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许启蒙 《中医杂志》2002,43(9):655-656
刘新生老师长期在基层山区工作,由于地处高寒,痹证患者较多,因此,其在临床实践中,对痹证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能用普通的药而起沉疴。现撷取其一二介绍如下。1 痹证病因,以寒为主,用药注重温通对痹证病因的认识,刘师认为.无寒不作痹。虽然《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但三者之中,寒邪与痹证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其一,寒邪具有凝滞、收引、易伤阳气的致病特性,以致经络关节气血闭阻不通而产生疼痛。其二,在寒与风和湿的关系中,寒起主导作用。风因寒而生,寒因风而重;湿为阴邪,感邪早期,多从寒化。风邪和湿邪若不兼寒,难以为痹。故刘师认为,痹证的治疗应以温通为主要方法。温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1-583
湿热痰瘀闭阻经络而致的痹证为湿热痹,湿热痹的致病因素包括湿邪与热邪两个方面。外湿侵入人体,或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导致湿邪内生,均可留滞肌肉筋骨而成痹。外湿与內湿可相互影响,相互促生。根据热邪与痹证二者的因果关系,可分为因痹致热和感热而痹。湿邪与热邪常易联合致病,两邪相合具有弥漫周身、易伤脾胃、易扰心神等特点。先热后湿,形成痹证以痰热为主,病情轻浅易治;先湿后热,形成痹证以痰瘀夹虚为主,病情难治。  相似文献   

3.
痹症是临床常见的病证,而痛痹是痹证中常见之一。中医认为痹证乃由风、寒、湿、热等外邪趁虚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者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亦是针灸治疗疗效最显著的一种疾患。恢刺、齐刺、杨刺是《内经》十二刺法中三种治痹针法,在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探讨,先后应用各种方法治疗过痹证(以痛痹为主),观察比较后认为上述3种针法在治痛痹中的疗效是最显著的。  从1994年到现在,在此期间共诊治各类痛痹人数209人,其中有51人应用一般常规针法和相关穴位,发…  相似文献   

4.
答:痹证是由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证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以及多种神经痛。痹证的发生,以人体阳气精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之邪为外因。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  相似文献   

5.
消渴痹证继发于消渴病,传统理论一直认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核心病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消渴痹证发病主要以高血糖状态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导致神经损伤为主,而高血糖状态属于中医学新兴概念之"糖毒"。中医学认为脾不散精,则糖毒内生,伏于体内,为病多端;通过助脾散精可引邪正化,疏通营卫可透邪于表,从而防治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痹证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此各有见解,治疗上也颇有不同,但多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外寒内湿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云岭名医彭江云教授则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属于寒湿痹证、湿热痹证者。彭师认为,寒湿痹证、湿热痹证的治疗关键在于治“湿”,而治“湿”之要又在治“脾”,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治疗痹证外可解表散邪,内可健脾除湿,一举两得,疗效甚佳,今予浅析,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7.
冯婕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6):357-357
膝关节是全身最大和最复杂的关节。引起膝关节炎的原因很多,中医学认为主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统称为“痹证”。在这里主要讨论由风、寒、湿痹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病。  相似文献   

8.
王少松  孙敬青  张帆  袁芳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23,(12):1200-1203
总结王麟鹏教授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的临证经验。认为寒邪、热邪、瘀邪是痹证的主要致病邪气,治宜逐邪通络。痹证早期以寒邪为主,病机为阳虚感寒,治宜重用火针温阳逐寒,以局部浅刺、散刺为主,并根据经络辨证循经点刺;中期以热邪、瘀邪为主,病机为寒邪蕴生热邪、瘀邪,治宜刺血配合火针疗法祛热逐瘀,刺血疗法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合穴,火针点刺多重刺、深刺;后期病机为经络虚损不通,应先补益脏腑虚损,再逐邪通络,常用王乐亭“老十针”法调补脾胃,五输穴通络行气。  相似文献   

9.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 ,又名儿童特发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初期以邪实为主,邪实多是风、湿、热,后期伤及正气可见气阴两伤,但按其临床表现、体征及本病发展的规律可参照“痹证”“卫气营血”“内伤发热”进行辨证治疗。1 从痹证论治JRA初期常  相似文献   

10.
论痹证当重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1 痹证病因有四,湿居其要11 痹分寒热,湿为主因:风寒湿热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原因。临床按其属性,可分为寒热两大类,即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综观痹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临床表现,每与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痹证之湿,非由外袭,即自内生。湿邪留着筋骨肌肉关节,则疼痛、肿胀、沉重、浮肿;湿邪久结,生痰生瘀,阻滞经脉关节,则疼痛、变形。痹证之关节肿胀非痰瘀,即湿邪,但痰瘀之成较晚,而湿邪则存在于痹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又有“痹必挟湿”之说。湿为阴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惟其有形,故为诸邪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治疗痹证临证经验特色,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借鉴。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整理符老诊治痹症的医案,阐述符老精准辨证的思想,论治痹证的经验。结果:符老认为本病主要病理特点为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但是总以湿邪为主;内因责之肝脾肾三脏亏损。强调精准辨证,用药独具匠心,彰显个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有的放矢,效如桴鼓。结论:符为民教授在痹证的病因病机、精准辨证、治疗方面见解独到,特色鲜明,其临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1痹证概念及分类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其中主要以感受风邪为主,临床上以疼痛呈游走性为主症的称为风痹。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2]。"2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相似文献   

13.
杨同广 《陕西中医》2005,26(1):54-55
中医辨证治疗成人 Still病根据发病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热为主多从温病、六经论治 ;以关节痛为主从痹证论治 ;缓解期发热正气未虚 ,邪实为主从伏邪、湿温论治 ;正气亏虚从内伤发热论治 ;并提出相应的治法、常用方剂和中药。  相似文献   

14.
介绍蔡小荪教授辨治产后痹证的临床经验。认为产后痹证初起以血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日久肝肾亏虚,邪留经络;治疗以养血祛风、益气和营为主,主张用养血药、祛风药、温通药。  相似文献   

15.
热痹浅析     
痹证常见于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亏虚,复感风寒湿三气闭阻脉络而成。近年一些临床资料提示本病属热者甚多。①②个人就痹证化热的成因及机理提出初步探讨,以供参考。一、热之由来三气化热《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现代临床观察也证明痹证的主要病理因子是风寒湿三邪。③热痹之成,常由三邪所化。如《类证  相似文献   

16.
阚佑骞 《新中医》2010,(7):151-151
<正>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笔者对痹证的临床治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段富津教授从事临床50载,在治疗痹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段老认为治痹要正确对待邪正关系。在痹证的发病期,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先攻后补,使邪有出路,然后再施以扶正或攻补兼施之法;若在痹证的缓解期,则治宜以补益为主,或补攻兼施。即以证为纲,分清寒热,辨明虚实,注意兼杂,辨证施治,方能取效。本文精选段富津教授扶正祛邪治疗痹证病案4例略加分析,为临床治疗同类疾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痹证是各种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疾患之统称。痹者闭也,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脉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硬、畸形、肌肉萎缩。严重者影响脏腑等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痹证以病因分类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以症候分类为行痹、痛痹、着痹、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之痹)、众痹(此起彼伏,疼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经络、肌肉、筋骨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表现的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20.
痹证与瘘证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症,其病因病理有一些相似之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治疗上亦有共同之处。故讨论二病之异同,对临床医者有一定意义。笔者着重从二病之虚实入手存同求异,以期对诊治有所阐释和启示。 痹证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病因病理以感邪、体虚、邪阻为主,症状以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