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袁健辉  李姗  付球  楚佳梅  包烨华 《新中医》2017,49(10):180-182
<正>周围性面瘫俗称歪嘴风、口眼歪斜,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流行病学显示全国每年的发病人数至少有335万人~([1])。本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缓纵不收而发。目前周围性面瘫(面神经炎)在西医中病因尚未明确,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引起面肌瘫痪~([2])。西医治疗上  相似文献   

2.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此病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多认为是茎乳孔内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神经缺血、水肿和受压~([1])。中医则认为本病为卫外不固,正气亏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络,导致面部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2])。本病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一旦患病,困苦不堪,求治心切。笔者研究针灸结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现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中医亦称"口僻""口眼?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诸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病~([1])。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8例面瘫患者,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8  相似文献   

4.
正面瘫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西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1])。西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感染、肿瘤、神经源性等多种因素导致面部神经痉挛、麻痹,从而形引起面部肌肉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吃饭夹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和美观,故及时有效地缓解症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灸作为面瘫的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近年用平刺结合震颤法治疗面瘫20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以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额纹消失,眼裂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贝尔征等~([1])。目前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劳累后起病。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亨特氏综合征(Hunt)是周围性面瘫中较严重的一种,最早在1907年由Ramsay-Hunt报道~([1]),主要原因为带状疱疹病毒侵害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引起的,主要症状除了周围性面肌瘫痪,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外,患者还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多留有面瘫、面肌痉挛或异常联带运动等较严重的后遗症。中医学把本病归属于"口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者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使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西  相似文献   

7.
刘家瑛  蒋达树 《针刺研究》1992,17(2):85-86,89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基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症所致一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亦称Bell’s麻痹。是因面部感受风邪,致使风邪中于经络而引起面部肌肉瘫痪的病  相似文献   

8.
<正>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因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口眼向一侧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故又称为"口眼歪斜""口僻",该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面神经麻痹~([1])。顽固性面瘫系指面瘫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仍遗留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的状况。其针灸治疗以取手足阳明经及局部穴  相似文献   

9.
正肌筋膜炎属中医"痹证"、"经筋痹"、"颈项腰背部筋伤"范畴。多因机体感受六淫中风、寒、湿等邪气侵袭或外伤、劳损而致血运滞涩,加之禀赋不足易致邪气侵袭体表经络,困于经络之间,致气血阻滞不行、血不荣筋、筋肉挛缩而发病。现对近5年针灸治疗肌筋膜炎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单用针灸刘丹等~([1])用合谷刺法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炎,与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结果合谷刺法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67%,均高于常规针刺组。刘顺益等~([2])  相似文献   

10.
正肱骨外上髁炎是由于慢性劳损使前臂伸肌总腿部分损伤或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造成的慢性无菌性炎症~([1])。有研究表明,本病以44~54岁的人群为主,且无性别差异,考虑与肘关节的重复、过度的使用有关~([2])。本病属于中医学"伤筋"范畴~([3]),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及慢性劳损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寒湿等邪聚积于肘节,致脉络空虚,"不荣则痛",临床治疗多以温经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无异于一般性周围性面瘫,表现为病变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由于人群的特殊性,针灸治疗在常规基础上有所修改。  相似文献   

12.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数据显示该病的年发病率为11. 5~53. 3/10万人~([2])。该病的发病与疱疹病毒侵犯以及面神经水肿紧密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使用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以及维生素等药物~([3]),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其疗效仍欠理想~([4])。研究显示疾病早期配合超短波、红外线疗法以及面部功能锻炼,可以减轻神经受压,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上治疗面瘫,急性期采用药物内服、外用治疗~([1]),避免面部刺激加重面神经水肿;缓解期多配合针灸治疗,促进面神经恢复。面瘫患者发病时处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阶段,针刺相关穴位可加快面部局部症状恢复,促进整体功能的提高,恢复其神经调节功能。应用针刺治疗面瘫,疗效显著,且具有安全、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的优势~([2])。但笔者在治疗中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周新良  尹丹 《四川中医》1993,11(9):50-51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致面部表情肌瘫痪所出现的以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982年8月以来近十年期间,我们应用平刺透穴电针疗法治本病3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贝尔面瘫指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等~([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以一侧发生的面瘫多见。本病虽然没有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但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形体美容,甚至可能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找到一个疗效快、对患者伤害较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收集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  相似文献   

16.
面瘫又称口僻、吊线风.临床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甚者口角流涎,咀嚼时食物滞留在患侧齿颊之间,或因面瘫口歪致说话吐字不清.面瘫临床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者.本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瘫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7.
<正>面神经麻痹(面瘫)的病因现代医学目前尚未明确。多数患者是因为局部受寒、着凉的缘故,面部的血管神经因受风寒发生痉挛,使该血管神经组织供应区域出现缺血、炎症水肿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病以25~50岁  相似文献   

18.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面神经炎是指一侧面神经发生无菌性炎症后,致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患者一旦发现患病后应及时治疗,否则易致部分面肌永久性瘫痪。我科自2002年9月以来运用电针后翳风穴、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该病,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周围性面瘫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眼裂扩大、眼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眉、皱额、鼓腮、露齿、噘嘴和吹口哨等动作。2016年6月至11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疗效颇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0例,均为神经内科转至我科门诊的患者。右侧面瘫11例,左侧面瘫19例;女9例,男21例;年龄7~82岁,平均35.7岁;病程1~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症状,5例伴有耳后疼痛。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系急性脓性的茎突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致的面部表情肌瘫痪(又名Beu氏面瘫,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面部受冷风侵袭常为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初起有耳后部痛。继之或同时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相应出现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易在颊沟内停留。饮水,鼓腮吹气等功能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