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后肩痛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疗程3周。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Fug l-Meyer运动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MBI)及患侧肩关节被动外展、外旋的关节活动度(PROM)测量。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肩关节PROM(外展、外旋)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肩峰下滑囊联合盂肱关节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以对运动疗法起到协同作用,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治疗3周,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偏瘫后肩痛,有助于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臭氧穴位(肩髃、肩髎、阿是穴)注射疗法,均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化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量表)中的上肢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obath、Rood及PNF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阳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四组均进行基础治疗4周,三组技术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抑制降低痉挛的康复训练,采用MAS、FMA、MB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肌张力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obath技术组、Rood技术组、PNF技术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Bobath技术、Rood技术或PNF技术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ADL功能,改善预后;三种康复技术对脑血管病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肩胛带训练以及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给予强化肩胛带训练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4例除常规康复训练外,给予2%利多卡因注和醋酸曲安奈德进行肩部痛点注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肩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痛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肩痛程度,促进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运动疗法训练;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温热磁及中药熏洗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通过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FMA)上肢功能评估量法对两组患者患肩的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减轻肩痛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FMA上肢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臭氧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腔注射臭氧和关节松动术。用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臭氧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和曲安奈德,治疗组注射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和玻璃酸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上肢功能和上肢关节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对照组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治疗组治疗后的VAS、FMA、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后肩痛,改善上肢功能及关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上肢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量表(MBI)评定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短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的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超短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通过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患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肩痛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短波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留针时间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寻找浮刺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最佳留针时间。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4组均采用浮刺治疗,治疗后分别留针10 min、20 min、30 min、4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4组治疗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后VAS评分、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经10 d、20 d治疗后,C组、D组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A组、B组(P0.01,P0.05)。结论浮刺能明显缓解疼痛,留针30 min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A组(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B组(电子生物反馈组)和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组)各30例,分别进行分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对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1),B、C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开展电子生物反馈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对脑卒中后软瘫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脑卒中后软瘫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电针、上肢关节被动活动、滚筒作业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药烫熨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刺激手三阳经。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脑卒中后软瘫期患者的上肢肌张力(改良的Ashworth)、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 0. 05),观察组上肢改良的Ashworth、FMA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运用Rood技术刺激卒中后软瘫期上肢手三阳经,可以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抽提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对照组采用镜像疗法。每星期5次,4星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肢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STEF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MA评分、STEF评分及MBI评分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结合镜像疗法和镜像疗法均有助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结合镜像疗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0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最终完成57例,脱落3例。28例对照组患者予中风后西医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29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疗程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V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锋勾针结合中药外敷可显著减轻患肩疼痛,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