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和"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法之一,《黄帝内经》提出阴阳调和;《伤寒论》提出以和为度;《伤寒明理论》首次提出"和"法;《医学心悟》将"和"法列为"八法"之一。"和"法分为和解法、调和法。和解法包括和解少阳、和解三焦;调和法包括调和脏腑、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平调寒热。脾胃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往往脏腑同病、升降失调、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基于脾胃的独特生理病理特点,"和"法能广泛应用于脾胃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和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法”,就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圣张仲景善用和法 ,在《伤寒论》一书中体现“和”法的方剂甚多 ,主治颇广 ,可谓开后世和法之先河 ,为后世和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择其要者加以浅议 ,冀以窥其和法用药之端倪。1 解肌表 ,调和营卫 《伤寒论》1 3条云 :“太阳病 ,头痛 ,发热 ,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治法。太阳统摄营卫而主一身之肌表 ,抗御病邪而为六经之藩篱。若风寒之邪侵表 ,太阳之经受邪 ,营弱卫强 ,营卫不和 ,乃致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诸症 ,治以桂枝汤解肌祛风 ,调…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云:“卫气不得入于阴”,指出不寐病证的关键病机在于阳不入阴。营卫失和,阴阳失调,脏腑不和,气血违和,在不寐发生发展阶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贯穿始终。从“合和”的角度论治不寐,通过协调阴阳、顾护藩篱、调和气血、燮理肝胆、调理脾胃、交通心肾等治法,使人体达到阴阳“以平为期”、营卫以和为贵、气血调和为度、脏腑协调为用的“合和”状态,发挥“合和”思想治疗不寐病证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4.
“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作用来疏邪扶正、平亢扶卑的治法,采取多法合用,最终恢复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临床应用广泛。围绝经期汗证是主要由于阴阳、营卫、气血、津液失和导致正虚邪实,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异常的病证。临证可采用“和法”作为基本治法,具体方法有:滋阴降火,平调阴阳;补阴宁心,调和营卫;疏肝泻火,调和气血;补气健脾,和调津液。验之临床,可达到止汗治汗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精气夺则应”,《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了虚证。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即阴阳气血惧虚,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除《金匮·虚劳篇》中七万七法及附方外,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本文将仲景有关应证治法的论述归纳为以下十法。1补明生气,助四化水法本法用于阴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3条:“男子消渴,小…  相似文献   

6.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 ,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 ,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 ,多因共存 ,邪实正虚 ,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 ,往往恰中病者 ,收效理想。  相似文献   

7.
和法在疑难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学 《中医药学刊》2002,20(5):668-669
和法是多种治法的综合,有调和脏腑气血、营卫阴阳及解除表里寒热,扶正祛邪的作用。和法可分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表里,调和寒热等。疑难病病变复杂,多因共存,邪实正虚,故使用和法进行治疗,往往恰中病者,收效理想。  相似文献   

8.
和法临床运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为中医治法"八法"之一,从狭义来讲,为和解之法,即通过和解少阳的作用,治疗少阳证的一种治法.从广义来讲统称调和之法,即通过调和的作用,使表里、营卫、阴阳、脏腑间的失调不和,重新归于和谐协调的一种治法.  相似文献   

9.
苏秀海为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桂枝汤起源于《伤寒杂病论》,本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主方;临床工作中发现消渴病日久可出现气阴两虚、营卫失和、阴阳两虚等变证,苏秀海教授根据病机、辨证,灵活运用桂枝汤治疗消渴病兼夹症:消渴病汗证、消渴病痹证、消渴病癃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方治疗糖尿病常见症状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蔡文就 《新中医》2006,38(2):69-71
糖尿病虽大多属于“消渴病”范畴,但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者并不多,故治法也不应囿于润肺燥、清胃热、补肾虚。《伤寒论》虽只在厥阴病提纲证中提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但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伤寒方比比皆是。不仅如此,《金匮要略》设“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消渴的证治。  相似文献   

11.
朱生岗 《河北中医》2008,30(1):39-40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调和之义也就是调整人体功能,使之归于平复,正如《广瘟疫论》曰:“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和法是一切治法之所归,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通过调整人体阴阳之偏颇,使脏腑阴阳气血的偏  相似文献   

