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析针刺"五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58例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方式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针刺五泉穴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采用针刺"五泉穴"配合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于涛  韩虎  何家源  吴汀 《吉林中医药》2012,32(6):625-627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训练能够通过肌肉运动对大脑的反馈作用,促进脑梗死边缘区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恢复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形成,达到最大恢复限度.从针刺经络选穴(阴经、阳经、阴阳经结合)到巨刺法(健患配穴)、辨证选穴、按神经肌肉解剖学选穴配合康复训练等多方面总结了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予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2)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下肢痉挛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寻找脑卒中后改善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取阴阳调整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两组下肢肌张力疗效、肌张力改善值及FIM运动功能。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疗效比较,试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Ashworth评分改善值、FIM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阴阳调整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中风下肢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分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配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的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期配穴结合康复训练和传统配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及肢体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注射肉毒毒素加用平衡阴阳针刺法。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法。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月、2月、3月的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评定情况。结果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可缓解脑外伤患者上肢肌痉挛症状,提高运动协调性,积极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惑法针刺,即患肢主动肌穴位用泻法,拮抗肌穴位用补法,并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惑法针刺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优选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经头、体针治疗1至2周后下肢仍弛缓无任何运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常规针刺背俞、夹脊穴;(2)进行边针刺边观察患者的恢复状态,在刺而再刺的观察中,寻找有效的穴位和针法;(3)采用针刺后肢体即刻运动、再针刺再运动的连续反复方式,将针刺与肢体功能直接结合起来。结果:65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患者,经针刺优选法治疗3至4周后,按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运动和步行能力评价,无步行能力者5例,帮助下能步行者27例,能独立步行者33例。结论:针刺优选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恢复期下肢无任何运动者,具有显著疗效,并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裘玲玲 《新中医》2021,53(12):74-77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 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BI)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和BI 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肌张力评分法(改良Ashworth)、上肢的Fugl-Meyer评定法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肌张力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施以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由专门运动疗法治疗师进行实施,针灸用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各组根据所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治疗,2组疗程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天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平衡功能评定法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法,观察患者的运动、平衡、日常生活能力的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8天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痉挛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针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解痉方。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改良的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加用解痉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1例,平衡针组采用偏瘫穴、肩痛穴、腕痛穴,其中肩痛穴、腕痛穴取得针感后即可出针,偏瘫穴取得针感后不出针,开始留针的同时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训练结束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取针后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平衡针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评价2组治疗前后肩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2组FMA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肩部外展、屈曲、内旋、外旋VAS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凸显中西医结合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新膀胱俞"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较针刺经典膀胱俞穴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于川  申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06-1007
目的评价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法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及Fugl-Meyer评分均较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手指运动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改善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录的218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另外,观察组109例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治疗,而对照组109例采取传统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O.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采取三补三泻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