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本科生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随机分为PBL教学法组和LBL教学法组。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结果: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考试成绩方面,PBL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成绩高于LBL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在课堂愉悦程度、对教师满意度、知识理解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学习积极性、综合分析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师生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训练本科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临床思维、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和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该教学法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医院校医学生的特点,探讨将典型病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PBL教学法引入中医内科教学的必要性及其与临床典型病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具体实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将典型病例与PBL教学法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C班学生58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人,分别采用PBL教案和传统教学法完成2次中医内科学课程授课,完成116人次问卷。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评估两组教学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BL教学法在在活跃课堂气氛、拓宽知识面、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χ2分别为7.16、4.07、4.09,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具有优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可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卫  屈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33-133,176
目的: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方法:就PBL教学法在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初步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在2004年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理论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结论: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较轻松,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师生互动法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在中医内科教学实践中应用师生互动法教学,包括师生问答、病例讨论、课后答疑、PBL教学法、应用BB平台等多种师生互动方法。结果通过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结论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诊疗实践能力的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以雨课堂智慧为环境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探索。方法选择适于使用PBL教学法的章节,在雨课堂环境下完成预习、上课、讨论及考核,并通过与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及学生评价进行分析,对比讲授法与PBL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结果运用基于雨课堂智慧环境的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法的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活跃度、成绩方面较讲授法班级学生更好。结论基于雨课堂智慧环境的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法对学生有积极影响,值得探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28名中医实验班学生分4组,每组7名同学,分别采用课后分段式的和课堂连续的PBL教学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EBM结合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课后分段式的教学耗时长,会造成开始热情后期冷场的局面,课堂连续的PBL教学又因资料查询不方便、不齐全而达不到发现问题深入讨论及解决问题的作用。结论EBM结合PBL教学法可以提高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效果,但需要合理的时间、经典的案例及图书数字资源获取方便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探索适合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PBL结合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学生进行授课,采用考核、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与传统授课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显示,PBL结合标准化病人方法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对临床实用、对病例印象深刻、活跃课堂气氛、拓宽知识面、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以及考核成绩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PBL结合标准化病人方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在中医内科见习授课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肺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临床专业《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临床课学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结果:实验组能更好的消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同学间协作能力,扩宽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深刻理解和记忆、归纳总结能力、文献检索检查能力等主观评价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理论综合应用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肺病学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人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文章阐述了 PBL 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其在中医教学方面的应用特点,同时指出了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足之处.将传统教学方法与 PBL 教学法相结合,探寻适合现代中医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风病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关节炎期和间歇期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总结归纳痛风病的病机。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00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患者、69例痛风急性期患者和72例痛风间歇期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归纳各期证素分布情况。