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化为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运用养阴降糖片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型36例,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西医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入选病例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糖尿病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OGTT2PG)≥11.1mmol/L.中医辨证参照有关文献[3]辨证属气阴两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