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纽(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体针加头皮针、腹针、水针、皮肤针,按摩导引、药艾灸,综合治疗组(E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 runnstrom分级,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结果:B.C.D.E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E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治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头皮针、体针叠加疗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两种针法联合应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疗效。结果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单纯体针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 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对痉挛状态的改善,对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均优于单纯体针治疗(P〈0.01)。结论:头针、体针联合应用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头针结合天井穴治疗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15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头皮针结合天井穴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该针法对脑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对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天井穴针刺在改善卒中后肘关节痉挛瘫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9):1281-1283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患者90例,观察组采用薄氏腹针联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取关元、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下风湿点等穴位辨证加减论治,同时采用分期运动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运动功能障碍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5%(P0.05);观察组治疗后NDS、FAM以及MBI评分改善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腹针联合分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痉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电针夹脊穴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月贤  黄源鹏 《光明中医》2010,25(10):1858-1859
目的评价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为临床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的新方法。方法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电针夹脊穴,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共治疗2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肌张力Ashworth量表法、临床痉挛指数等指标的评定。结果在改善痉挛方面,治疗结束后,实验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电针夹脊穴组优于传统体针组(P0.05)。对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二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电针夹脊穴对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改善,尤其在改善痉挛和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体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提供质量可控、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新方法。方法:将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头皮针抽添法)32例,对照组(常规体针法)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肢Brunnstrom活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组上、下肢功能的显效率为63.5%7、8.9%,对照组上、下肢功能的显效率39.5%、55.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5);日常活动能力的比较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皮针抽添法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患肢功能,疗效优于常规体针法。  相似文献   

9.
崔秀芳 《光明中医》2016,(17):2540-2541
目的探讨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方氏头皮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方氏头皮针配合体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伸肘位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下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恢复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康法,即头穴丛刺配合抗痉挛针法及康复训练,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针康法基础上,加用上肢伸肘位矫形器治疗。1个月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ADL指标评定两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性痉挛均有改善,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肢体运动功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伸肘位矫形器能够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优选法治疗中风偏瘫标准分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康复组(C组)。采用修订的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针刺方法和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法在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2007,27(10):735-73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患者分为针康组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 10 0例 ,针刺组及康训组各 6 0例 ,采用针刺体穴和康复训练 ,并在治疗前后 ,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针康组与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比较P>0 .0 5 ,无差异 ;3组自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其中针康组治疗前后 P<0 .0 1,差异明显 ,而针刺组、康训组治疗前后 P<0 .0 5 ,也有差异。结论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疗效好 ,而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均有较好疗效 ,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颀  周巍  张春梅 《中国针灸》2007,27(10):773-776
讨论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需注意的5个方面。一是得气:得气是针刺取效的重要因素,头针针感应以医者指下有"如鱼吞钩"般的吸针感为主;二是针刺手法:手法的选择宜以找到适宜的针感、传导方向及强度为准则;三是有效刺激量:只有当腧穴的刺激量强度与患者体内的感应状态相匹配时,才能发生能量共振,出现最佳治疗效果;四是治疗时机:中风偏瘫康复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早期使用头针治疗;五是康复训练:头针治疗中风偏瘫需要与康复训练结合起来,两者结合起了正相干性效应。临证中注意这5方面问题,可以巩固和提高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运动对偏瘫早期康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针刺配合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 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 5 0例 ,与单纯用药物治疗 5 0例作疗效对比并作随访观察。结果 经平均 1个月治疗后 ,康复组显效率为 82 % ,对照组为 5 4% ,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经治疗后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且康复组对血液流变性、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 针刺配合运动作业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促通技术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30 d 后采用 Ashworth 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Ashworth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I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浮针配合电针可明显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并且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配合电针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剌配合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与单纯用药物治疗50例作疗效对比并作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显效率为82%,对照组为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经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肚0.05),且康复组对血液流变性、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针剌配合运动作业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