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宝玉教授总结了眼底血证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指征,提出辨眼底血证时应仔细分析血瘀的症状及原因;在使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应注意其配伍用药,尤其强调软坚化痰药及虫类药的应用;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眼底血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中医理论中,尚缺少论述眼底血证的眼科专著,笔者通过三十余年从事中西结合眼科临床实践,在治疗眼科疾病特别是眼底血证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辨证思想主要是借鉴《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及《伤寒杂病论》六经、三焦、脏腑辨证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调节脏腑阴阳水火气血平衡,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法则进行系统辨证论治,并灵活运用六经辨证中的循经用药理念,以求达到引药入目及祛邪外泄的用药目的,另外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准确了解眼内气血津液精脉状况,靶向论治眼底血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沈汝才主任医师从医38年,医理精湛,临床成效卓异,尤其对眼底血证,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侍诊于侧,亲聆教诲,获益匪浅。现将沈师辨治眼底血证的经验予以初步总结。1重视整体,治病求本眼底血证范围较广,病因复杂,多由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脉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医时眼底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为依据,拟定的“宁血复明汤”,对165名眼底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经临床治疗观察证明:宁血复明汤对常见的眼底血证有效率为94.26%,适用于各类眼底出血疾病,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确系治疗该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5.
<正>眼底血证属中医“血证”范畴,是眼底出血性疾病的统称,本病具有“外不见症,从内而蔽之”的特点,其病因复杂、病程缠绵、严重影响患者视力[1]。现代眼科学中的眼底血证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外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出血[2]。《温热论》为清代叶天士所著,该书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祁宝玉教授擅长治疗诸多疑难眼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记述了祁老在中医古籍继承与发扬方面的学术经验,即“由博转约”和“提炼引申”.  相似文献   

7.
大黄为血证要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于肌肤的疾患。《血证论·用药宜忌论》谓:“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当其腾溢,而不可遏,正宜下之以折其势,”又言:“血证火气太盛者最恐亡阴,下之正是救阴。”如是说,笔者临证以生大黄粉治血证,其效甚捷。  相似文献   

8.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提出“止血为第一要法、止血不忘消瘀、宁血必先求本、补虚需掌握时机”的治疗思路,为运用“治血四法”辨治ANVUGIB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血证的中医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和药对组合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等。结果:纳入处方238条,高频次药物包括茯神、茯苓、生地黄、甘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人参,甘草”“熟地黄,五味子”“麦冬,茯神”“麦冬,生地黄”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芡实→熟地黄”“芡实,莲子→熟地黄”“五味子,茯神→熟地黄”等;新处方包括“韭菜,橘红,白蒺藜,桔梗,瓜蒌”“龟甲,黄柏,人中白,淡菜,墨旱莲”“白芍,陈皮,白术,木瓜,炮姜”等。结论:叶天士治疗血证的用药广泛而灵活,但仍宗“治火”“治气”“治血”之道,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理法方药一体,注重五脏的调理,其中以心肝脾为要,兼顾先后天之本,尤重胃阴的顾护。  相似文献   

10.
对药是由两味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是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经验的总结。吴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30余载,慎守传统中医“气化”理论思想,以“阴阳平衡”“升降出入”运化理论及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为理论基础遣方用药。在临床辨证论治中,重视药物配伍,尤其在对药的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眼底血证的论治中,以人体阴阳、气血、水火平衡为核心病机,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等治血四大法则,适时结合药理药性灵活应用对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陆氏三世医验》共五卷,载有多则血证医案,体现了陆氏三世诊治血证的学术经验。通过对血证医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陆氏三世诊治血证,四诊合参,首以脉诊为主,从祛除外邪、调理脏腑、通调脉络3方面着手,注重调理。陆氏三世诊疗血证既宗古训,又弘新意,不拘一格,圆机活法,其理法方药对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血液病颇具指导意义,值得后人深入发掘继承。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病因病机复杂,多与瘀血、水湿、痰浊、气滞相关,各种病理因素相互交结而成积滞状态。眼底血管从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考虑,可归属于眼底络脉的范畴。RVO属眼底络病,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三大特点。“随络之性而治”的思想源于《金匮要略》,临床诊治疾病时启发同道,要顺从各脏腑的特性用药。故RVO治疗方面应遵循“络以通为用”,以“通络”为治则,瘀血得除,新血渐生,则气血畅达,目得气血供养以明视。因此,临床治疗RVO应从“络”出发,顺从络脉的特性,随络之性而治。  相似文献   

13.
马超  柴可夫 《中医杂志》2015,(3):264-265
张简斋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医家,通过学习他的诊治医案,梳理和探析其从肝胃论治胃脘痛、眩晕头痛、血证等内伤杂病的思路和处方用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氏毕生对于血证深有研究,无论在理论或临床实践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他在《血证论》中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主下宜和的用以及忌汗、禁吐的用药原则,至今仍为血证论治的重要纲领。笔者验之临床,颇受教益,今就学习应用的临床点滴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血证论>为清代唐宗海所著,该书专论内、外、妇各科血证,对气血的机制,血证的辨证,无不阐述精详,发挥尽致.书中提出治血四法,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虚,虽专为内科"吐血"而设,实为通治血证之大纲.后世医家治疗血证多引用此四法,并以此作为血证治疗的提纲.此理论对于眼底血证的治疗,亦有极高的指导意义.笔者结合个人认识及临床实践,将唐宗海治血四法在眼底血证的运用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张金生 《中医研究》1999,12(2):50-52
《血证论》为血症专著,其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皆系统完备。在病机方面注重“火”论,鲜明提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之八九”。并详列三十余种血证的辨证方法,还介绍了血脱,瘀血,乘肺,瘀血攻心等危重变证的诊断治疗。并创立了被誉为血证治法准绳的四大法——止血,祛瘀,...  相似文献   

17.
清代医家尤在泾在对内科杂病的诊疗方面多有建树,其对于血证的诊疗更是详于辨证、精于用药。本文以尤氏诊疗血证经验特色为着眼点,将尤氏治疗血证特色归纳为:止血以祛邪为先、用药无畏甘温、气逆则行气以止血、制方巧用佐助、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注重日常调护等六个方面,以求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补肾益气法治疗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运用其独特的辨证施治理论法则,临床审证求因,把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分述于我国历代医学文献的“水肿”、“腰痛”、“血证”、“痈”、“疖”、“疮”、“痍”等篇中。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血期眼底血证20例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赵月霞,纪丽萍,潘淑敏【关键词】眼底血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报道笔者采用复方丹参。安妥碘交替穴位注射治疗瘀血期眼底血证病人20例,收到良好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例,20只眼...  相似文献   

20.
眼底血证属祖国医学“暴盲”范畴,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一切眼底出血疾患.这些疾患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