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用安神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安神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甘草、当归、麦冬、朱砂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茯苓""茯苓、炒酸枣仁""甘草、茯苓"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朱砂""酸枣仁、茯苓"等,新处方包括"茯苓、炒酸枣仁、熟地黄、五味子、丹参、麦冬、生地黄"等。结论:安神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养血定志,补气滋阴和重镇安神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籍医案中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中治疗消渴的医案,利用Mico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消渴医案数据库,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消渴的医案67则、涉及处方67首、中药131味。排前10位的高频出现症状是多饮、口干、多尿、消瘦、多食、小便浑浊、消谷易饥、神疲乏力、面赤、少食。排前10位的高频使用药物是麦冬、生地黄、茯苓、熟地黄、甘草、五味子、白芍、山药、人参、山茱萸。药性以平、微寒、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排前3位的是肺、肾、脾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消渴的新方为:麦冬、生地黄、五味子、白芍、茯苓、牡蛎、黄连、山茱萸、山药、熟地黄、茯神、甘草、石膏、人参、天冬、天花粉、知母、泽泻、龙骨、牡丹皮、石斛、玉竹。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的原则,一是注重养阴清热、益肺生津、健脾补肾等治法,标本兼治;二是配伍药物以补阴药、清热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医案,采用SPSS22.0对其处方用药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变量间相似性测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纳入247案,涉及19种证型、180味药物,共用药1654频次。高频药物有大枣、麦冬、炙甘草、苦杏仁,用药重在健脾益气、润肺、降气止咳。挖掘得到关联规则28条(2味药18条、3味药10条),包括"北沙参→麦冬""生姜→大枣""桂枝-大枣→炙甘草""南沙参-桑叶→苦杏仁"等;聚类分析得到9类药物,包括"大枣-炙甘草""桑叶-南沙参-玉竹""石斛-北沙参-白扁豆"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叶氏临证辨治咳嗽尤重肺、脾、胃,善用甘温之品益气补脾,甘润之品滋养肺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用止咳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止咳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桔梗”“甘草、苦杏仁”“甘草、陈皮”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桑白皮”“陈皮、瓜蒌仁”等,新处方包括“苦杏仁、麦冬、瓜蒌仁、知母、生地黄”等。结论止咳药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疏散解表、清热燥湿、宣肺化痰、滋阴补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态靶辨治”理论为指导,通过治疗潮热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规律分析,为中成药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所有治疗潮热的中成药数据库,通过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频数统计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特点及量效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30种中成药,中药为133味,药物总频次为298次。其中频次排名前五位的药物分别为熟地黄、茯苓、山药、麦冬、生地黄,最大剂量药物分别为茯苓18.53 g和熟地黄13.33 g。症状-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阶关联规则盗汗→潮热关联度最高,三阶关联规则咳嗽+盗汗→潮热关联度最高,四阶关联规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关联度较高。药物-症状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二阶关联规则生地黄→潮热的关联度最高,三阶关联规则天冬+麦冬→潮热的关联度最高,四阶关联规则天冬+生地黄+麦冬→潮热和天冬+麦冬+熟地黄→潮热的关联度最高。结论 治疗潮热的中成药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针对肝肾阴虚引起的潮热。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根据“态靶辨治”理论进一步探索潮热的发病特点,围绕“态靶同调”对中成药进行针对性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142个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处方分析筛选,得到用药频次≥10的药物39味,关联系数0.03的药对22对,核心组合52个,新处方10个。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用药以杏仁为主,外感配以桑叶、沙参、连翘、薄荷等;内伤配以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章次公先生治疗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章次公医案》《章次公博采众方医案补注》涉及血证的医案,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5)系统,采用频次统计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章次公诊治血证的症状、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常用中成药、对药关联及症药关联,并用Cytoscape3.6.1软件将关联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出章次公治疗血证医案103则,共124诊次,主要症状11项,使用药物234味。主要症状有月经淋漓不断、便血、咯血、痰中夹血等。常用药物有阿胶、仙鹤草、熟地黄、墨旱莲、生地黄、五味子、桑白皮等,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肾经为主。常用中成药有震灵丹、黛蛤散、两仪膏、十灰丸等。