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气虚证本质研究的途径及其方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建华 《中医杂志》1998,39(1):50-5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理法方药的基础。探索辨证论治规律奥秘的关键在于揭示证本质特征。脾(气)虚证本质研究是近2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脾(胃)为脏象学说的核心,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脾主运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四肢,主思,并且认为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按现代医学理论分析,祖国医学理论对脾的认识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学和/或病理学概念,它是多系统功能活动的概括。脾主功能事实上包括了现代医学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血液、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运动等多系统功能在内。在脾主功能中,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认为脾与唾液有着密切关系,唾液淀粉酶(SAA)已被国内外学者作为反映脾虚证唾液蛋白分泌改变的主要指标进行脾虚证的本质研究;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在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下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认为主要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交感神经系统——NO通路功能障碍、总唾液糖蛋白及唾液淀粉酶N-糖基化均不完全等有关。今后可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神经、内分泌调节、唾液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环节改变、信号转导、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方向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具体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脾虚泄泻患儿机体免疫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机体抗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现代医学角度对中医“脾”的本质进行研究。认为脾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系统功能、免疫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以及血液、内分泌、代谢等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探讨小儿脾虚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我们对30例脾虚泄泻患儿进行了几项免疫指标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观察对象年令在2~6岁的本院儿科门诊脾虚泄泻  相似文献   

4.
脾虚证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婷  郭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502-505
脾虚证系一组较集中地反映脾的各种生理功能不足表现的综合症候群,可见于多系统多病种之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传统中医学的“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且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网状内皮系统,可以产生具有重要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脾虚时中枢、外周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均被削弱,其免疫功能改变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补气健脾、温中健脾等治法均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这说明中医学的脾与免疫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脾虚证在细胞、体液、分子免疫及免疫遗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脾虚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中医之脾与西医之脾的生理、病理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对于脾虚证实质研究一直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点之一。拟从实验的角度阐述目前脾虚证实质研究概况。方法通过从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10年关于脾虚证研究的实验方面的文章。结果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对脾实质研究从不同角度开展后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诸如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等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脾实质研究映射到了西医领域的多个系统中,这与中医的整体观是一致的。结论中医对脾虚证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未局限于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道的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囊括到了免疫、内分泌、神经、血液、能量转化等几大系统中,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如能够反映出脾虚证本质的现代生物学指标太多,没有特异性,没有针对性,指标之间也缺乏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555-1557
脾是中医学中以运化为主要生理功能的脏器,脾虚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脾虚证主要以消化系统功能失常、全身代谢调节障碍、营养失调为表现的一种病理机制。文章以中医脾虚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学理论,对脾虚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正>脾阳虚是中医"脾病"的一个证型,涵盖了西医中按中医诊断标准确立为脾阳虚的各类疾病,这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及"整体观"的思想,因为现代医学认为脾是多系统、器官功能单位,涉及消化、血液、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等[1]。目前国内外对脾阳虚的研究主要在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1脾阳虚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建立是目前实验室里实现研究任务的首要工作,目前文献记录较多的脾阳虚造模方法是复合因素造模法,但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炎病程较长,肝功能持续或反复损害,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是在整个病变过程申,都具有“脾虚”症状。因此,在中医辨证论治时,应注重脾虚一环。一、慢性肝炎从睥论治的理论根据慢性肝炎早期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在肝脾两经,而两者比较,脾经证候大于肝经证候。中医对脾的含义,与现代医学脾的概念,并非等同。它不仅概括了消化系统某些脏器和功能,也包含了与中间代谢、能量转化有关的肝脏和机体免疫功能。“脾主运  相似文献   

9.
脾虚证免疫学机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脾主运化,生气化血而为后天之本。现代研究发现,脾不仅职司消化吸收,而且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关联。借鉴现代免疫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脾虚证进行广泛探索,既能为中医学理论提供科学内涵,也可深化对脾虚证与现代免疫学相关性的具体认识。笔者现就国内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作一回顾及评述。1 免疫器官形态结构方面 结构决定功能。免疫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是其功能异常的物质基础。陈氏等通过观察饥饱失常结合过劳法所造的脾虚动物模型发现,脾虚大鼠免疫器官萎缩,胸腺皮质淋巴  相似文献   

