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男,54岁,转业军人。1990年9月12日就诊。右侧面瘫半年,头面肌萎缩4个月。半年前受凉后引起右侧周围性面瘫,经治疗后近愈。4个月前因工作需要露宿野外渐感右侧头面部发紧、麻木。继而出现头面肌萎缩伴失眠、纳差、注意力不集中。先后去过多家医院求治,诊断为面瘫后遗症,予 VitB_1、VitC、强的松等及电针治疗无效,后又接受超声波治疗20次,麻木减轻,但肌肉萎缩无好转。故又求针灸治疗。检查见精神不振,面色少华,右  相似文献   

2.
专病笔谈--面瘫(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注意事项;治疗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面瘫的注意事项;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面瘫后遗症及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40例患者来源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就诊于我科的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32.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面部瘫痪部位左侧26例,右侧14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面瘫,除外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及外伤、肿瘤等引起的面瘫,治疗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治疗方法马钱子、白附子按2∶1的比例研为细末,均匀撒在4cm×4cm的伤湿止痛膏上,药末面积为3cm×3cm,贴于患侧地仓穴和翳风穴,24h更换1次,连用7天。针刺健侧地仓透颊车、迎香、下关、合谷,均用泻法,留针30min,每天1次,连针7天。治疗第8天开始针刺患侧面部,主穴选患侧地仓、风池、  相似文献   

4.
面瘫(周围性)、面肌痉挛、眼睑下垂(外伤性)属损容性疾病,前二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二者有时可互相转化。面瘫失治误治可引起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日久可引起面瘫。治疗上虽取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临床表现为患侧表情肌瘫痪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汤立新教授认为针灸治疗面瘫的时间越早越好,早期针刺治疗能够促进面瘫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根据面瘫病情的发展特点,以患者症状表现表情肌的变化为依据将病程划为3个阶段给予不同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由于各种不明原因导致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面肌瘫痪,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将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临床上以周围性面瘫最为常见。2007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瘫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亦叫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邪”、“口僻”等。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可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研究对面瘫的分类、治疗依据以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局部选穴、临近选穴和远端选穴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周围性面瘫。本研究在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观察中药内服与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观察: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通过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予以分析。结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以针灸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面瘫症状。  相似文献   

11.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文针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面瘫又称口眼喁斜和面神经麻痹,临床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周围性面瘫系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亦称贝耳(Bell)氏麻痹。中枢性面瘫主要由颅内病变而致缺血、出血引起的后遗症。笔者以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为主,同时依症情辅以益气活血祛风内服汤药,具有见效快,疗程短,费用少,疗效好的优点。且不用打针,无痛苦,无副作用,易为面瘫患者接受,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治验:周××,女,27岁,干部。1994年11月28日初诊、主诉:两天前晨起突感头面部左侧板滞、麻木,左眼流泪,闭目漏睛,鼓腮漏气。伴右侧偏头痛。诊断:左侧周围件面瘫治疗方法:常规取穴、消毒,用28号~30号毫针针刺。主穴为面神经干(位于屏...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面神经麻痹者,又称贝尔氏麻痹,为常见的脑神经疾患。面瘫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风寒侵袭有关,由于炎症或缺血引起神经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有关治疗的报道较多,笔者在2000~2002年临床中应用中药内服与针刺方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50例,疗效显著.现就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做一简要分析.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面瘫,虽属“中风”范畴,但与中风又不尽相同。区别在于中风主证有猝仆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语蹇、半身不遂等,而面瘫仅口角歪斜,单眼露睛而已。面瘫的治疗《直指方》早已指出:“中风口眼斜无他症者,以牵正散主之。”作者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瘫2例,疗效尚好。例1:史××,女,42岁。门诊号:81-20086。初诊:1980年12月1日。患者于11月25日右侧偏头痛2天,先后呕吐3次,于病发次日觉头面肿麻,右眼不能闭合,舌右半侧麻木,口角向左歪斜。某医院诊为面神经瘫痪,因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遂来我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用三黄注射液,封闭茎乳孔治疗面瘫,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一般资料:5例皆为女性,发病年龄为25至48岁,平均年龄为36岁,发病1~3年的3例,4~6年的2例,左侧面瘫行2例,右侧面瘫者3例。治疗方法:应用2毫升注射器(消毒后),抽取二黄注射液2毫升,以5号针头,在面瘫患侧耳后乳突前下缘(局部常规消毒后)以90度角,直刺深1.5~2毫米,抽无回血时,缓缓注入三黄液2毫升,每隔三日注射一次,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为止。结果治愈4例,好转1例。病例:邓××,女,48岁,职工,于1980年11月10日来院就诊。曾在一清晨突然感到左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多由寒冷刺激、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2009-01—2010-12,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龙附牵正汤治疗周围性面瘫15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1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李伟辉 《光明中医》2010,25(10):1867-1867
<正>周围神经性面瘫是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面部受冷风侵袭为诱因,周围神经性面瘫发病突然,初起有耳后部疼痛,继则面部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