12.
中医“和”法属于中医八法之一,源于《黄帝内经》,成于《伤寒论》,包括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消化系统性疾病,西医对本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祖国医学对它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恐从单个方面治疗难以达到病人预期的效果,中医“和”法能从调和寒热、气血、阴阳等多方面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以明显缓解,甚至使萎缩的胃黏膜得以恢复。文章通过研究近十年来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有关“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从“和”法的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调和肝胃、寒热并用、调和气血、阴阳等角度及相关现代药理研究来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和法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法是通过调和脏腑营卫气血及表里寒热以解除病证的治法。《伤寒论》创立了调和营血、和解少阳、调和肠胃、调和寒热等和法。戴天章曾说 :“寒热并用之谓和 ,补泻合剂之谓和 ,表里双解之谓和 ,平其亢厉之谓和”,何廉臣又增加了“苦辛分消”、“平其复遗”、“调其气血”,使和法的范围更加扩大。疑难病往往因容易误辨误治 ,迁延日久 ,常导致表里相兼 ,虚实挟杂 ,寒热并见 ,故和法是治疗疑难病的重要治法。1 调和营卫治多汗刘某某 ,男 ,6 4岁 ,农民。患慢性肾炎多年 ,久治不愈。 1月前曾受风寒 ,自服 APC片 ,寒热虽解 ,但汗出不止。先后求…  相似文献   

14.
自汗是指不分起卧,不因劳力过度,自然汗出而言。临床应首先辨明外感时病与内伤杂病的不同性质。观朱丹溪《丹溪手镜》(以下简称《手镜》)对本症的治法,条分缕析,辨证详明。兹延为八法,探讨于下。一、解肌和卫法《手镜》治疗太阳中风出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症,常以桂枝汤为主方。尝谓“桂枝汤解肌和卫也,治太阳中风自汗”(《手镜·伤寒方论》)。本方以桂枝解肌祛风,芍药敛阴和营,姜、枣佐桂、芍以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5.
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可使气血调顺而病邪自去。和法原为治疗伤寒在半表半里之证而设,《医学心悟·论和法》曰:“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治虚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 ,并列专篇论述。认为病机是“脉大虚” ,即阴阳气血俱虚 ,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其具体治法 ,除《金匮要略·虚劳篇》中七法及附方外 ,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疝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笔者将其归纳为十法 ,浅述如下。1 补阴生气 ,助阳化水法 本法用于阴阳不足 ,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虚劳篇》第 15条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消渴篇》第 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这两条症状一为…  相似文献   

17.
王蕊  焦华琛 《中国中医急症》2024,(2):313-316+331
和法古往今来都备受争议,张仲景运用和法治疗胸痹更具有典型特色。本文简要分析了和法之和解、和中、调和的内涵和《伤寒论》中张仲景对和法的诠释与应用。旨在总结归纳张仲景于《伤寒论》中运用和法,抓住胸痹主要病机,从营卫、气血、阴阳三方面辨证治疗胸痹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消渴病立法巧妙,用药精当,为后世治疗消渴病提供了范例。笔者通过分析陈氏《石室秘录》中辨证用药,探讨陈氏对消渴病的治法,兹述如下。1提出从肾论治消渴病的方法陈士铎《石室秘录.内伤门》卷四指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以肾虚致渴,而无不同也。故治消渴治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指明了消渴病分上、中、下三消,以治肾为主,体现陈氏从肾论治消渴。"命门"学说在陈氏的著作中都有体现。消渴病的主要病机是阴精亏损,燥热偏盛。肾为"先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为元阴元阳之脏,肾阴虚肾阳虚损均可导致消渴,从肾论治消渴病符合中医对于消渴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桂枝汤儿科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是仲景《伤寒杂病论》方,原方用来治疗太阳中风,恶寒发热、自汗等症,具有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是调和营卫之要方。笔者用其治疗小儿诸多疾患,均取得较满意疗效,兹举例如下:1长期低热症沈某,女,5岁,1993年10月6日初诊。患支气管肺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消渴病属疑难病证之一,变证频多,对其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素有争议。本文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消渴文献的回顾,总结仲景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治法,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