10.
在脾虚证状态下,机体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病理改变。文章从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论述了脾虚证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人脾肾虚证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脾肾虚证实质。方法:调查50-69岁中老年人773例,检测血脂、血中氧化-抗氧化有关物质、性激素、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血常规、血压、肺活量等34项指标。结果:脾虚证(101例)与脂质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肾气虚证(334例)与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肾阴虚证(156例)与脂质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关系密切;肾阳虚证(88例)与抗氧化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低下、性激素内环境紊乱、抗衰老物质显著降低等关系密切,表现为多种功能衰退。结论:中老年人的脾虚、肾气虚、肾阳虚是一个逐渐发展恶的病理过程,是有层次性的,但肾阴不能列入这一层次。  相似文献   

12.
脾脏是一个主要的免疫器官,脾切除术后感染率较高,特别是暴发性感染为正常人的数十倍,而中医诊治这些患者常见到较严重的脾虚证候,不少作者报告脾虚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为探索西医脾切除与中医脾虚之间关系,在免疫学方面我们进行了下面观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指标方法,对161例慢性胃炎的脾虚证和脾肾虚证进行了临床研究。初步发现:脾虚证组以浅表性胃炎多,胃无力型少,胃酸分泌较高,血清胃泌素偏高,尿胃蛋白酶原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稍低,白细胞基本正常,血红蛋白偏低;脾肾虚证组则以萎缩性胃炎占多数,胃无力型多,胃酸分泌减少,血清胃泌素高,尿胃蛋白酶原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亦偏低。可见中医脾虚证和脾肾虚证的含义,包括着不同器官或系统不同程度的病变,以及某些病理过程和一定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冯晓桃 《中医杂志》2011,52(15):1264-1266
回顾了关于"脾主运化"理论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明确提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不同概念,从发病的社会背景、证候属性以及治则治法对脾虚失运证和脾虚失化证加以区分,以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探讨"脾运失司"与"脾化失司"在物质代谢方面的病理生理异同,深入理解传统中医"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玉  吴泳锡  王一竹  李方彤  刘明  戴雨霖  郑飞  越皓 《中草药》2021,52(17):5430-5436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为气血之源";肠道菌群具有营养物质代谢和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脾"的运化水谷和抗邪功能相对应。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直接反映了中医"脾"的功能状态。系统地总结了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综述了基于肠道菌群常用补气中药和经典方剂治疗脾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从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角度研究补气中药治疗脾虚的作用机制及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运化 ,为气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在五脏中占有重要地位。脾的功能实际上涉及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神经、免疫、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功能。目前对脾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其中 ,脾虚与信号转导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细胞信号转导早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生命现象的发生实际上都是机体内外信号传递的结果。在多条信号通路中 ,MAPK(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通路是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作用部位。MAPK是一组分布于胞浆中、具有丝氨酸和酪氨酸双重磷酸化能力的蛋白激酶 ,是丝 /苏氨酸激…  相似文献   

17.
肾虚,脾虚造型动物免疫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和比较了肾阳虚证、脾虚证实验动物的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超微结构改变,及补肾方药肾气汤、补脾方药四君子汤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脾虚、肾阳虚证动物的脾脏、胸腺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现象,肾阳虚证尤甚,提示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这一改变可作为脾虚、肾阳虚证的病理学证据之一,补脾和补肾方药治疗可分别改善脾虚证、肾阳虚证动物已受破坏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也佐证了上述的  相似文献   

18.
肾虚,脾虚造型动物免疫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观察和比较了肾阳虚证、脾虚证实验动物的免疫器官脾、胸腺的超微结构改变及补肾方药肾气汤,补脾方药四君子汤对他们的影响。结果显示:脾虚、肾阳虚证动物的脾脏、胸腺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破坏现象,肾阳虚证尤甚。提示免疫器官超微结构的这一改变可作为脾虚、肾阳虚证的病理学证据之一。补脾和补肾方药治疗可分别改善脾虚证、肾阳虚证动物已受破坏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也佐证上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王文波  谢湘峰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4):504-504,516
探讨脾主卫外功能的实质,从五个方面对近十余年脾虚证消化道保护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1.胃肠粘膜屏障功能减低;2.胃肠粘膜局部免疫功能状态较差;3.肠道菌群失调;4.胃肠激素中前列腺素、前列环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下降,生长抑素亢进;5.自由基在胃粘膜异常增高。展望:胃肠道作重要免疫器官,弄清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内T细胞亚群,尤其是B细胞的改变并结合全身的免疫功能,可进一步全面地揭示脾虚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中医“脾”的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生理功能,而且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运动等系统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笔者基于中医整体观,以“脾虚证”的临床证候要素和病机演变规律研究为基础,提出“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的证候模式,并根据生命系统观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建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在脾虚证躯体泛化效应中的可能作用”科研假说,以期为深入研究脾虚证病机内涵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