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是中医特色防治理念的体现。针灸疗法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及治未病理论,用"逆针灸"的方法来对原发性痛经进行辨质防治,以期"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广泛在针灸技术中得以应用,为原发性痛经女性防病保健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决定发病与否、体质决定病情的转归及预后,认为中医体质学可为实施"治未病"提供方法、工具及评估体系,实现从个体预防到群体预防的转变,有助于个体化诊疗及养生。基于中医体质学与治未病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体质三级预防体系理论,以治未病的调体防病、调体防变、调体防复三个层次为切入点,论述中医体质学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并从辨体为本的临床方法、调体防病的预防方法、智能辨体的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展望,以冀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明代医家汪绮石所著《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辨治虚劳病的专著,详细论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脉象、病症表现、治疗方药及调护,提出了虚证六因学说、虚证脉法、治虚三本二统论、虚火伏火论、治未病的预防观,并总结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剂,在老年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探讨“无证可辨”肺结节的中医治则,认为肺结节发生发展与中医体质学说4大基本原理密切相关。治疗将从辨识、改善偏颇体质,以期通过“辨体-论治”思维早期干预诊治肺结节,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目的,开拓肺结节中医治疗的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可为“治未病”提供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艾灸是中国的传统疗法之一,以其简便有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将艾灸与中医体质结合,可丰富调体“治未病”的干预手段,实现个体化诊疗及养生。基于艾灸平调阴阳之功,论述灸法在不同体质的应用,并针对不同体质,提出了相应的艾灸调理方案,以期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6.
围绕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学说,由治未病-体质-辨体施灸,层层深入,浅谈"辨体施灸"的可行性。从保健灸的发展史中,提取出古今使用艾灸治未病的经验,同时将治未病与体质的关系转化为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即中医体质的分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和纠正体质,分析如何把中医体质学与临床诊疗预防相结合。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艾灸结合中医体质学防治疾病的研究进展,可初步总结出"辨体施灸"的基本取穴方,为扩大艾灸在临床的适用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代体质说和《伤寒杂病论》"家"的病理体质虽然究其根源均与《黄帝内经》的体质理论相关,但当代体质说属于中医所界定的"未病"阶段,而《伤寒杂病论》"家"病理体质多指各种宿疾日久,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所形成的复杂病理体质。本文将对体质学说产生的根源、2种体质学说的各自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比较,力求说明当代体质的划分对于养生防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当代体质说相较于《伤寒杂病论》"家"相关病理体质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极高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关于体质理论的学术思想以及对后世体质学说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方法:研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相关条文,并参考有关教材及历代医家的注释进行分析论述。结果:在《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将体质与发病、体质与病位病性、体质与病证转归及预后、体质与治法方药等方面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中医体质学说。结论:《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以体质差异性为基础的病因病机学和辨证治疗学思想,开创了体质与病证结合进行辨治之先河,为后世体质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为甲减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基于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理论的基础上,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应用于临床的中医诊疗方式。本文系统整理魏军平教授运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治疗方面,注重在准确辨病的基础上,在甲减症状及体征明显的阶段以辨证论治为主兼以调体,症状基本缓解后转以调理偏颇体质为主,从而达到改善症状、调整体质进而防治甲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体质转化论     
盛增秀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781-783
作者从阴阳学说是体质转化论的理论基础;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运用"治未病"理论和方法干预体质的转化等三个方面,对体质转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强调应针对体质转化的条件和因素,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如注意饮食调节、重视心理疏导、加强体育锻炼、顺应自然环境和提倡有病早治等,促使异常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以免疾病的发生,或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治未病"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膏方是传统中医八大剂型之一,其在对慢性病、体质偏颇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目前膏方的中医治未病多局限于一年的冬季时令,其他时间则很少重视膏方的治未病理念。谢胜主任医师创造性地将体质学说、运气理论、心身医学、温补学说、四季养生、饮食调理等理论相结合,指导膏方的应用,提出以"脾胃为基石"四时膏方的治疗理念,在专科专病及亚健康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的临床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未病和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病"的涵义应指健康、亚健康、已病防变等内容;"上工治未病"是最先进的医学观。亚健康处于健康与已病之间的阴阳失调临界态;亚健康的证候与中医体质学息息相关。