结果: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的主要证素为湿热证(36%)、阴虚证(30%)、痰湿证(19%)、气虚证(9%)及阳虚证(6%)。急性关节炎期主要证素为痰湿证(29%)、湿热证(26.1%)、阴虚证(23.2%)、阳虚证(11.6%)、血瘀证(7.2%)及气虚证(2.9%)。间歇期主要证素为阴虚证(36.1%)、湿热证(23.6%)、阳虚证(18.1%)、痰湿证(15.3%)、气虚证(9%)。结论:痛风为虚实夹杂之讧,早期及急性期以痰湿热为主,反复发作,病情迁移,则正虚加重,以阴虚、阳虚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微生物发酵筛选能使附子减毒增效的微生物并初步探讨其生物转化机理。方法:采用附子粉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的方式,根据菌种生长情况、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以及物质成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附子生物转化菌种。采用HPLC-MS法初步鉴定新增物质的结构,为附子生物转化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采用黑曲霉对附子进行生物转化,可使乌头碱含量减少,新增一种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原碱。结论:黑曲霉发酵附子实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为附子炮制新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整体性、动态性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研究思路相似,适合中药药性、疾病诊断、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从本质上阐述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热敏灸的提出,艾灸再次回到众人视野。艾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热、光、药物等综合因素,通过对机体的血液运行、神经分泌功能、能量代谢、抗自由基等作用调节机体生理和心理,可用于预防、减轻、治疗机体某些疾病。将代谢组学与艾灸联合,从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角度阐明灸疗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为艾灸的基础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对疾病的治疗及灸疗现代化、科学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脑血管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报道亦很多。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过程的回顾,综述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莪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搜索莪术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从而建立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基因-通路网络、基因本体(GO)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莪术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得到6个化合物,36个靶点(其中两个化合物没有相应的靶点)相对应疾病102种。PPI网络中有32个靶点,关键靶点有ESR1、AR、NR3C1等。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共涉及13个条目,其中细胞组成5个,分子功能6个,生物过程2个。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三条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烟瘾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莪术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左金丸出自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是治疗肝火犯胃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中医反佐法的典型处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整理有关左金丸的中医古籍,共获得相关文献数据729条,经一定标准检索、筛选,最终获得中医古籍57部。通过对左金丸的方剂来源、历史沿革、处方组成、功能主治、方义衍变、处方剂量及制法用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左金丸由黄连-吴茱萸(6∶1)配伍而成,主治肝火犯胃证,证见胸胁疼痛,呕吐口苦,嘈杂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后世医籍所记载左金丸与原方基本一致,主要治疗由肝火引起的各种病证,包括左胁痛、吞酸吐酸、筋疝痞结、脘痛、口苦脉弦、头目作痛、泄泻、淋秘、发寒热、小腹疼痛、酒湿发黄、噤口痢等,相关方义分析也鲜有争议。用法历代主要应用丸剂,与原方一致;服法多采用白汤或白术陈皮汤煎服五十丸,现代主要是水泛为丸或蒸饼为丸,温开水送服6 g,每次服用2~3 g。笔者通过挖掘整理、系统分析记载左金丸的中医古籍文献,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发展传承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秘从气治     
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导致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等引起肠道传导失司。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大肠传导全赖气升降出入运动和气濡养温煦作用,即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和肾气濡养及温煦作用。便秘之症首见《黄帝内经》;《伤寒论》称为"脾约","燥屎"等;便秘一词首见《杂病源流犀烛》;《症因脉治》云:"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治疗上注重秘从气治,糟粕在大肠内传导,主要依靠脏腑之气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在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取营养,排出所弃,及气的濡养和温煦作用。气的病理形式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滞。"人之有生,无非受天地之气化耳",补气与行气同时,尚需注意,气虚则无以行,故行气之前当先补气,过补当防滋腻,故补气之余不忘行气。补而不腻,行而不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评价麻黄汤中药物的成分分析,阐释中药复方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和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0~30 min,3%~5%B,30~35 min,55%~95%B,35~40 min,95%B;柱温40℃;流速0.5 m L/min;进样量5μL作为色谱条件进行研究,并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1)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5%,表明实验方法学重复性良好。2)8种对照品组成的混合对照品所得指纹图谱无干扰峰,基线稳定;所得实际质荷比和计算质荷比误差小。3)麻黄汤水煎液指纹图谱分离出31个化合物。4)麻黄汤水煎液药物成分分析获得的31种化合物中以第28种2,3,7-三甲基吲哚和第29种乙酸麻黄碱属于麻黄汤水煎液特殊成分,其余29种均可归属于明确药物来源,所有药物的化合物实际质荷比和计算质荷比的误差均在正负100以内,结果为真。结论:麻黄汤水煎液药物成分分析获得的31种化合物中以第28种2,3,7-三甲基吲哚和第29种乙酸麻黄碱属于麻黄汤水煎液特殊成分,其中主要为来源于麻黄的生物碱类成分,来源于桂枝和苦杏仁的有机酸类成分,以及来源于甘草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中医学的特点应是整体观念与辨病辨证论治,即是在辨病基础上的辨证论治。其理由有7:1、辨病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的本意;2、辨病辨证论治源于《内经》;3、辨病与辨证是《诸病源候论》探求病源和归纳证候的方法;4、温病学运用和发展了辨病辨证论治;5、辨病辨证论治是临床实践的需要;6、辨病辨证论治能促进中医对病的认识;7、辨病辨证论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