对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熟地黄-阿胶、仙鹤草-阿胶、五味子-阿胶。症药关联支持度前3位依次为月经淋漓不断-阿胶、月经淋漓不断-熟地黄、月经淋漓不断-仙鹤草。结论章次公治疗血证多立足虚实辨证,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实为热邪炽盛,同时不离瘀血,治疗遵循治火、治气、治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治疗高脂血症的中医处方,在建立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泽泻、山楂、丹参、决明子、茯苓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山楂,泽泻”“山楂,丹参”“丹参,泽泻”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何首乌→山楂”“丹参,何首乌→山楂”“何首乌,泽泻→山楂”等;新处方包括“枳壳,延胡索,瓜蒌皮,青皮”“熟地黄,决明子,山药,何首乌,大黄”等。结论:处方用药多具健脾利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之功,体现了中医痰瘀同治,标本兼顾的诊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首诊医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与处方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等。结果收集的300例医案中,共涉及中药136味,支持度≥70%,置信度0.9的条件下,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柴胡,大黄"、"当归,大黄"等,关联规则包括"甘草-大黄"、"甘草,柴胡-大黄"等。在支持度≥20%,置信度≥0.8条件下,下法治疗脂肪肝,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龙胆、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甘草、当归;慢性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白芍、川芎、柴胡、枳实、陈皮、甘草、香附、黄连等;肝炎肝硬化,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当归、生地黄、桃仁、柴胡、红花、赤芍、牛膝、桔梗、陈皮等;下法治疗肝癌,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蜈蚣、半枝莲、虎杖、壁虎、半边莲;大黄、山茱萸、熟地黄、黄芪、当归、薏苡仁、鳖甲;大黄、柴胡、枳壳、川芎、甘草;大黄、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结论刘教授下法组方严谨,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包括灵活运用大黄、重视经方辨证组合及善用"对药""组药"。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颜正华含陈皮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研究显示,含陈皮处方常用于治疗胃痛、咳嗽等病证,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陈皮-茯苓”、“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陈皮”、“白芍-香附→陈皮”、“茯苓→陈皮”等,处方所用药物多具理气活血等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1.
192例不寐医案用药规律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莺  刘晓虹  温惠贤  罗汀  何伟珍 《新中医》2011,(12):126-127
目的:分析192例不寐医案中的用药规律并探讨不寐的证治规律。方法:以192例古代不寐医案为研究对象,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涉及药物270种,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是茯神、酸枣仁、半夏,关联密切的药物组合方:茯神、酸枣仁、远志、白芍、当归、半夏、陈皮、生地黄、甘草。结论:用数理方法分析医案挖掘出的常用药物组合方,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学理论,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2003年4月-2018年1月收录的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复方专利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聚类等方法,分析中药复方专利的主治证候及配伍规律。结果纳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专利149项,包含药物614味。最常见的主治证候为心血瘀阻证(65次、43.62%);高频药物有麦冬(43次、28.86%)、丹参(42次、28.19%)、炙甘草(37次、24.83%)、党参(34次、22.82%)、黄芪(34次、22.82%)等;常见药对有"麦冬-丹参""炙甘草-党参""麦冬-黄芪"等;常见角药有"炙甘草-麦冬-生地黄""麦冬-丹参-人参""麦冬-桂枝-五味子"等;重要关联规则有"炙甘草、生地黄→麦冬""赤芍、人参→丹参""柏子仁,黄芪→五味子"等;熵层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有"党参、酸枣仁、人参、炙甘草""琥珀、甘松、黄精、赤芍、山茱萸"等。结论研发治疗心律失常的高效新药时,可考虑以心血瘀阻证为主治证候,以麦冬、丹参、炙甘草等为处方核心药物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古代药家以及全国中医药名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根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构建数据库,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使用频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符合关联系数的药对、药物的核心组合及药物治疗精液异常病的新处方,分析精液异常病的用药经验。结果:高频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当归、淫羊藿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置信度为0.9以上的关联规则包括"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覆盆子→菟丝子"等。