了解个人不同体质,并以治未病理论出发改善体质,从而来维护健康,是当今最富魅力、最具有前景的新领域,也是中医学展示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中国高脂人群中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是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加以重视。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1种由于水液内停、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痰湿体质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最常见的危险体质,且两者在认知上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有很多相通之处。禀赋遗传论、生命过程论、环境制约论是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体质与疾病内在联系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是以体质、疾病、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前提,以“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为依据,是临床指导遣药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临床上通过调体方药改善痰湿体质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也确有疗效。文章一方面将基于中医体质学基本原理探讨痰湿体质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将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阐述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中医诊疗思路,以期对痰湿体质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痛经以少腹疼痛为主要表现,如张仲景所言"少腹满痛"。刘爱华教授临床辨治痛经,通过辨病、辨证、辨体质的思维,并结合辨时、辨势的多辨中医思维,巧妙运用气血与气机在痛经发生中的关键性,准确把握疾病的主要矛盾,提出"临证查机,谨守气宜,使药要和"的治病原则,治疗痛经有独特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上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三辨模式”是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与传统的中医辨治相结合而构建的一种诊疗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通过系统整理吴洋教授运用辨病-辨体-辨证诊疗模式诊断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主张临证时首先辨病确定其中西医病名,把握其病因病机;其次辨体预估疾病发展方向,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然后辨证确立具体证型,随势辨证。从“三辨”诊疗模式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体质一词最早起源于《黄帝内经》,该书奠定了中医体质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理论,指出疾病的出现与自身感受外邪的易感性有关。中医体质学说的提出为临床上疾病的预防与诊疗提供了依据,临床医师发现气郁质是导致乳腺增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这种现象人们把重点放在中医体质学上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并随着中医体质学的不断发展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现代临床上运用"治未病"思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现状,研究其用药规律并进行总体评价。方法:以《内经》及《伤寒杂病论》为例分析古籍对该原则的记载,检索2004~2014年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所收录的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文献,从先期用药、用药性味、用药疗程、用药效果等方面分析"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上的运用。结果:近10年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月经来潮前的先期用药,用药选方多以补虚泻实为主。结论:"治未病"理论在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上的运用与古籍文献理论相吻合,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先期用药的时间、用药疗程及用药选方等方面太灵活,且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有效的标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寻求最佳治疗时机和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8.
陈超 《中医药学刊》2010,(10):2040-20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早期诊断难、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危重,单一治疗效果差。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知标本"说,充分发挥中西医两者之长,辨病(西医)结合辨证,扶正兼以祛邪,治肝辅以理脾,结合外治等综合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即使是中晚期患者,亦看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并特别强调了肝癌的一级预防的预警机制,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卢依平  赵璐 《光明中医》2009,24(8):1428-1429
"辨病-辨证-辨体质"是符合现代临床实践的、能够代表现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证特点的诊疗模式,在糖尿病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辨病指首先明确糖尿病的诊断,全面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并发症的筛查及严重程度的评估;辨证施治则是发挥中医药对糖尿病的多层次、多靶点干预作用;辨体质用以指导中老年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者的辨治以及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此以病统证,病证结合,辨证辨质,谨守病机,能够加强耱尿病的诊疗规范化,提高诊治效率,使中医药在糖尿病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佳莹  王晖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66-867
王晖一直注重体质学说和气化理论,提出了“人以气机调畅,气化有序为本”的体质特性的学术观点,进而创立“调畅气机,推进气化,改善体质”的治疗观和养生观。并通过中医体质学说、气化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运用辨体、辨病、辨证、实证指标四结合的辨治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作者总结了王老针对气虚痰浊体质所创立的“降浊合剂”治疗气虚痰浊体质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气虚痰浊证的临床思路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