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研究范畴,药物有效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产生作用是中药经皮给药及中医外治产生效用的关键环节。中药经皮给药可分为被动、主动两种途径,促透方法可从药物特性、理化促透等几方面考虑,这几方面存在交叉。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剂技术的进步,理化促透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中药经皮给药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2.
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经皮给药协作组)主办、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4—26日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河南省新县召开。大会收到论文百余篇,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辅料、新设备等进行了广泛交流。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情报信息所黄胜炎研究员就外用制剂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第四届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中下旬在新县召开。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经皮给药协作组)主办,河南铃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将交流研讨外用制剂经皮给药发展的新理  相似文献   

4.
中药敷脐疗法是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散、膏等不同制剂,敷贴脐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敷脐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本文对1989年以来中药敷脐疗法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作用机理和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陈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28-132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提出的经络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以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中药经皮给药(TTS)制荆结合中医的经络学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的传统。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形式,且中草药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可成为TTS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开发出的中药促渗剂有精油类,薄荷类,冰片等,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制剂技术,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将现代的透皮给药和穴位的功能结合起来,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为临床实践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儿脐疗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小儿脐疗法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脐疗法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稳妥,价格低廉,是儿科治疗的一条较好途径。各地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儿科制剂改革和给药方法改革开辟了新的前景。兹结合开展小儿脐疗门诊几年来的体会,文献报道,就其中有关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共同磋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非甾体抗炎药透皮给药的进展,为非甾类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论文,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就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常见非甾体抗炎药的透皮剂型、促渗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研究非甾体抗炎药经皮给药对此类药物的透皮制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已见于我国医典《内经·素问》中,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中药经皮给药方法众多,《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一书收载有中药外治50余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经皮给药”远远突破了传统界限。本文从中药透皮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透皮制剂基质优化工艺研究方法、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吸收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中药透皮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脐疗法介绍     
梁忠明 《中成药》1992,14(4):41-42
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适宜剂型敷于脐部使用,挥发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属透皮给药系统的范畸。脐疗法是我国民间沿用已久的外治疗法之一。此法源于《内经》,其后《五十二病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均有用外治法的记载。明代李自珍《本草纲目》中也有商陆敷脐治疗腹水的报道。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对外治方法进行了搜集整理,著有《理论骈文》,专论各科内病外治法。总结了历代治疗各种病症的方法和方药后  相似文献   

10.
周俊英 《光明中医》2016,(11):1652-1654
目的探讨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回顾,对小儿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实践,配合中医护理明显加强治疗效果。结果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结论实践证明,脐疗法作用缓和、疗效好、能持续刺激穴位、无痛苦、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容易学习、便于推广且没有不良作用,病儿易于接受,是一种治疗儿科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鼻脑靶向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经鼻脑靶向理论及其制剂的研发现状,为开发中药鼻腔脑靶向药物提供依据。以经鼻给药、鼻腔给药、脑靶向等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文献51篇。通过解释鼻腔生理结构的特点,分析药物经鼻脑靶向转运的作用机制,介绍了经鼻脑靶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实例;通过了解经鼻给药新型制剂(原位凝胶、脂质体、微球、纳米粒制剂),并结合中药鼻疗法,阐述了我国中药现有经鼻制剂的应用及开发中药脑靶向制剂的可能途径,认为中药经鼻给药脑靶向制剂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脐疗法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介绍了脐疗法的常用剂型、给药和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透皮给药作为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正成为新制剂研究的热点。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透皮速率和增加药物透皮量上,寻找新的透皮促渗剂和新型透皮给药载体将是研究的重点。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新型的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与技术,提出运用合理有效的各种方法能够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经皮吸收,为中药开发成透皮制剂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透皮吸收经皮肤给药 ,是中药治疗全身性疾病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透皮吸收 ,途径有二 :一是表皮途径 ,主要是通过角质层 ;二是附属器途径 ,即通过毛囊、皮脂腺、汗腺的开口透入。除离子导入法主要是经附属器途径外 ,其他大都是经表皮途径。中药的透皮吸收率一般与给药浓度及施药面积成正比。因此 ,选择透皮吸收 ,必须注意用药要少而精 ,并且在可治疗的范围内 ,尽量扩大施药面积。1 1 中药能否透皮吸收吴师机说 :“前人治黄胆 ,用百部跟敷脐上 ,汤和糯米饭盖之 ,以口中有酒气为度。又有用干姜、白芥子敷脐者 ,口辣去之。则知由脐入 ,…  相似文献   

15.
申宝德  沈成英  徐玲霞  朱卫丰  袁海龙 《中草药》2017,48(23):5012-5018
纳米混悬凝胶剂(NS-gel)是基于纳米混悬体系的分子凝胶剂,是将纳米混悬剂或纳米混悬剂固体化所得纳米粉末与凝胶基质及其他辅料混合均匀制成的凝胶制剂,具有纳米混悬剂和凝胶剂的双重优势。综述NS-gel的制备与评价、影响其经皮给药吸收的因素,以及其在中药经皮给药中的应用进展,并对NS-gel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NS-gel在中药经皮给药中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疗是一种经穴外治法,属于经皮给药范畴,是WHO推荐的第3代给药法.脐疗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脐即神阙,是经脉系统中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中医认为,脐与十二经脉相连,与脏腑相通.脐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本疗法利用脐的敏感性高,渗透力强,药物易于穿透、弥散的特点,将药物敷于脐部,使药物在脐部迅速吸收,通过经脉直达病所,清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目前,中药敷脐疗法在儿科各系统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应用在儿科,有着操作简单、患儿不会产生恐惧感、疗效好、价格廉的优点.现将敷脐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历代相关文献中探索中医脐疗法的发展源流,殷商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萌芽产生阶段,汉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初步发展阶段,宋金元至明清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并指出各种脐疗法的操作、应用原则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对脐疗法的现代发展状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情况,为研制此类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近年文献,从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特点、促透机制、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脂质体可促进高分子药物的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也可加强药物的局部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结论:脂质体经皮给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9.
消食贴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沛华 《中成药》1998,20(8):26-27
消食贴为内病外治,以贴脐疗法透皮吸收给药的新型中药贴膏剂,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能,用于脾虚食滞的小儿厌食症。经3家临床单位173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9.32%,尤其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最为适宜,有效率为93.4%,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阙穴属任脉,古书记载忌针宜灸,位于脐中部。经临床反复研究及验证,神阙穴具有抗衰老、调和脏腑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注重脐诊,且开始在脐部施诊,予以脐灸、脐针疗法,其中脐针疗法提出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故应将脐针疗法传承创新以广泛运用于临床,本论文对近年来脐针疗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