结论:古代名家以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精液异常病多用补肾益精、养阴温阳之品,配伍精巧合法,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规则,对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确定处方中各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高频药物包括黄芪、半夏、茯苓、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三棱→莪术""牡丹皮,桃仁→赤芍"等;新处方包括"莪术,三棱,穿山甲,夏枯草,续断""重楼,沙参,皂角刺,海藻,昆布"等。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肿瘤处方多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符合中医标本兼治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规律。采用Pajek645.13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找出核心中药。结果纳入阴虚证处方467首,涉及中药302种,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以肾经为主,核心中药包括熟地黄、麦冬、生地黄、当归等;常用药对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萸肉-熟地黄、茯苓-熟地黄,高频药物可聚类为2类。结论揭示了古代治疗阴虚证以滋阴降火为主,重视补养肾阴的同时亦注重补养肺、肝、脾阴,养阴时常配伍健脾和辛散退热类药物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阴虚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育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不育方剂,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挖掘组方规律,采用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研究方法,确定处方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136首,总结归纳出治疗不育高频中药有:"枸杞子","熟地黄","当归","菟丝子","茯苓","山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枸杞子,菟丝子","枸杞子,熟地黄","当归,熟地黄","五味子,菟丝子";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山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牛膝-枸杞子";在确立的组方用药模式及规则基础上,最终获得新处方4首,包括"熟地黄,麦冬,天冬,远志,巴戟天,杜仲","熟地黄,麦冬,人参,大青盐,花椒,蜂蜜","韭菜子,龙骨,覆盆子,菟丝子,山茱萸,五味子,山药","远志,巴戟天,肉苁蓉,麦冬,黄柏,地黄,天冬"。结论:治疗不育方剂的用药,性味多以甘温药物为主,归经主入肾经、肝经、心经等;功效以补益作用居多,包括补阴药、补阳药和补气类中药,且多数具有肝肾同补作用。治疗不育的新方,其组方规律以补益为主,呈"填精壮阳,交通心肾"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新的组方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用药规律。方法 将中医药治疗ROU的处方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纳入192首处方,共237味中药,高频药物前5位为甘草、生地黄、黄连、茯苓、白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多为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药对组合多为甘草与黄连、生地黄、白术、茯苓、黄芩。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黄芩、生地黄、麦冬、党参、半夏、干姜为治疗ROU的核心处方。结论 ROU的中医治疗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为主,兼以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对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借鉴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4月中药汤剂内服辨证用药论治肺结核的临床文献,提取证型、症状及中药处方信息构建肺结核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文献92篇,共涉及241味中药,358项症状。高频药物包括麦冬、百部、生地黄、百合等;中药频繁项集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12条,如熟地黄-生地黄?麦冬、川贝母-山药?麦冬等;高频症状包括咳嗽、盗汗、痰中带血、咳痰等;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出肺结核主要证候有阴虚火旺、肺阴虚证、阴阳两虚等;挖掘证型-症状-中药频繁项集5项,其中包括肺阴虚证-脉细数+咳嗽+痰中带血+盗汗-百部+川贝母+麦冬等。结论:中药汤剂治疗肺结核多以麦冬、百部、生地黄为主要药物,药物配伍依据临床情况辨证选药,此结论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张介宾辨治怔忡的理论认识和用药特点。方法纳入《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所载怔忡治疗处方,对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处方列阵进行统计;设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进行用药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设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纳入35首处方、64味药物进行分析。处方列阵以"补阵"(26首)为主;用药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人参(23次)、炙甘草(21次)、远志(19次);药物性味以温药(128次)、甘药(216次)为主,药物归经以心经(195次)、肺经(154次)、脾经(152次)、肾经(151次)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组药物组合,支持度前3位的分别为人参-远志(17)、人参-酸枣仁(14)、人参-茯苓(13)、茯苓-远志(13)。得到11组关联规则,置信度前3位的分别为茯苓,远志-人参(0.923);人参,茯苓-远志(0.923);酸枣仁,远志-人参(0.917);当归,远志-人参(0.909);人参,茯神-远志(0.909)。聚类分析共得到由3味药物组成的核心药物组合7组,分别为朱砂-炙甘草-熟地黄、远志-人参-黄芪、远志-黄芪-茯神、炙甘草-石菖蒲-熟地黄、麦冬-当归-黄芪、麦冬-生地黄-木通、茯苓-石菖蒲-熟地黄;得到2首新处方组合,分别为1)远志、黄芪、茯神、炙甘草、石菖蒲、熟地黄,2)麦冬、当归、黄芪、生地黄、木通。结论张介宾辨治怔忡以阴阳为纲,尤重阳气,兼顾表、里、寒、热、虚、实之"六变"和脏腑协同,并擅以甘温为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