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永顺 《光明中医》2004,19(2):38-39
“中风”又名“卒中” ,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 ,病情急骤凶险 ,病后痊愈者很少 ,常遗留下严重的语言、智能、运动等功能障碍 ,其临床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特别高 ,古人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 ,对中风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 摄生保健 ,防患于未然1 1 调情志 ,和喜怒 :五志过极 ,精神创伤 ,暴怒、惊恐、大喜等 ,可使气机逆乱 ,气、火、痰、瘀裹挟上迫而发卒中。调和情志 ,泰然处世 ,则无中风之虞。1 2 节饮食 ,戒烟酒 :过食肥甘厚味 ,嗜烟酗酒 ,均可生痰化热 ,损伤脏腑 ,阻滞脉络 ,气血运行受阻而为中风。若能改变这…  相似文献   

2.
"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3.
姚宝农 《河南中医》2006,26(5):14-1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用于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原方要求“用水八升,清酒七升”煎药,本科五版教材《方剂学》则用水煎药,兑清酒10ml服。为探讨这两种煎服法对疗效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0月~2004年12月  相似文献   

4.
说"魂"话"魄"     
“魂”与“魄”虽皆可用以表示精神、神志等,但就本义而言,有“阴”与“阳”之分。中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许多名词术语及理念,既发端于先民对“魂”、“魄”不同初始义的认识,又促进了其词义的外延。  相似文献   

5.
“高热不出汗”这一病症是可以用针刺“孔最穴”治好的,且费时也短。笔者阅读了十七、八本高校教材和针灸论著,发现很少有人用“孔最穴”来退烧清热。多数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其刹手锏就是刺“十宣”和“十二井穴”清热退烧。如:其一: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杨元德的《  相似文献   

6.
黄根柱 《养生月刊》2008,29(9):772-776
何谓“五福”?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明确提出了人生有五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康宁”,四是“修德”,五是“老而善终”。人生有这五福,自然会吉祥、幸福、美满。“五福”从何而来?活了一百零一岁的唐代大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  相似文献   

7.
"虚火"浅析     
马永刚 《河南中医》2007,27(2):10-11
火有虚、实之分,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景岳全书.虚火论》将虚火分为“阴虚有热”和“阳虚有热”两类。诸多医家分别从理论上对“阴虚之虚火”、“阳(气)虚之虚火”进行探讨,认为:阴虚之火是阴虚失敛,阳无所附,妄动而成,为“阴虚火旺”;阳(气)虚之火是因阳气亏虚至一定程度,阴盛格阳,阳气虚散而成,属“阳虚失位”。并就其临床表现逐一鉴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原则,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传"经、"经尽"、"再经"、"过经"揭示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伤寒论》中反映外感病发展的病机、病势且具有辨证意义的原文入手,探讨“传”经、“经尽”、“再经”、“过经”的内涵及辨证意义。结论:(1)“传”经,提示邪气波及或递转他经。前者指部分邪气内传他经;后者指邪气离表而尽转他经。(2)“经尽”,寓示病势转归的两种形式。一是指邪离本经而转入下一经的趋势,即“再经”;二是指邪气尽离本经而转愈的趋势,即“经不传”。(3)“过经”有两种情形:一为由表入里而病进;二为由阴转阳而病退。前者泛指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的病性转变;后者指病由太阴转入阳明而转愈。  相似文献   

9.
赵广兰 《养生月刊》2007,28(3):217-219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长河中,找到一个不老人生的“密码”,那就是“三心二意”。所谓的“三心”是:信心、善心、童心,“二意”即“无意”、“有意”。  相似文献   

10.
王金成 《河南中医》2007,27(3):19-20
“益火补土”法是根据五行相生关系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体讲,是通过温心阳达到补脾阳之目的。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一般所说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故“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补脾阳的一种方法。两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现就如何理解运用,辨别分析如下。1理论探讨1.1五行学说在五行学说中,心属火,脾属土,从而形成心脾之间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故土虚时自当“益火补土”即温心阳以补脾阳。“实则泻其子”,即心火亢盛之时,应泻脾以治之。因脾的运化功能体现在胃和小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故泻小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